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區文化館

杭州市拱墅區文化館

杭州市拱墅區文化館位於杭州市,自建立以來,轄區內的半山水田畈,橫跨大運河的拱宸橋和建於清代的香積寺,以及享有盛名的”湖墅八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市拱墅區文化館
  • 地點:杭州市的北部
  • 總面積:87.73平方公里
  • 人口:24.09萬人
  • 設立時間:1949年
文化館介紹,文化宣傳,民眾文藝,基層文化網路,

文化館介紹

杭州市拱墅區文化杭州市拱墅區文化館
拱墅區位於杭州市的北部,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京杭運河的南起點。現總面積87.73平方公里,下轄四個鎮、六個街道館,人口24.09萬人(包括暫住人口43萬人)。
轄區內的半山水田畈是四、五千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橫跨大運河的拱宸橋和建於清代的香積寺石塔系省市重點文保單位;武林斷纖、北關夜市、以及史書記載,享有盛名的”湖墅八景”(夾城哺月、陡門春漲、半道春紅、西山晚翠、花圃啼駕、皋亭積雪、江橋暮雨、白盪煙村)等均在境內。
1949年,杭州市文化局為開展民眾文化工作,設湖墅文化館,地址朝王鄉朝王廟,同年10月30日遷址信義巷樂會堂。1955年,更名杭州市第三文化館,遷址湖墅南路茶亭廟455號。1958年,文化館交區管理並更名拱墅區文化館,館址湖墅南路473號。1979年因館舍轉讓遷草營巷9號。1990年拱墅、半山兩區合併為拱墅區,原兩區文化館也同時合併為拱墅區文化館。1997年7月,文化館搬至大關小區東四苑一幢過渡。1998年9月1日,在草營巷9號舉行新館開工典禮。2000年3月,文化館搬入拱墅區文化體育中心五樓辦公。該樓高37米,主樓7層,總建築面積達1.14萬平方米,內設文化館(圖書館)、檯球房、健身房、網咖、休閒吧、室內球場、棋牌房、演藝大世界等配套設施。
文化館自建立以來,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與時俱進,通過運用文藝的形式向廣大民眾進行宣傳教育,組織、輔導民眾開展文化活動,為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民眾的綜合素質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宣傳


50年代,文化館的主要精力是圍繞“抗美援朝”、“過渡時期總任務”、“農業發展綱要”等中心工作,採用以幻燈放映,有線廣播為主要手段進行社會宣傳。1956年11月,館長管軍出席了文化部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幻燈工作會議”,同時,省文化局確定拱墅館為城市推行幻燈工作重點館。90年代以來,圍繞區各個時期的工作中心做好宣傳,如:90年舉辦的介紹拱墅攝影圖展;97年的迎香港回歸、配合區委宣傳部“做合格拱墅人“的宣傳工作,承辦區五年成就回顧圖片展;98年配合完成區“二會”的宣傳報導,區春節團拜會;99年,承辦國慶五十周年圖片展,迎澳門回歸活動、組織上演揭批“法輪功”的文藝節目等;2000年配合區提出的“創經濟優勢,樹文化品牌,建拱墅新城”的發展戰略目標,以弘揚運河文化、打響運河文化品牌為工作重點,完成了區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市風·雅·頌民間藝術展示、市西博會等活動;2001年,結合黨慶80周年,配合區做好了遊船節、大型廣場歌詠晚會等工作。

民眾文藝


1953年始,文化館從三方面著手對基層文藝活動進行組織輔導:一是以杭一棉為試點,創建“紅角”(俱樂部),然後逐漸普及到十多家中小型企業;二是以大關國小為點組建學生民族樂隊,參加重大節日活動和外事活動,使之成為培養文藝人才的搖籃。1975年,成立拱墅業餘合唱隊,次年又建業餘歌曲創作組。1978年,合唱隊被評為杭州市文教衛系統先進集體。1980年成立拱墅區業餘越劇團,以近郊廠礦、農村為點,堅持送戲上門,並參加黃龍洞仿古演出及柳浪聞鶯花園演出。1984年創辦西子業餘文藝學校,開設音樂、舞蹈、文學創作、書法、美術等課程,持續4年培養學員4000人。1985年成立了由杭鋼、杭氧、杭玻等企業的500多名業餘骨幹組成的管弦樂團及伴唱隊,半山地區的民眾音樂活動由此得到了蓬勃開展。
1985年11月組織書畫愛好者200餘人創辦、成立杭州西子書畫會及半山地區工人畫家協會。建會9年來,舉辦了“慶祝建國40年《祖國頌》書畫展”、“拱墅地區工人書畫展”、“半山地區八大漁島寫生展”、“拱墅地區少兒書畫展”、“紀念毛主席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專題創作活動,赴磐安縣文化扶貧活動、赴電力工業系統採風活動、舉辦“杭州市老、中、青、少書法賽”等大型活動數十次。有效地推動了民眾性書畫活動的繁榮、普及,並湧現了一批獲獎作品,其中50件被選送到日本、新加坡展出。這以後組織成立拱墅區科普攝影協會及半山地區“三角”攝影協會,共有會員近百人。多次舉辦攝影月賽、季賽、年會,組織與南京廠區進行交流展及“西北——江南”風情攝影展等活動。1995年5月,畫會副會長膝乃人副研究館員應邀赴德國參加“亞洲日”中國年會和“藝術周”展示會,並舉辦了個人畫展。1989年3月會員高峻岭舉辦了“翰墨丹青”攝影展、會員馮磁作品《夫唱婦隨》被美國紐約博物館收藏。
1997年,組織西子書畫會會員在春節期間為民眾義務寫春聯,並在區97’歌唱家鄉藝術節中舉辦“運河情”書畫表演;1998年以來,西子書畫會的會員在區“98虎年騰躍鬧元宵”活動中進行現場書畫表演,創作作品近30件;組織、輔導、創作作品參加市藝術節書法、美術、攝影精品展,全國“群星獎”美術書法作品展、市少兒詩歌想像繪畫大賽等,美術、攝影作品群星作品推薦等;2001年,組織本區作者進行創作,其中本館選區的15件作品參加市慶祝建黨8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巡展;與市群藝館、蕭山館、下城館在神暢畫廊聯合舉辦“杭州市油畫大展”。其中本館25位作者創作的28幅作品參加展出。
1988年,成立半山地區作家協會,舉辦了“通達杯”詩歌朗誦會(1990年半山、拱墅兩區合併後改名為拱墅地區作家協會)。1987年,組織150餘人對全區民間文藝進行普查、搜尋、整理故事500篇,諺語2500條、歌謠200首,於次年出版《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杭州市拱墅區卷》計50萬字。此外,還編印了《古運河的新星》、《拱墅文化》等文學作品專輯。1989年,舉辦區慶祝建國四十周年大型文藝會演,有節目20個。1990年,舉辦“杭州市老、中、青、少年書法大獎賽”,報名人數675人,其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5歲;承辦新拱墅區首屆民眾文化藝術節,其中有文藝演出七場、展覽5個及其它9項活動;在浙江美術學院展出“拱墅地區大廠書畫聯展”。99年,復刊館內刊物《拱墅群文》。
90年代以來,文化館堅持每年開展文化服務、文化下鄉活動,努力配合、承辦市區的重大活動。97年舉辦區“歌唱家鄉藝術節”、迎香港回歸的書畫、攝影作品展、大型歌舞活動等;98年承辦區“運河之聲”十佳歌手大獎賽,有轄區內的30多個單位的42名選手參賽(同時成立了拱墅區運河歌手俱樂部);4月成立了拱墅區廣播電話文化藝術培訓部;5月舉辦區“運河情”配樂詩朗誦大獎賽,有25位作者的32年作品參加了評選;6月組織作者65人為區委宣傳部主編的《運河情》詩集進行創作、採風活動,共收作品220多首,擇優錄用59首,(該書由省作協副主席、市作協主席薛家柱作序,99年1月出版);11月承辦市“建華杯——配樂詩朗誦比賽,來自兄弟縣區的12個參賽隊的23件作品參賽,文化館被評市局評為優秀組織獎;12月,承辦《古運河畔新明珠——拱墅區改革開放20年成就攝影展》,組織圖片300多幅,參展單位50個,有觀眾近萬人。年底,文化館被市文化局評為“98杭州市農村文化年”組織獎。99年9月承辦區國慶五十周年圖片展,9月底承辦區《祖國頌——運河之光》團隊展示活動,在該活動中,首次推出由“湖墅八景”改編創作的節目《半道春紅》、《花圃啼鶯》、《江橋暮雨》,文化館因工作出色被區授予貢獻獎;10月,根據杭州香市(運河一景)創作編排的大型舞蹈《運河蠶娘》參加市風·雅·頌民間藝術展示獲優秀節目獎。12月,承辦區《運河之聲——迎澳門加歸詩歌朗誦音樂會》,該活動分六個篇章,形式新穎、富有創意,有100多名演員參加演出。2000年4月組建成立我區第一支電聲樂隊,組建後參加過浙江台、杭州台舉辦的多次活動;8—10月,承辦區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活動,共舉辦歌舞、戲劇、納涼晚會、書畫展等10個系列的50多項活動。藝術節上,還推出根據拱墅名勝古蹟所創作編排的“湖墅八景”系列廣場舞蹈,市四套班子領導觀看了演出活動,參與藝術節活動及觀看民眾多達10萬人次;8月承辦市十四屆“三江”歌手比賽,有來自杭州市各城區和文化娛樂業協會的21名歌手參賽,我館獲優秀組織獎。2001年,配合完成區黨慶80周年系列活動,這其中、主要完成《運河頌》大型廣場歌詠晚會的策劃、實施及節目輔導等工作;9月結合參加西博會狂歡活動組織成立了舞獅隊;10月,文化館飛揚健身俱樂部成立,開設形體芭蕾、健身、瑜珈等課程;12月我館戲劇表演隊伍參加省文化廳組織的、在義烏進行的文化下鄉演出活動。
97年以來,文化館共組織、承辦、參加省、市、區各類民眾活動、比賽100多次,舉辦文藝培訓班二十多期。97年至2001年,共有10件作品(節目)獲省級二等獎6次,三等獎7次、優秀獎6次;有51件作品(節目)獲市級一等獎15次,二等獎15次,三等獎26次,優秀獎29次,另外還有一件作品獲全國三等獎2次。這其中:文化館王戈創作的油畫《古老的德勝橋》在97’省文化館(站)、群藝館美術作品展中區三等獎;文化館董覺華導演編排的兒童寓言小品《黑貓警長》98年獲首屆少兒戲曲小品大獎賽創作二等獎、表演二等獎,文化館張建青創作的散文《想念父親》獲98“寧波輕紡城杯”全省業餘文學作品大賽三等獎;文化館蔡東創編的節目《生命讚歌》98年代表杭州市參加省老幹部文藝調演,獲優秀組織獎、優秀表演獎、優秀創作獎;文化館錢惠之輔導的作品99年參加“鼎立杯”全省青少年書法大賽獲三等獎3名,優秀獎1名;文化館美術幹部王戈、攝影幹部朱照年的作品分別獲“99浙江省群星推薦作品優秀獎;美術幹部王戈的《運河文化的定位與思考》99年獲省群文事業發展調研報告徵文三等獎;舞蹈幹部蔡東編排的詩與舞結合的節目《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代表區土管局參加省全國土地日宣傳文藝會演三等獎;由音樂幹部方群菁創作的歌曲《你好,九月一日》2001年代表市參加省少兒音樂大賽獲表演二等獎,創作二等獎;由文化館長董覺華導演、戲劇幹部裘建萍參與演出的小品《幸虧只管這件事》,2001年參加省“稠城杯”第十二屆小品邀請賽,獲創作二等獎,表演二等獎。

基層文化網路

1988年成立原拱墅地區民眾文化工作委員會,有會員單位12個。1996年3月,調整充實了拱墅區群文工作委員會,會員單位增加到42個。
全區6個街道、4個鎮均設有文化站,站舍總面積4905m2(其中半山鎮綜合大樓正在建設、湖墅街道正在規劃中,尚無確切數字),10個文化站共有從事群文工作人員19人,全區30個行政村、12個居委會和46個社區均配備有專職或兼職文化幹部。據不完全統計,全區現有村、居民區、社區文化活動室77個、圖書館43個。我區基本達到了多方面、多層次、多形式的民眾文化網路。
截止2001年底,文化館在編人員11人,館長:董覺華(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