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微笑”是以紀念法國神經病學家杜興·德·布倫(Guillaume-Benjamin-Amand Duchenne de Boulogne)而命名的。他對相貌如何產生面部表情感興趣,並認為那與人的靈魂有直接關係。同時,他作為達爾文的發言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達爾文的著作--《人類與動物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
19世紀,杜興在治療一個因為肌營養不良導致面部表情喪失的病人時,發現用電刺激面部的相關肌肉收縮能夠產生特定的表情。比如刺激眼角與顴骨附近的肌肉運動組合,便使病人產生了微笑的表情,此後這被稱做“杜興微笑”。
再後來的研究表明,“杜興微笑”——包括顴骨和眼周部分肌肉形成的微笑才是真正的微笑。當一個人發自內心地微笑時,眼角周圍的肌肉收縮,產生“烏鴉腳似的”皺紋;而假笑只牽動顴骨附近的肌肉,使嘴角向上翹。
儘管我們皺眉的時候也會使眼角周圍的肌肉收縮,但是所運用的肌肉比起微笑來說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