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 個人簡歷: 1909.6.26 –1993.10,字宛若,上海嘉定人。 擅長中國畫。1926年肄業於無錫美術專門學校,次年從馮超然習中國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樊川詩意圖
- 作者:陸儼少
- 尺寸:86×60cm
- 作品類型:山水畫
陸儼少 個人簡歷: 1909.6.26 –1993.10,字宛若,上海嘉定人。 擅長中國畫。1926年肄業於無錫美術專門學校,次年從馮超然習中國畫。
陸儼少 個人簡歷: 1909.6.26 –1993.10,字宛若,上海嘉定人。 擅長中國畫。1926年肄業於無錫美術專門學校,次年從馮超然習中國畫。畫作簡介《杜樊川詩意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陸儼少 的作品。《杜樊...
《杜牧詩意圖》是郭鞏創作的繪畫作品。作品簡介 鈐印:無疆(朱)作品賞析 作品描繪江南四月清明時節,詩人置身此地觸景生情,清明為傳統節日,合家團聚祭祖掃墓郊遊踏青,詩人對此有所傷懷,春寒料峭,欲借酒消愁,問路與人,牧童遙指遠處...
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
別名 杜樊川、小杜、杜十三 字 牧之 號 樊川居士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803年 逝世日期 約852年 主要成就 創造晚唐詩歌高峰 主要作品 阿房宮賦、遣懷、《樊川文集》 本名 杜牧 目錄 ...
杜牧圖 《杜牧圖》是明代書畫家唐寅的詩歌作品之一,詩中體現出唐寅緬懷唐代詩人杜牧的文人情懷。詩詞正文 司空幕府逼晨開,平善街頭日夜來。肯信璚花舊遊處,至今猶唱紫雲回。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作品目錄 一...
1985年2月,創作作品《黃山玉屏樓》《間道余寒歷冰雪》等;3月,創作作品《上柏山居圖》《桂山奇趣圖》;4月,創作作品《杜樊川詩意》、《千島湖紀游》、《江南石林》等;5月,創作作品《鐘進士圖》《劉夢得竹枝詞意》《柴門草閣...
《畫禪室隨筆》:杜樊川詩,時堪入畫。“南陵水面漫悠悠……”陸瑾、趙千里皆圖之。余家有吳興小冊,故臨於此。江南顧大中,嘗於南陵畫杜樊川詩意。予曾見文征仲畫此詩意。《載酒園詩話又編》:杜紫微“南陵水面漫悠悠……”羅鄴...
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後人稱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後人稱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祖居長安下杜樊鄉(在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世稱“杜樊川”,又稱“小杜”,以別於杜甫。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登進士第,登賢良方正能直言...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後人稱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
”董其昌《容台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
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寄沈褒秀才》是唐朝詩人杜牧所作的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晴河萬里色如刀,處處浮雲臥碧桃。仙桂茂時金鏡曉,洛波飛處玉容高。雄如寶劍沖牛斗,麗似鴛鴦養羽毛。他日憶君何處望,九天香滿碧蕭騷。作者簡介 杜牧(約803~852),宇...
〔圖1是用一塊大小為5.0×4.0×2.5cm的高山凍石微畫雕的趙嘏(江樓感舊詩意圖),圖片來源:徐林(心若冰清)-雕刻作品〕評點 短小的絕句律詩,一般不宜寫得太實,而應“實則虛之”,這才會有餘情餘味。這首詩,詩人運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