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2.09-1986.07,
鄭州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本科。
1992.09-1998.07,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文博學院),師從
宿白先生學習歷史時期考古學,獲博士學位。
任職簡歷
1986.07-1992.08,河南省古代建築研究所,館員。
1998.09-2003.10,
上海博物館,副研究員。
2003.10-2007.09,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任副館長、法人代表。
2018年7月,根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官網,孫慶偉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已不再擔任院長職務。
2018年9月,山西大學召開幹部教師大會,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曉峰同志宣讀了省委省政府任免決定,杭侃同志掛職擔任山西大學副校長。
社會兼職
教育教學
研究方向
主要的科研領域集中在宋元明考古、佛教藝術、古代建築、博物館學與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
開設課程
宋元明考古研究
宋元明考古研究專題
漢唐宋元文獻研讀
《洛陽伽藍記》研讀
博物館展覽策劃與推廣
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
論文著述
論文和報告
《滎陽千尺塔勘測簡報》,《
文物》,1990年第3期(杜啟明;杭侃;高振嶺;陳萬卿;丁永林)。
《布袋和尚畫像碑》,《
中州今古》,1990年第2期。
《博愛石佛灘摩崖造像應為隋代開鑿》,《
中國文物報》,1991年10月6日第1版(牛寧;杭侃)。
《濬縣千佛洞石窟調查》,《
文物》,1992年第1期(陳平;杭侃;田凱;劉家任;王東)。
《博愛縣石佛灘隋代摩崖造像調查簡報》,《
中原文物》,1992年第1期(陳平;牛寧;杭侃;張英釗)。
《雲岡石窟第二十窟西壁的坍塌時間與曇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設計》,《
文物》,1994年第10期。
《三峽工程淹沒區古代域址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5年。
《夏縣東下馮的圓形建築淺析》,《
中國文物報》,1996年6月2日。
《中原北方地區宋元時期的地方城址》,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8年。
《河南濬縣大伾山龍洞摩崖》,《
文物》,1998年第6期。
《中國古代城牆的用磚問題》,《
文物世界》,1998年第1期。
《湖北秭歸歸州城址調查》,《
江漢考古》,1998年第2期(杭侃;吳曉)。
《大理國大日如來鎏金銅佛像》,《
文物》,1999年第7期。
《雲岡石窟佛教頭像辨偽》,《
收藏》,2000年第2期(杭侃;黃海)。
《遼代早期貴族墓墓制所反映的漢化問題》,載《草原瑰寶——內蒙古文物考古精品》,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片羽吉光——亞洲協會展中的國外藝術珍品》,《
文物世界》,2000年第5期(杭侃;胡江)。
《大理國金銅佛教藝術巡禮》,《
文史知識》,2000年第11期。
《日本佛像藝術概論》,載《日本文物精華》,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雪域藏珍展中的佛教造像》,載《西藏文物精華》,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5月。
《孟州城址所反映的問題》,《
中原文物》,2001年第3期。
《重慶忠州城址調查》,《
四川文物》,2001年第2期。
《十年辛苦不尋常——讀王仁波先生主編的〈秦漢文化〉和〈隋唐文化〉》,《
上海文博論叢》,2002年第1期。
《草原民族的馬背生活》,《
文物天地》,2002年第2期。
《大黑天與十相自在——釋讀梁莊王墓中的藏傳佛教文物》,《
文物天地》,2002年第4期。
《地上地下看三峽——被歷史左右的視線》,《
文物天地》,2002年第7期。
《地上地下看三峽——被城鎮與鄉村左右的視線》,《
文物天地》,2002年第7期。
《遼中京大明塔上的密宗圖象》,載《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
文物出版社,2002年。
《神秘的雪域文明——上海博物館“西藏文物精華”展》,《
收藏家》,2002年第3期。
《大昌古城參觀札記》,《
中國文物報》,2002年3月22日。
《為有源頭活水來——讀〈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
中國文物報》,2002年10月11日。
《補白之作——讀〈7-14世紀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
中國文物報》,2002年7月12日。
《龜卜與畲田》,《中國文物報》,2002年7月12日。
《瑪雅文明:文明的另一種模式》,《
文物世界》,2002年第1期。
《隨便翻翻》(11篇),《
文物天地》,2003年S1期。
《三峽老照片》,《
文物天地》,2003年第S1期。
《馬承源先生訪談》,《
文物天地》,2003年第5期。
《蒙元四都記之三——爭議元大都》,《
文物天地》,2003年第10期。
《圖文歷史讀物細微處尚須用功》,《
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6月4日。
《圖文歷史書:細微之處用功夫》,《
浙江日報》,2003年6月20日。
《普及讀物何以不失品位》,《
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10月15日。
《關於早期帶有佛教因素文物的幾點思考》,載《朵雲第60集·中國南方佛教造像藝術》,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
《三峽老照片》,載《三峽文史縱橫(第三輯)》,市文史資料委員會,2004年10月。
《圖以證史 物以強記》,《
中國文物報》,2004年11月17日。
《法門寺地宮佛教文物研究評述》,載《周秦漢唐文明研究論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法門寺地宮佛教文物研究評述》,載《周秦漢唐文明研究論文稿》,2004年。
《琴文劍膽三秦地》,《
社會科學報》,2005年1月27日(陳燮君;趙力光;杭侃)。
《金石傳諸不朽——〈山陽石刻藝術〉介紹》,《
中國文物報》,2005年5月25日。
《中國文明形成問題的一部新作》,《
中國文物報》,2005年7月20日。
《河北定州兩塔基出土淨瓶的幾個問題》,載《中國古代白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
《藝術史學與考古學方法的契合》,載《2003海峽兩岸藝術史學與考古學方法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
《雲岡第二十窟西壁坍塌的時間與曇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設計》,載《雲岡百年論文選集 1》,
文物出版社,2005年。
《編寫結合是圖書生命力所在》,《
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10月19日。
《宋元時期北方地區的地方城址》,韓國《
中國史研究》,2006年。
《延興二年交腳彌勒像獻疑》,載《藝術史研究》(第8輯),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三峽工程淹沒區的城址類型及其所反映的問題》,載《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
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徐光啟與焦竑》,載《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徐光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雲岡石窟開鑿工程相關的幾個問題》,載《2004年龍門石窟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目前館際展覽交流存在問題之我見》,載《中國西部博物館論壇論文集》,2007年。
《是掃墓歸來還是打獵歸來?——〈清明上河圖〉筆記之一》,《
中國文物報》,2007年5月18日。
《這是哪一座虹橋——〈清明上河圖〉筆記之二》,《
中國文物報》,2007年5月25日。
《雲岡石窟的開鑿工程》,《
中國文化遺產》,2007年第5期。
《宋元時期的地方城鎮——以中原北方、川東和江南地區為例》,載《
燕京學報》新23期,2007年10月。
《憂慮中的希冀——考古視野里的江南古鎮》,《
中國文化遺產》,2007年第6期。
《重煥西部古代文明 共襄盛世文博大業——“中國西部博物館論壇”集錦》,《
中國文物報》,2007年9月7日(陳卓;段德新;熊鶯;謝沫華;沙存善;王裕昌;成建正;王興科;常素霞;王治國;王化許;田先洪;杭侃;張立勝;陳建中;曾舸;續顏;李慶奎)。
《〈清明上河圖〉再研究》,載《藝術史研究》(第9輯),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杭侃;宋峰)。
《非物質文化與當代中國》,載《三民文化與上海城市文化建設——上海文化論壇論文集》,2009年1月。
《造紙技藝與文化傳承》(訪談),《
美術觀察》,2009年第6期(蘇榮譽;杭侃;李軍;呂品田)。
《要關注生產性文化傳承》,《
社會科學報》,2009年7月30日。
《三皇廟銅祭器及其相關問題》,載《古代文明》(第8卷),
文物出版社,2010年(杭侃;彭明浩)。
《老北京的排水系統》,《
中國文物報》,2011年7月22日。
《地方考古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古今重疊型城址的研究方法》,《
中國文物報》,2011年11月11日。
《雲岡石窟第3窟開鑿遺蹟所反映的問題》,載《石窟寺研究》(第2輯),
文物出版社,2011年。
《考古學科“十二五”規劃調研報告》,《
南方文物》,2011年第1期(徐苹芳;嚴文明;趙輝;陳星燦;許宏;朱岩石;杭侃;袁靖)。
《2010年宋元明清時期考古新發現綜述》,載《中國考古新發現年度記錄2010》,
中國文物報社,2011年。
《宋代北方地區新建城市的考古學研究》,載《東北亞古代聚落與城市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杭侃;王子奇)。
《古今重疊型地方城址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國文物報》,2012年1月20日。
《古今重疊型地方城址的考古方法芻議》,載《慶祝宿白先生九十華誕文集》,
科學出版社,2012年。
《辟支塔考稿》,載《徐苹芳先生紀念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中國孝道圖像的階段性》,載《翰墨薈萃——細讀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婁東尋古》,載《南宗正脈——畫壇地理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
《青山畢竟埋忠骨——作為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層面的比干廟》,載《比干文化研究》,
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兩宋時期的定光佛舍利與定光佛信仰》,載《
齊魯文物》(第1輯),科學出版社,2012年。
《歷史時期考古大有可為》,《
中國文物報》,2013年4月12日。
《大遺址保護中的展示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國文物報》,2013年7月19日。《加強內容創新提高展覽水平》,載《回眸·創新 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譯林出版社,2014年。
《舍利、舍利容器、天地宮》,載《佛教文物選粹2》,震旦藝術博物館,2014年。
《考古手工測繪的學與用》,《
中國文物報》,2014年10月24日。
《從年度報告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展示問題》,《
中國文物報》,2015年5月22日。
《更好的展示,更好的考古遺址公園》,《
世界遺產》,2015年第7期。
《洛陽澗西七里河仿木構磚室墓測繪簡報》,《
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1期(彭明浩;李若水;莫嘉靖;黃雯蘭;杭侃;徐怡濤)。
《新安縣石寺李村北宋宋四郎磚雕壁畫墓測繪簡報》,《
故宮博物院院刊》,2016年第1期(俞莉娜;張劍葳;於浩然;朱檸;杭侃;徐怡濤)。
《石窟寺考古報告的諸問題——讀〈莫高窟形〉有感》《
中國文物報》2016年4月22日第5版。
《金枝玉葉的早殤——隋·李靜訓墓出土嵌寶石金項鍊》,《
光明日報》,2016年6月3日 第5版。
《公眾考古學推動考古學發展》,《
人民日報》2016年9月20日 第20版。
《夙夜孜孜沉潛貴 朝夕默默惟苦吟——記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學習日報》2017年7月28日 第A8版。
專著
《
中華文明傳真·遼金元卷》,上海辭書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聯合出版,2001年。
《
中華文明傳真·兩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聯合出版,2001年。
《佛教文物選粹》,震旦藝術博物館,2003年(鄭安芬;杭侃)。
《東京夢清明上河圖》,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杭侃;宋峰)。
《馬的中國歷史》,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年(楊泓;杭侃;鄭岩;等)。
《佛教文物選粹2》,震旦藝術博物館,2014年。
編著
《
收藏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年(杭侃主編)。
科研項目
研究項目
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方地區宋代新建城市的考古研究》,已結項;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雲岡石窟補鑿遺蹟的考古調查與研究》,已結項;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宋元時期民間信仰的考古學觀察——以晉東南的遺蹟遺物為中心》,在研。
展覽與規劃項目
2009年,《秦漢——羅馬文明展》主要策展人;
2013年,《奇蹟天工——中國古代發明創造文物展》主要策展人;
2009年,《茂縣羌族博物館展覽大綱》策展人;
2010年,《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閩西)》項目主持人;
2012年,《鄭州大遺址片區保護利用戰略規劃》項目主持人;
2015年,《青龍山慈雲寺景區佛教實驗考古專項規劃》項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