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墩村

杜家墩村

杜家墩村位於甘肅省敦煌市七里鎮東部,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寬約1.6公里,全村總面積5?>平方公里,2005年建成的313國道貫穿全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杜家墩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甘肅省敦煌市
  • 地理位置甘肅省敦煌市
  • 面積:5平方公里
  • 人口:3000人
基本概況,自然氣候,產業結構,設施建設,特色農業,

基本概況

該村與楊家橋鄉隔黨河古道相望,北鄰三號橋村,西鄰南台村,東北鄰白馬塔村,西北為鐵家堡村。村委會位於居民較為集中的二、三、四組的結合部,對面是杜家墩國小。村莊轄有10個村民小組(2007年鄰村習灘被併入該村,現在的6-10組就屬原習灘村),共826戶,人口3000人,民族成份較單一,僅有一戶魏姓回民。該村離七里鎮中學僅0.5公里,距鎮政府僅1.2公里,距敦煌市區2.2公里,離鳴沙山-月牙泉景區8公里。沿著蔥籠的農田向村東南望去,便是鳴沙山刀刃般的山脊,連綿起伏,如虬龍蜿蜒。這並不意味著杜家墩占盡了天時地利,有村民說起杜家墩地理位置的尷尬——該村離市、鎮、景區都不遠,但並不緊靠,處於這三角中心地帶。鄰村南台堡、鐵家堡村緊挨七里鎮,幾年前,鐵家堡村上百戶人家就搬進了水、電、暖、氣、電話全通的一幢幢豪華氣派的小康住宅樓了,而杜家墩人卻無這等福份。分布緊湊的白馬塔村靠近市區,商貿、流通、飲食業較為發達,215國道穿過處於市與鎮之間的三號橋村,非農產業有所發展。

自然氣候

杜家墩地處敦煌綠洲(敦煌盆地)的中部。海拔約為1140米,略低於敦煌西部衝擊平原平均海拔(1225米),為平原地貌,地勢落差約2米。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總的氣候特點是:太陽輻射強,光照充足;熱量較富,但不穩定,無霜期;降水少,變率大;蒸發強烈,災害頻繁。四季氣候分配很均勻,冬季特長,秋季很短,其特點是:春季氣候乾燥多變,風沙大;夏季異常酷熱,雨量集中,多高溫天氣;秋季晴朗少雨,涼且風力小;冬季嚴寒乾燥,降雪稀少。年平均氣溫9.4℃,1月平均氣溫為-9.3℃,7月平均氣溫為24.7℃。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246.7。年均降水量為39.3毫米,年際降水變率達45.4%,降水一般7月最多,12月最少,各月降水變化在80%以上。平均相對濕度40%。歷年降雪初日在11月14日,終日3月26日,積雪深度一般為1-2厘米,一年平均積雪日數為10.4天;年均蒸發量為2486毫米,是年降水量的60倍,為乾旱區。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為霜凍和沙暴。輕霜凍幾乎每天都發生。1955年-1980年26年中霜凍成災的有14年,占總年數的53.8%,一般四五月和九十月份出現機率較大。幾年前該村一大批桃樹被凍死,08年的凍害造成李廣杏價格飆升。因敦煌四周多沙漠戈壁,大風發生時常拌有沙暴,1954年-1980年27年間,八級以上大風,3-5月出現198次,平均每年7.4次,每年3-5月為沙暴頻發季節。

產業結構

杜家墩村耕地面積為6837畝,全部為水澆地,戶均8.3畝,人均2.3畝,主要種植棉花,其次為葡萄和果蔬菜類。20年前村里主要種植小麥,10年前棉花種植已成氣候,現在小麥種植極為罕見,目前棉花一般畝產700斤,單價2.5元/斤左右,純收入一般為750元/畝。不過,每戶依然得到11.43元/畝·年的糧食補貼。從08年開始,政府鼓勵、扶持葡萄種植,每株葡萄苗,政府補貼1.5元,並定期進行技術培訓,目前已有800多畝。糧食作物主要為玉米,絕大多數人家均散播在棉花地中或地邊,很少有人成畝成畝地種植。幾乎每家每戶都種蔬菜,主要品種有:茄子、青椒、西紅柿、豆角、黃瓜和其它南方菜,該村建有“七里鎮溫室特菜示範區”,除普通蔬菜外,種植近20種南方特菜。該村桃、杏的種植面積較大。李光肉桃的最大特點是:肉質脆厚,宜於儲存運輸。幾乎每家都或多或少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種有李廣杏(“敦煌瓜果之王”)。有些人家還種有黃、紅李子。村里人主要養羊,大多數人家都養5-10隻羊,羊飼草主要為:青草,其它還有:秸桿、玉米桿、苜蓿等,精飼料主要是玉米。10年前全村普遍養豬和馬(畜力犁地),現在少數人家養驢、雞、鴨、鵝、牛、駱駝等,驢主要用於架子車馱運草料。1981年,村里曾建成一座磚窯。自2005年桃花源的鹽棉廠、鋼床廠倒閉後,村里沒有工廠。該村靠鎮較近,村內沒有市場,僅有11個小商店。全村有5噸以上的大貨車26輛,主要跑運輸和建築行業,年收入10萬元以上。另外,長年有100多人經勞務輸出到外地打工,打工戶的比例為14%。
杜家墩村

設施建設

313國道(高速公路)穿村而過,路北為1-8組,路南為9、10組,去市、鎮、鳴沙山的交通非常便利。村莊公路里程約為15公里,已實現了“村村通”、“組組通”公路,“戶戶通”實現率也達到84%,村內幹道均已硬化,且無破損,寬度為3-4米。總體上看,1-8組的路面筆直且硬化率高,而9級和10組多為分散住戶,路面硬化率低(20%),土路和砂石路較多,路面上或塵土飛揚,或坑坑窪窪,曲曲折折。村莊灌溉系統較為發達,主要是黨河水漫灌,30%左右為地下水抽灌。西乾渠流經村西界,灌溉水井43眼。硬化溝渠長度約2750米,硬化溝渠已實現了“組組通”。溝渠往往與公路並行,不少渠邊長著挺拔的白楊樹,據說這些渠以前曾是土渠,植樹以固渠,田間地頭更是土渠縱橫,全村所有耕地均能實現灌溉。全村每家每戶都用自來水。戶戶通電,戶均月用電量約為33度。從98年實行電話“戶戶通”,農戶陸續接入固定電話,大多數人家從2000-2002年安裝了固定電話,目前接入率近100%,一些人家為節省開支,將固話停掉了,不過家庭手機普及率為100%,每家至少有一部手機。全村98%的人家接入了有線電視,少數居住在村南河壩附近的散戶裝有衛星鍋,同樣能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
杜家墩村

特色農業

該村從80年代就有人大膽引種南方菜,到03年漸成氣候,形成了集新技術套用、新品種引進、示範、推廣於一體的“七里鎮溫室特菜示範園區”,該區連片種植特種蔬菜近300畝,大棚260座(220畝),弓棚90座(126畝),大田菜826畝。已實現了由葉菜類特菜向果菜類特菜種植的轉變,目前栽培種植的特菜品種達二十多個:通菜、木耳菜、茼蒿、油麥菜、冬瓜、苦瓜、瓠子瓜、絲瓜、南瓜、佛手瓜、菜花、扇茄、荷蘭豆、菜苔、櫻桃蕃茄、豇豆、荷蘭豆等。為了增加特菜花色品種,進一步提高特菜種植效益,市農技中心又從山東等地引進了特色蔬菜新品種9個開展試驗示範,其中彩色豇豆品種3個,苦瓜品種2個,櫻桃番茄品種2個,花椰菜和砍瓜品種各1個。現已形成全市唯一的南方特菜基地,年總產量達3000多噸,不僅供應敦煌市場,還遠銷青海西藏等地,等菜種植已成為菜農種植的有效途徑。據了解,大田特菜畝收入達5000元,溫室蔬菜畝收入達10000萬,示範戶溫室特菜畝均收入達1.3萬元。另外 ,特菜種植也引導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村民說:“現在本地人也吃南方菜了!”。2009年政府投資110萬,規劃600畝(現有300畝),新建大棚側牆均為藍磚砌成,倚牆建有2×1.6大小的緩衝房,以減小長期溫室作業對人體皮膚和關節的危害。2009年8月上旬,村上成功註冊了“田園南方特菜專業合作社”(取得法人資格,由村支書兼任理事長),並實現了棚邊砂石路硬化。
杜家墩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