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園

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園

杜甫陵園占地僅30來畝,但布局合理,環境良好。尤其是園內蒼翠的綠樹綠地,配上精心栽培的名貴花卉,營造了一種安詳靜謐卻又百花燦爛的氛圍。古老而美麗的洛河潺潺流淌著,過洛河爬上臥龍似的邙山嶺,就看到了一片松柏滴翠古建築嵯峨的園林,那便是詩聖杜甫陵園的所在了。 長眠於綠蔭百花叢中,欣喜地看著後代子孫經歷千難萬險創建的新家園新生活,他定會發自內心的微笑了。正如中華文豪魯迅所言:「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是的,歷經千年,杜甫確實還活在每一個熱愛祖國的中國人民心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園
  • 外文名稱:Du Fu's Native Placs &His Tomb
  • 類別:詩人故里、陵園博物館
  • 地點:鞏義市城東10公里站街南窯灣村
  • 竣工時間:1963年
  • 開放時間:夏秋季8:00-18:00,冬春季8:30-&:30
  • 館藏精品:陵墓和碑林
陵園位置,管轄隸屬,陵園簡介,歷史沿革,開放時間,

陵園位置

杜甫故里位於鞏義市城東10公里站街南窯灣村。背依筆架山,面臨東泗河。郵編451261
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園

管轄隸屬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杜甫故里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隸屬鞏義市文化局。
杜甫像杜甫像

陵園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代大詩人。杜甫祖籍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其曾祖杜依藝任鞏縣令時,舉家遷移鞏縣,杜甫即在此出生並渡過少年時代。
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園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園
杜甫故里坐東向西,現有宅院長約20米、寬約10米,小青瓦門樓,黑漆大門。院內有東西向臨街房3間,系硬山式建築,小灰瓦頂,土坯牆,黃砂石牆基。門上懸掛豎匾一塊,上書“杜甫故里紀念館”,是郭沫若親筆題寫。室內陳列有我國現代著名畫家蔣兆和所繪杜甫像。有歷代各種杜詩版本,研究杜社、杜甫的論文集597冊,還有鄭慕康、宋梅村等創作的“三吏”、“三別”詩意畫,杜甫世系表、行跡圖、遺蹟照片等。北側有一窯洞,門額上書“杜甫誕生窯”。窯洞深20米,寬2米餘,高約3米,前7米保留明代磚券,後13米系1955年仿古重建。院內西牆上嵌碑一通,正面對有楷書“唐杜工部諱甫位”。該碑是1963年由杜甫祠遷此。門外牆上嵌石碑一通,系雍正丁未年(1727年)洛陽知府張漢所立,上書“詩聖故里”四字。
距故里200米的村旁大路口有碑樓一座,磚砌,歇山頂,檐下為磚雕花草、斗拱。內立石碑一通,正面揩書:“唐工部杜甫故里”。碑樓北側嵌青石碑碣一塊,題曰:“唐工部杜文貞公碑記”,系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杜甫三十四、五代裔孫立。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春,杜甫出蜀入湘,病逝於旅途。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杜甫孫杜嗣業將其靈柩運回鞏縣,葬於今鞏義市康店村的邙山嶺上,冢前立有石碑兩通,一通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河南驛監兼分守開歸河南道參政杜浹所立的“鞏縣杜少陵先生墓碑記”。一通是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鞏縣知事陳龍章立,正中楷書“唐杜少陵先生之墓”。

歷史沿革

鞏義康店鎮西的邙山嶺上,杜甫墓。杜甫晚年客居荊楚,不幸病逝於湘江舟中,臨終前希望魂歸故里。43年後,其後人將杜甫靈柩運回鞏義,安葬於邙山嶺上。現今的墓地雖經多次修繕,主體仍是一座黃土覆蓋的墓丘,古貌猶存,令人寬慰。今人敬獻的紀念杜甫誕辰1300周年的香爐與香案,已陳列於墓下,表達後代對偉大詩聖的無限崇敬與緬懷之情。陵園入口處,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與木刻家劉峴指導下鐫刻的杜甫塑像,形象生動地傳遞了他畢生愛民憂國的高風亮節。尤為矚目的,是墓旁精心修建的詩聖碑林,長120米,已納入碑刻百餘通,大多為古今名人或書法家書寫的杜甫詩篇,其中還有毛澤東書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杜詩多首,為碑林增添了光彩。導遊告訴我們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碑林起首處「詩聖碑林」四字石碑,為已故當代書法家啟功所題。當年陵園負責人向啟功求字時,啟功未當面允諾,令他失望,以為啟功不願寫。不久之後,陵園收到啟功發運來的一塊巨大石碑,上刻啟功親自書寫的「詩聖碑林」四個大字,真是出人意料,也使同事大喜過望,遂立於碑林之首。啟功不僅親書,而且出資親刻此碑,充分反映了這位當代書法家對偉大詩人杜甫的衷心敬佩與讚美之情。一段軼聞,表達了多少炎黃子孫深切懷念憂國憂民的杜甫詩人的拳拳之心。由於此地交通不便,參觀者不多,但仍有崇敬杜甫的人們絡繹到此參觀。一天,有一位老先生風塵僕僕地到此參觀,從早上開園進門,認真仔細地觀看陵墓和碑林,直到中午時分才離去。足見杜甫偉大的人文精神、崇高的愛民思想,和傑出的詩歌藝術成就,對一代代後人感召、影響之深、之廣、之長、之遠。

開放時間

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園每周開放七天,夏秋季8:00-18:00,冬春季8:30-&: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