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柿園

杞縣柿園

河南省地名,1948年置柿園區,1956年設鄉,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68.1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李指揮屯、陳寨、棗園、尹莊、朱寨、黑木、柿園、杜莊、東王莊、李胡樓、十二里寨、代寨、燕寨、西王莊、劉里塔、萬寨、魏堂、西程寨、付李莊、黃莊、葛寨、李莊、南陳寨、東營、魏莊、中屯、董寨、李墳28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杞縣柿園
  • 別名:柿園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地名
  • 下轄地區:李指揮屯、陳寨、棗園
  • 面積:68.1平方千米
  • 人口:5.4萬
柿園鄉 - 代碼:,柿園鄉 - 歷史沿革,柿園鄉 - 行政區域,柿園鄉 - 農業發展,柿園鄉 - 工業發展,柿園鄉 - 基礎設施,柿園鄉 - 招商引資,柿園鄉 - 歷史名人,

柿園鄉 - 代碼:

410221211

柿園鄉 - 歷史沿革

1948年置區,1956年設鄉,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68.1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李指揮屯、陳寨、棗園、尹莊、朱寨、黑木、柿園、杜莊、東王莊、李胡樓、十二里寨、代寨、燕寨、西王莊、劉里塔、萬寨、魏堂、西程寨、付李莊、黃莊、葛寨、李莊、南陳寨、東營、魏莊、中屯、董寨、李墳28個行政村。

柿園鄉 - 行政區域

李莊、葛寨、西程寨、黃莊、付里莊、魏莊、東營、中囤、南陳寨、董寨、李墳、十二里寨、東王莊、李胡樓、杜莊、尹莊、棗園、陳寨、李指揮前屯、李指揮後屯、劉寨、朱寨、黑木、燕寨、馬房、化寨、西王莊、萬寨、魏堂、劉黑塔、柿元、後化寨、楊莊33個行政村。

柿園鄉 - 農業發展

柿園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富。是國家黃淮海農業綜合開發區,素有“中原糧倉”只美稱,是國家糧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屬小麥、棉花、肉類、油料全國百強縣,是國家瘦肉型豬、板山羊生產和出口基地縣。2000年以來,杞縣圍繞興縣富民目標,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糧經比例已達到4∶6,複種指數達2.2。已建成45萬畝大蒜、25萬畝辣椒、25萬畝花生、6萬畝菜花、4萬畝蘆筍和100萬袋規模的香菇生產基地;建成23個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和24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培育了一大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被省政府評為“全省農業結構調整十強縣”。大蒜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第二位。

柿園鄉 - 工業發展

該鄉工業基礎較好,門類較為齊全,發展潛力較大。截止2009年,該鄉有糧食機械、食品、釀造、化工、製革、紡織、線材、鑄造、造紙、服裝等十大支柱產業,並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達500多種,其中味素、酒精、白酒、高效平篩、棉紗、皮革 、鋼鉸線、鋁鉸線、磁性材料等30多種產品榮獲部優、國優和國際金獎,遠銷德國、義大利、俄羅斯及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柿園鄉 -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該鄉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35千伏變電站11座,年供電量達到1.7億度。郵電通信事業發達,5萬門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直撥國內外。建立了覆蓋全縣的公路、廣播、有線電視網路。縣城建設日新月異,已形成了五縱四橫的整體建設框架。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區的同時,不斷加快縣城公共設施的建設步伐,先後投資2500萬元完成了海河治理、自來水管網改造和綜合體育場建設,文明、衛生、整潔有序的現代化城市已初步形成。

柿園鄉 - 招商引資

2000年以來杞縣柿園牢固樹立“讓客商發財、求自己發展”的招商引資新理念,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力度,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為了吸引中外客商到杞縣投資興業,該鄉在縣城東區建成了民營經濟工業園區。制定了優於沿海、高於內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該鄉還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和行政代理服務中心,對外來投資者實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手續從簡從快,對重大項目特事特辦,並在土地使用、稅費徵收上給予最大限度和優惠。

柿園鄉 - 歷史名人

柿園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積澱豐厚,歷代名人輩出。古有商代名相伊尹,漢朝著名謀士酈食其,東漢洛陽令董宣和著名文學家蔡邕蔡文姬等歷史名流。近代有原河南省委書記吳芝圃,著名記者、原新華社社長穆青等知名人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