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孤山腳下,有一座典型的江南樓閣,熟悉它的杭州人都知道,這裡曾是為存放國寶《四庫全書》而建的皇家藏書樓文瀾閣。《四庫全書》是當年乾隆下詔編纂,囊括了乾隆之前中國歷史上所有最主要的典籍,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上卷帙最為浩大的一套叢書。當時乾隆只抄寫了4部藏於內廷,後來又一紙詔令建造了江南三閣各存一套,杭州的文瀾閣便由此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瀾閣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
文瀾閣坐落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是清乾隆年間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造的全國七大皇家藏書樓之一。
文瀾閣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以原清行宮聖因寺藏經堂為基礎改建的。現有建築面闊六間,重檐硬山造,共二層,中間又有一夾層,實為三層。建於0.56米高的台基上。閣正中原曾懸光緒御書“文瀾閣”匾額,閣東為太乙分清室。
《四庫全書》為清乾隆三十七年開始纂修,歷時十年始成。全書共36300冊,79337卷,共收書3503種,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是集我國3000多年來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天文、算術、輿地、醫學、科技等多方面的著作。
成書後,繕寫四部,分藏於內廷四閣,即文淵、文源、文津、文溯。後乾隆因“江浙人文淵藪,允宜廣布,以光文治”,命續抄三部,分藏於揚州大觀堂之文匯閣、鎮江金山寺之文宗閣、杭州聖因寺之文瀾閣,合稱“江南三閣”。
清鹹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杭時,文瀾閣淪為兵營,閣雖存而棟宇半圮,閣中之書也散佚滿地。嗣後閣中之書或歸私家,或歸書賈,甚或有流落坊巷間作廢紙拆散裹物者。
其時有杭城名紳丁申、丁丙兄弟目睹文瀾閣藏書遭此劫難,痛心不已,遂決意搶救。除冒險回城,將文瀾閣殘書搶運出城之外,又散盡家貲,出資赴滬上購買散佚之書,戰後又雇百餘抄校人員,以朱絲直格紙抄補散失之書,先後歷時7年,耗資5萬餘元,收得文瀾閣藏書計34000餘冊。除因底本一時無處錄覓,尚缺1000餘冊外,基本上恢復舊觀。 如果沒有丁氏兄弟曠日持久的努力,文瀾閣藏書或許會像揚州、鎮江的藏書樓一樣,永遠無可挽回地軼失了。雖然現在已經不太有人再提起這段往事,但丁氏兄弟對於保存文瀾閣藏書,確定是其功厥偉!這又是一種多么難能可貴的人文精神。
文瀾閣前有水池假山,閣旁有御碑亭兩座,一為乾隆興建江南三閣的詔諭,另一為光緒所題之“文瀾閣”三字。整個布局有江南園林風格,典雅中透出雍容華貴,有著私家園林沒有的氣質。
《四庫全書》是繼《古今圖書集成》和《永樂大典》之後編纂的一大叢書,文瀾閣是我國長江以南惟一保存至今的皇家藏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