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蕭山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原名蕭山市(縣)民間文藝研究會、蕭山市民間文學藝術工作者協會,成立於1986年6月。第一至第三屆主席徐士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市蕭山區民間文藝家協會
- 原名:蕭山市(縣)民間文藝研究會
- 成立時間:1986年6月
- 主席:徐士龍
簡介,主要活動,
簡介
第一屆協會理事會協助文化館搞每年一次的新故事賽講,並將賽講中選出的故事參加省市的故事賽講活動,代表作有韓貫中創作的《晦氣鬼告狀》和徐士龍創作的《糊塗村長》。其中《晦氣鬼告狀》獲全國曲藝新曲(書)目創作二等獎,《糊塗村長》獲江浙滬二省一市故事賽講二等獎。協會在宣傳部和文化部門的領導下進行了民間文學三集成的蒐集、整理、編纂工作,完成了50多萬字,集民間故事、傳說、歌謠、諺語的蕭山三集成卷本。並在蒐集民間文學的過程中發展了協會隊伍。
第二屆於1990年換屆。組織會員進行新故事創作,代表作有徐士龍創作的《新鄉長上任》並由其改編為蓮花落由翁仁康演唱,獲浙江省第三屆曲藝會演創作一等獎並參加首屆中國曲藝節演出。繼續蒐集民間故事和傳說,1988年徐雲泉、趙寶穗、來小欽編纂了長河鎮民間文學集《冠兒鎮妖》。1992年吳桑梓蒐集整理的田野採風集《珍珠蚌》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計11萬字。1994年陳月才、樓黎明等編纂了《樓塔民間故事集》。
1994年選出第三屆理事會。協會在組織會員創作新故事的基礎上於1996年成立了“桑梓故事沙龍”,創作的故事除參加杭州市兩年一次的徵文賽外,向全國各地的故事刊物投稿,代表作有吳桑梓創作的《黑風溝》獲杭州市新故事徵文一等獎,《貓兒山之謎》獲浙江省故事大會串三等獎。協助杭州市、浙江省編輯《風俗大觀》,組織會員對蕭山地區的民俗民風調查,《臨浦米市》、《紅包習俗》等4篇入選,其中吳桑梓的《臨浦米市》選入全國級的《民俗》雜誌。
吳桑梓的民俗研究:《巾帕風俗》、《浦陽江下遊民間文學調查》等10餘篇發表在《杭州文藝》《溫州文藝》等雜誌上。
1996年祝燦章編纂《通濟民間故事集》。同年,徐士龍的故事集《樂士屐痕》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並獲得了1997年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1998年選出第四屆理事,主席趙寶穗。協會在2000年增加了“民間工藝”這一塊,吸收了5位民間工藝家。協會以“桑梓故事沙龍”進行新故事創作,印發《桑梓故事》專輯16期,個人專輯3期,創作新故事178篇,計65萬多字,先後在全國十多家故事刊物上發表作品160多篇,發表率達85%左右。1998年以後,桑梓故事沙龍上了故事網站,在全國廣交朋友,與兄弟沙龍交流,已有了一定的影響。代表作有吳桑梓創作的《重返菱花鎮》和王炳銓創作的《老鼠哭貓》。
2002年選出第五屆理事會,主席樓黎明。
主要活動
2002年,協會有會員39人,其中市級會員16名,省級會員9名,國家級會員2名。
本屆理事會成立後,對協會成員進行了吐故納新,吸收了一部分年輕的新會員,並向上級協會推薦了會員,使協會中省市級會員得到增加,並讓年輕的會員唱主角。但仍然不忘對老年會員的溝通,特別是對80歲以上的會員,經常上門請教和看望。
2003年組織會員參加非典故事作品創作,其中入選杭州《非常故事》7篇,上海《天地之間》1篇,吳桑梓的《白色的鴿子》入選中國文聯組聯部舉辦的全民抗非典故事會作品集,獲銅牌獎。2003年配合本地區“文明在我身邊”主題,協會會員與故事沙龍成員一起命題創作故事8篇,與區文聯、區曲藝家協會進行廣場演出,並獲得成功。
對跨湖橋的8000年文化進行調查採風,在組織採風和個人採風相結合編寫出一部分故事後,又向社會徵稿,並邀請省內民間文學專家和專業人士進行研討,歷時兩年編寫出《湘湖民間傳說》18萬字。在採風和徵集稿子活動中,協會發現了幾位對民間文學愛好的中青年,讓他們成為協會的新鮮血液。
5年來,樓黎明的故事集《關在門外的新娘》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朱冠右口述、吳桑梓整理的《臨浦舊事》由方誌出版社出版;仲安理撰寫、吳桑梓編輯的《難忘非洲》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祝燦章編輯的《吳越諺語集錦》、《謎林藝苑》、《臨浦口碑》和朱冠右的《八十存照》均由蕭山日報印刷廠印行。
新故事創作一直堅持進行,近年來出版“桑梓故事沙龍”新故事創作專輯10期,個人專輯5期。每年參加杭州地區的新故事徵文賽,代表作:吳桑梓的《茶葉嶺》獲2005年徵文賽一等獎;夏雪勤的《招聘》獲2004年一等獎;參加杭州市文化局編選的《故事精選》徵文,入選新故事11篇。參加千名藝術家頌杭州的《杭州百姓故事》徵文,入選18篇。
2005年與曲藝家協會一起組織了一次30年老故事員聚會活動,活動以座談會的形式舉行,大家追憶過去講故事、創作故事的歲月,也對今後的故事發展提出了想法。
老會員徐士龍退休後仍然筆耕不輟,孜孜不倦地創作各類作品。其中小戲《鄰里之間》、紹興蓮花落《桃園約會》獲得大獎。2004年與徐萍蘇合作的大型紹劇《熱血忠魂》參加杭州戲劇節獲得好評。2006年獲得省曲協頒發的“在紹興蓮花落的創作繁榮、藝術創新、扶植新人中的突出成就獎”。
民間工藝目前已有:石雕、木紋拼嵌、瓷印、金銀雕刻、微雕、瓷盤雕、燈彩、竹雕、烙畫等九個種類,有民間工藝家11人。為了讓民間工藝家走進市民生活,擴大影響,協會陸續為他們寫出介紹文章,在蕭山日報上發表,並將介紹文章和作品發到網上,讓更多的人知道蕭山的民間工藝家。特別是在2005年元宵節,與區文化局和博物館一起組織舉辦了一次民間工藝家作品展示活動,此次展示活動搞得很轟動,參觀的市民上萬次。接著又相繼組織了5次工藝家個人作品展。其中工藝家徐志炳的作品在城區展示後又到臨浦展示,蔡履平的瓷印作品展被邀參加杭州西冷印社印學博物館展示,並選送作品10件捐獻給印學博物館收藏。蕭山民間工藝家的作品陸續走向社會,也得到了行家的好評。其中,裘仲甫的木紋拼嵌畫獨樹一幟。馮耀忠是我國第一個系統地研究微雕發展史的精微藝術專家,他撰寫的《中國古代微雕藝術》一書將填補中國微藝理論的空白。金雕銀刻工藝家王惠良的《雷峰塔》、《天壇》也成為精品。蔡履平瓷雕印紐已被列入杭州市首屆25項重點保護技藝之一。以蕭山紅石為石材的石雕工藝家王泉元的紅石作品也屢次獲大獎。還有石雕工藝家葉瑞堂,多才多藝的工藝家徐志炳,燈彩工藝家樓正巨等等,他們都在協會的支持下作出了貢獻。
已故工藝家高關梧在2004年被評上工藝大師,他的代表作石雕組合作品《山陰民俗人物》獲99浙江中國民間藝術展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