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棻

杜棻(1905-1997年),河北省涿縣人。1948-1952年任國立雲南大學醫學院院長兼附屬醫院院長兼婦科主任醫師。昆明醫學院第四任院長。1956年被評為二級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棻
  • 出生地:河北省涿縣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97年
簡介,生平,

簡介

杜棻(1905-1997年),河北省涿縣人。1937年畢業於法國里昂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48-1952年任國立雲南大學醫學院院長兼附屬醫院院長兼婦科主任醫師。曾任昆明醫學院院長、雲南省衛生廳副廳長。 1956年被評為二級教授。 中國民主同盟雲南省支部第三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雲南省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生平

他生於晚清時代之京畿地區,從小目睹大清王朝沒落及軍閥混戰。國運不昌,民生多艱,激發他立志刻苦學習,努力掌握科學知識,藉以報效國家,振興中華。
1923年,杜棻考入北京西山溫泉中學。1926年考入私立北平中法大學。1931年中法大學畢業之後,因其學業優良,故得公費留學法國,進入里昂大學醫學院。期間他寒窗苦讀,終以《食道狹窄臨床診斷》一文獲醫學博士學位。
1936年杜棻畢業之後,歸心似箭,報國心切,旋經河北同鄉及留法同學范秉哲之邀請,鼓輪而返,來至邊城昆明,入范氏之慈群醫院,主持婦科,欲以所學而達醫國醫民之崇高目的。自是,杜棻之醫技,猶如新硎初試,開始嶄露頭角。
1937年,省立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欲繼醫專科之後開辦本科醫學院,特邀省府衛生顧問、留法醫學博士范秉哲負責籌辦事宜。作為范氏之同鄉、同學、同事、同調之杜棻,也多參與,擘劃一切。同年秋,醫學院成立,范秉哲出任首任院長,杜棻則為首批教授之一。從此,杜棻救死扶傷,作育人才,醫務教務集於一身,漸為滇中醫界之翹楚,學界之精英,聲譽不脛而走,致為當局所重。
1941年7月,雲南大學醫學院創辦附屬醫院(習稱雲南大學醫院),杜棻以學院教授兼醫院醫師,主任婦科。
1944年范秉哲因身兼重任,請辭院長之職。校長熊慶來改聘杜棻繼之,是為國立雲南大學醫學院二任院長。不意此一接任,竟達20餘年之久。杜棻此時身兼慈群醫師,雲南大學教授、院長、醫師,仁民醫院院長等職。
杜棻接掌醫學院之後,遵循熊慶來之教育思想及范秉哲之治院方針,繼往開來,踵事增華。例如增聘教授,仍多留法博士,如張蓬羽、秦教中、朱錫侯、劉崇智、藍瑚、李念秀、葉日葵、石毓澍、魏沉等。然為博採眾長,也盡破門戶之見,棄畛域之分,而聘邵可侶、梁家椿、秦作梁博士等醫界名流。故其師資陣容強大,門類齊整,堪稱學界精英,醫界一流!又如教學授業,堅持法派體系,既重理論講解,尤重臨床實踐,旨在提高學生之理論修養和技術水平。又加強法語之訓練,增加其課時,加大其學分。凡此種種,致法國醫學教育制度得在國內首開先河。當時所編《國立雲南大學一覽·醫學院》書中有云:“本院師資大半為留法醫科出身,因而形成法語教學之特殊系統,實為國內法(國)醫(學)推進之嚆矢!”“本院畢業學生,因在校時受嚴格之訓練與實習,於執行醫務時,均能勝任愉快。”
1948年,雲大醫院三任院長趙明德應邀“出國考察”。杜棻受聘,以醫學院院長兼領醫院院長之職。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杜棻仍為學院、醫院兩院院長。同年,中央政府更任杜棻兼雲南省衛生處副處長,後處改廳,即為副廳長。
1950年,杜棻主持了法屬甘美醫院房產設備捐贈,及雲南大學醫院喬遷等重大事項。原來,新中國建立後,中法斷交,法人撤回,其所屬位於城南巡津街之甘美醫院,“不能支持,宣告結束”,而該院房產主回族富商馬瑞卿,“為了回響政府號召,協助培養醫務人才”,願將房產捐給雲南大學。又醫院留守當局,因與雲南大學“交往日久,情長誼深”,也欲將其設備贈予雲南大學醫院。杜棻獲悉,喜出望外,即呈文雲南大學:“本校附設的教學醫院,極感狹隘,不敷學生實習。本學年擴充招生,更有立即擴大的必要。(對其捐贈)是否可以接受,敬請指示。”學校當局深有同感,遂呈文昆明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明確表示:“該項贈與,似可予以接受。”爾後,復經省府、省外事處,乃至中央外交部,公文往復,事遂底定。接著,杜棻主持制定了關於接受捐贈之《意見》一文,載明:“接受之後,雲南大學醫院、(所屬)雲瑞分院與甘美醫院合併,並以甘美醫院院址為雲南大學醫院新院址。”另函捐贈者,表示:“本院願予接受,並致深謝。”云云。旋即,捐贈兩方與接受一方,舉行了隆重而簡樸之交接儀式後,雲南大學醫院從北門外,雲瑞分院從雲瑞西路,同時遷往甘美院址。10月,新的雲南大學醫院開始應診。從此,雲南大學醫院之歷史進入了第二個發展時期。迨至1952年,杜棻身兼省、校、院多職,政務繁蕪,乃辭醫院之職。6月,雲南大學布告:“醫院兼院長杜棻,自即日起毋庸兼任,專任醫學院院長職務。”“附設醫院院長職務,由梁家椿副院長擔任。”自是,杜棻始卸雲南大學醫院院長之職。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業欲舉。“專任醫學院院長”之杜棻,在政治運動層出不窮、學院事務錯綜複雜之困難條件下,竭盡全力,推進院務。
杜棻甚為重視教育方針。他曾明確提出醫學院之教育方針在於“培養具有全面的、系統的現代醫學理論知識,掌握現代的基本醫療技術,能獨立擔任常見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工作,並具有初步科學研究能力的醫師”。杜棻在此強調:現代醫學理論、現代醫療技術、獨立工作能力、科學研究能力,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時至今日,仍具深刻意義。
杜棻極為重視師資建設。隨著醫學院之發展,所需教師有增無減。為了擴大教師隊伍,杜棻一則充分重視原有教師,一則熱忱歡迎新到教師。經過努力,至1955年時,雲南大學醫學院之教師已從原來的30餘人增至120餘人。而且老中青年皆齊,高中初職盡備,師資隊伍“已成欣欣向榮、後繼有人之狀”。
杜棻尤為重視教師質量。他深諳:學校之中心乃教學,教學之關鍵乃教師。因此千方百計提高教師水平,對雲南大學醫學院之教師,仍具相當影響。如1954年,中央衛生部成立“皮膚病性病研究所”,欲調秦作梁教授前往任事。秦氏早年畢業於北京協和,後又遊學日本,主修皮膚科真菌學。曾將世界著名性病學家克萊尼之“梅毒血清沉澱試驗法”大為改進,世稱“秦氏改良法”。入滇以後,即被聘為英屬惠滇醫院院長、雲南大學醫學院教授。新中國成立之後,更兼解放軍昆明軍區總醫院顧問,領袖醫界,望重鄉邦!思賢若渴、惜才如命之杜棻,得聞衛生部意後,不顧一切,“抗命”力陳:秦教授乃本院學術骨幹,絕對“不能離開雲南大學醫學院”,懇請貴部收回成命,“再行考慮他校人選”。經此力諫,秦氏遂得留下,且終事醫學院。又如1955年,衛生部電示雲南大學:希按國務院有關指示,提出“全國醫藥專家”之名單。杜棻遵示親為主持,報呈:皮膚花柳科教授秦作梁為一類專家;耳鼻喉科教授李樞,外科教授藍瑚、劉崇智,牙科教授梁家椿等為二類專家。於此,即見學院教師水平之非同凡響,也知杜棻千金市骨之伯樂精神!
20世紀50年代中期,杜棻親自主持了雲南大學醫學院獨立建為昆明醫學院之歷史性重大事宜。
雲南大學醫學院之獨立,也即昆明醫學院之建校,實發軔於杜棻。1950年,杜棻審時度勢,兼權熟計,撰呈《雲南大學醫學院的組織和改善的意見》一文。其中坦言:“醫學是一種專門的科學,也是民眾健康的推動機輪。(雲南大學醫學院)在雲南算得一個醫學最高的機構,似有使之獨立發展,並能領導全省醫藥衛生事業。”有鑒於此,杜棻斷然提出:“擬請於(新政權)接管後,使其擴充獨立發展,而起領導作用。”杜棻反覆強調之“獨立發展”事,實為日後雲南大學醫學院獨立之先聲,昆明醫學院建校之嚆矢!杜棻此議,無論雲南大學領導、省府當局,抑或西南行政機關,乃至中央衛生部,均予高度重視和基本贊同。惟因茲事體大,而遲遲未果。但此之後,杜棻仍為之四處奔走,各方呼籲。
迨至1955年9月,中央高等教育、衛生兩部,終於發出“聯合通知”:“雲南大學醫學院於一九五六年在昆明開始獨立建校,定名為昆明醫學院。……(希即)成立昆明醫學院籌備委員會,負責領導建校的各項工作。”至此,杜棻憧憬已久、夢寐以求之醫學院“獨立發展”事,已是一錘定音,即將大功告成。旋即,省政當局組織教育、衛生兩部門,成立了共有8人的昆醫籌委會。其中雲南大學副校長、主持校務的李廣田為副主任,身為雲南大學醫學院院長、兼省衛生廳副廳長的杜棻,及昆明市副市長顏義泉為委員。在李廣田直接領導、杜棻親自操辦、顏義泉傾力協助之下,位於城西六合村一片之新醫學院,籌備事宜次第展開,終於得以按期成立。
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生追求民主自由之杜棻,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先後擔任民盟昆明市委主任委員,民盟雲南省委副主任委員、顧問,民盟中央委員、參議委員,並當選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常務委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