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故居,
人物介紹
杜婉容(1897 — 1975),女,浙江上虞驛亭人。出生於商人的家庭,青少年時喜讀進步書刊,從最初瀏覽岳飛等民族英雄傳記和高爾基《母親》等小說,到閱讀《生活周刊》、《婦女周刊》等進步報刊,開拓了思想視野,逐漸走出家庭小圈子。
“九·一八”事變後,杜婉容數次捐款托《生活周刊》社轉交,慰勞抗日將士。抗戰爆發後,回響黨的號召,在中共上虞縣委的幫助下,利用家中的樓房,先後舉辦3期婦女識字班,親自主講抗日形勢課。1941年10月,上虞淪陷後,在上虞黨組織的鼓勵下,出任五夫國小校長,安排黨員及進步青年多人來校,以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革命鬥爭。1942年夏,中共上虞縣工委在她家中開設了“捲菸公司”,作為聯絡站。期間,中共紹屬特委和上虞黨的負責人多次在此開會,研究和領導上虞的抗日鬥爭。解放戰爭時期,多次營救被捕同志,為黨組織冒險偵察敵情,幫助經濟生活困難的革命同志家庭。1948年,將大部分田產廉價賣給佃戶。解放初期,又將賣田所得數千元錢如數繳送縣政府,支援國家建設。
文革中,含冤受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上虞縣委、縣政府於1982年為她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並確認她為“愛國民主人士”。
故居
杜婉容故居位於驛亭鎮聯橋村小寺橋自然村村北,小寺橋村原屬五夫,地理位置優越,是杭甬鐵路沿線的交通要隘,舊時是革命同志南來北往必經之地。建築坐北朝南,前臨街河,往後不遠處是鳳凰山主峰,山頂尚存侵華日軍建築的炮台遺址。清代建築,當地稱“新屋裡”,解放前曾是我地下黨重要的革命活動聯絡站。由前後三進及東側屋構成,每進均面闊三間,天井兩側置院牆,東側院牆中開設圓形門與東側屋相通。前進單層,明間中設石庫門,穿斗構架,五柱用七檁,地面用規整的石板鋪就;二進為前後重檐二層樓房。前檐置廊,敞開式,檐柱上施簡易牛腿,明、次間穿斗構架,進深七柱用九檁,木柱石礎,樓上檐下施木柵欄,兩坡硬山造。第三進亦為單層,穿斗構架,三柱用五檁,次間置格子窗,部分已改建。東側屋面闊十間,平房,兩坡硬山頂,部分已拆改。 杜婉容故居整體保存完整,造作簡潔大氣,具有江南民居的典型特徵,既是名人故居又是革命舊址,對研究我市早期黨組織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是一處對廣大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