風帆中學位於杭州市下城區朝暉六區光明巷,是杭州市下城區教科研先進集體、教師成長工程基地、星級書香校園。學校環境優美,設施先進,交通便利。現有教學班24個,教師80餘人,其中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28名,外籍教師1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市風帆中學
- 所屬地區:杭州市
學校簡介
特色社團
管理層級
校長則全面負責學校行政領導工作和教育、教學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董事長報告工作並接受其監督。
風帆中學首任校長是詹金清同志(1994年7月-1996年1月)。第二任校長是陳美蓉同志(1996年1月-2001年7月)。第三任校長是徐萍萍同志(2001年7月-至今)。2001年7月以後,學校聘任徐一軍、高興平兩位同志為校長助理。教導主任是魏望平、朱解民同志。風帆中學剛創建時有4名黨員,建立黨小組。現有20多名黨員,成立黨支部,書記為徐萍萍同志。1997年建立團總支,後改為團委,團委書記原是徐一軍同志,現為莫曉鶯同志。學校還成立了工會。工會主席原為劉風同志,現為陳成同志。
風帆中學實行“四獨立”,即實行法人代表獨立、校舍獨立、教師隊伍獨立、經費獨立。杭十四中給予風帆中學全面的無私的扶持。孫祖瑛校長和趙碧野校長對學校更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她)們經常深入風帆中學了解情況,找幹部、教師談心,對教育和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建議,帶領我們走上一個又一個台階,使學校越辦越好。2000年,市教委規定各民辦學校在2003年之前必須有自己的校舍,否則一律停辦。趙碧野校長為此事煞費心思,她帶領有關同志東找西尋,與許多單位商洽,2001年在下城區委、區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搬遷了光明中學,騰出了校舍,有了現在占地26畝的現在校址。2003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幫助下又解決了風帆中學教師編制,穩定了教師隊伍。
發展歷史
風帆中學的校址1994年秋到1995年7月是借用杭州曙光路上的陳經倫少體校的兩個教室,(初一兩個班);1995年秋到1996年春借用鳳起路杭十四中對面的都錦生絲織廠的兩個教室(初一兩個班);初二兩個班借用杭十四中兩個教室,直至初三畢業。1996年春起借用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室,開始是2個教室,(初一兩個班)以後逐步增加到4個教室 、8個教室、10個教室 、12個教室(開始是初一2個班、初二2個班,繼而是初一、初二各4個班,初三2個班,後來是初一、初二、初三各4個班)。2000年秋,新進學校的初一年級12個班借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室上課,初二、初三各4個班借用獅虎橋附近的杭州市業餘科技大學8個教室上課。2001年秋,初三4個班借用杭十四中4個教室上課(原十二中),初二12個班仍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上課,初一8個班則遷至朝暉六區現校址上課,2002年秋,初三12個班借用杭十四中12個教室(原十二中)上課,初一、二各8個班在朝暉六區現校址上課。2003年秋,全部學生即國中三個年級共24個班都遷入朝暉六區現校址上課。
教師作風
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瞄準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三個面向”(即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辦學思想,確定“全面發展,以計算機、英語見長”的辦學目標。學校關注學生人格素養和能力發展,改變傳統“講授型”課堂教學,強調精講多練。雙向交流,變學生被 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逐步養成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在德育方面,學校根據《中學德育大綱》和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制定實施細則。平時,狠抓《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貫徹執行,我校將《規範內容》落實為符合校情,可以操作的具體訓練要求和步驟,與家長密切配合,切實抓好新生軍訓的同時,引導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講究實效,從日常生活行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三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體育方面,除抓好每周兩節體育課和兩節體育鍛鍊課外,開展每天跑千米活動,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平時教育學生講究衛生,注意身體健康。
學校榮譽
隨著杭州市辦學布局的調整,從2001年秋開始,省一級重點中學取消國中招生,風帆中學下放給下城區教育局領導,並將學校改為國有民辦中學,將朝暉六區原光明中學校址劃撥給風帆中學辦學,從而為風帆中學的發展增加了活力,也為風帆中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機遇。我深信,風帆中學在徐萍萍校長的領導下,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風帆中學辦得更好,成為杭州市知名度很高的示範性國中。祝風帆中學越辦越好,永遠興旺,永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