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思禹
- 別名:杜思愚
- 出生日期:1926
- 逝世日期:1950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杜思禹在槓殃海行軍途中仍孜孜不倦地學習,每天都要讀報紙,利用休息時間寫日記和學習心得,積極為牆報寫稿件,鼓腳臘擔舞民眾的鬥志,豐富行軍生活。他曾把白己比作燎原烈火中的一根柴禾,要讓革命之火燒得更旺。他自稱是一個“革命遲到者”,“曾名杜思愚是自感雄照汽記天資愚笨,防止不懂裝懂”。他在工作上不辭勞苦,在思想上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部隊進入貴州地界,杜思禹被調到中隊部搞後勤工作。他起早貪黑地為全中隊服務,炊事員生病,他參加做飯,幫炊事員背背包。行軍時在後收拾炊具,挑著擔子追趕部隊。
人物經歷
1950年3月,杜思禹被分配到楚雄縣永華鄉(現東華鄉)徵收公糧。5月4日吃過早飯,他由新街去上本東村檢查交糧情況。土匪骨幹鄭興文偽裝成一副可憐的樣子,笑詢講要求允許用柴抵交公糧,待挨近時突然攔腰把杜思禹緊緊抱住。杜思禹奮力搏鬥,正欲拔槍時,被暗藏的慣匪從隱蔽處跳出,用鐮刀猛劈他的額部,頓時鮮血直流。埋伏在村裡的土匪一涌而上,把杜思禹捆綁起來,窮凶極惡地質問為什麼要征公糧?杜思禹義正詞嚴地說:“我們白姜灶征糧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匪眾無言以答,亂吼亂叫,用粗糠塞進他的嘴,邊打邊拖。杜思禹視死如歸,走出500米後昏倒。匪徒又繼續將他拖了200多米,綁在山箐一棵松樹上開槍打死。
杜思禹犧牲後,當地農民民眾十分悲憤,當晚將他的榆簽臘漏屍體就地掩店欠埋,後又三移墳墓,安葬於楚雄縣東華鄉二程壩。附近學校的學生常到墓前進行悼念活動,傳頌他的英雄事跡,立志繼承他未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