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2年,開始籌建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2004年8月,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築竣工。
2005年12月,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開始陳列布展。
2006年10月1日,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原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喬石題寫了“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的館名。
2023年9月8日,經過4個月改陳提升,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微改精提”項目順利完工,於9月8日重新開館試運行。
建築布局
綜述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占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700平方米,展陳面積5500平方米。該建築呈扇形環繞運河文化廣場,造型獨特,“傳統而不復古”,以平坡結合和開放式的格局,將室內外融為一體,將古運河及橋、船、埠巧借為生動的展物。
改造後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突出運河南端和在地特色,整體展線疏密有致,在流線變換中注重節奏感,展品內涵豐富,展覽闡釋注重觀眾體驗。
展廳
綜述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以“運河推動歷史,運河改變生活”為陳列主題,分《序廳》《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大運河的利用》《沿運河城市》和《運河文化》四個展廳,其間穿插“漕運故事半景廳”“運河模擬游艙”兩個多媒體展廳,將文物史料與高科技巧妙結合,生動地再現古運河曾經的繁榮景象,使觀眾能身臨其境地體驗大運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內涵。
“微改精提”後,新的展覽體系由1個常設基本展《溝通南北:大運河的開鑿、變遷與影響》、1個常設特展《因河而興:大運河與杭州城的故事》、2個專題展《運河綜保 杭州樣板》《千年運河 源正流清》和1個數字型驗區《大運河數據駕駛艙》組成。
第一展廳設有“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與漕運”兩個單元,圍繞“大運河”這一主題,集中展示各朝代開鑿與治理運河以及漕運體系不斷發展的歷史。第二展廳設有“秦漢隋唐的運河與杭城”“五代北宋時期的運河與杭城”南宋時期的運河與杭城”“元明清時期的運河與杭城”四個單元。為了滿足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觀展需求,展區中還特別安排了多媒體動畫講解、互動遊戲體驗等展項,讓參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看”到千年前的能工巧匠們,是如何一錘一鑿地開創出這“千里長河”。
基本陳列
序廳:設計獨特,用九個噴水龍頭象徵大運河最北方水源—北京昌平白浮泉遺址,用兩個橋拱代表大運河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寓意千年運河從北京緩緩流到杭州。序廳左牆為大型銅雕—地球上的運河,右牆為仿製的清康熙年間名畫《無款南巡道里圖》。
第一展廳:《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分三個時間段,分別介紹了大運河自春秋戰國吳王夫差開邘溝、隋煬帝鑿通南北大運河到元代京杭大運河最後貫通的變遷歷史。
第二展廳:《大運河的利用》。分別介紹大運河在戰爭、水利運輸、灌溉、漕運、帝王巡幸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第三展廳:《運河邊的城市》。介紹運河沿線八個歷史文化名城的風光與歷史(2008年10月調整為杭州段大運河的綜合保護)。
第四展廳:《運河文化》。從文學、藝術、民俗、工藝、船橋碼頭等各方面展示運河文化的泱泱風采。
漕運故事半景廳:該廳是浙江省內面積最大的環幕電影廳,弧度270度,寬60米,高12米,用十八台投影儀放映一部10分鐘短片《漕運故事》,讓觀眾了解古代漕運的方方面面知識。
運河游模擬游艙:180度弧幕,放映一部名為《走近大運河》的10分鐘三D影片,讓觀眾仿佛坐在船艙中欣賞運河沿線風光。
專題陳列
2006年,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即設立了一個專題展廳:《十里紅妝—運河水上婚俗》,展示的是與運河文化休戚相關的另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寧紹朱金木雕紅漆家具,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多姿多彩的運河文化。
臨時展覽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利用基本陳列廳的調整或外借場地舉辦了十餘個與運河文化及運河申遺有關的具有特色的臨時展覽。主要有:《天堂杭州運河美書畫創作展》(2006年);《運河申遺門券展》(2006年);《京杭大運河休閒人文卡展》(2007年);《手繪運河—浙江傳媒大學學生暑期運河寫生創作展》(2007年);《京杭大運河杭州段風光個性化郵票展》(2007年);《京杭大運河沿線風光個性化郵票展》(2007年);《杭州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2007年);《梅之緣—林和靖與尾藤二洲事跡展》(2008年);《吳理人繪運河風情畫展》(2008年);《京杭大運河風光紀念火花展》(2008年);《助申遺,迎奧運,杭州城標祈福展》(2008年)。
館藏文物
綜述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藏品來源於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工作人員開拓思路,立足民間,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文物徵集。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類:一,與運河漕運直接相關的文物;二,與運河水上運輸相關的文物;三,運河出土文物;四,運河水上人家生產及生活用具;五,沿運河城市文物及工藝品。截至2019年末,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有46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7件/套。
重要藏品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重要藏品有:民國時期運河水上人家婚嫁家具大全套“十里紅妝”。寧紹及杭嘉湖一帶水鄉流行的木製紅漆嫁妝家具器皿,或霽朱漆,或泥金朱漆,有的局部還朱金木雕,做工精緻。
藏品保護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建有專門的文物庫房,嚴格按照國家及省市相關藏品管理要求對館藏文物進行保護。
文化活動
科學研究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文博研究館員一名,中級職稱二人,初級職稱三人。該館文博人員主要從事大運河歷史及文化的研究、運河綜合保護及利用課題的研究,並獲得了多項成果。如:周新華副館長承擔了杭州市政協《運河名城杭州卷》中“古蹟篇”的研究及撰稿任務,該書已於2008年出版;參與了杭州市政協《杭州運河文獻叢書》的編撰工作,該書總計六卷本,於2008年底出版。迄今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已編輯出版一輯《中國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館刊》,每年還將推出一至二輯。
宣傳教育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走出館門,與社會各界開展廣泛聯繫,與一些高校建立了密切的聯繫。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已與浙江大學城巿學阮、浙江上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近十所高校建立了共建關係,成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和青年志願者服務的基地。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從在杭高校中挑選了一批有志於義務講解的志願者,對他們進行了專業培訓,培養了一批義務講解員隊伍。大學生利用雙休日、黃金周和寒暑假,到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來為觀眾提供義務講解。迄今已舉辦十餘次高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出征儀式。如浙江工業大學暑期運河考察活動、浙江理工大學脈動的生命—文化遺產宣講團、北京林業大學綠色長征會師等。此外,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又與杭州學軍中學、拱宸橋中學、大關中學、和睦中學以及拱宸橋國小、求是國小、西湖國小等中國小校建立了聯繫,成為這些中國小校開展小課題研究、親子活動等的場所。
重要活動
周新華副館長在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及在杭高校舉辦了十餘場“大運河的歷史回眸及申遺前景展望”的學術講座,講稿被收入浙江古籍出版社《文瀾聽濤》一書。
所獲榮譽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先後獲得浙江省、杭州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是杭州市第二批涉外採訪點之一。
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全民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差額財政撥款。
機構設定:設辦公室、社教外聯部兩個部門。人員編制、組成:事業編制數為5人,編人數5人,非編人員7人。事業編制人員中本科學歷4人,大專6人,專業技術人員5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2人,初級3人。
觀眾接待:年均約為8萬人次。
歷任館長:謝作盛(2006年10月,拱墅區文廣新局局長兼),董覺華(2007年7月,拱墅區文廣新局副局長兼)。
參觀信息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
拱墅區金華路34號運河文化廣場1號。
公交線路:杭州市內公交61路、70路、95路、183路,運河廣場公交站下車步行前往。
周二至周日9:00至16:3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