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吉臣

杜吉臣原名杜基臣,又名杜尚武,抗聯五軍二師四團團長。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10月29日,出生於吉林省西安縣(今遼源市)青嶺子屯的一個佃農家裡,1926年因蟲澇災害嚴重,莊稼數收,全家人來“北大荒”投親謀生。經過一個多月的徒步跋涉,杜吉臣全家歷盡艱辛,來到林口縣域刁翎南圍子東溝屯。1931年,杜家在親友資助下,遷居到鞍山(今奎山鄉安山村),買“官荒”10餘垧,開墾耕種。“九·一八”事變後,杜家再次避亂搬遷到興隆鎮,靠給地主扛活和在黑背金礦當海金工人謀生。這年秋天,奎山成立“農民自衛團”保護地面安全,杜家聽說骸山一帶有了自衛團後,地面上太平多了,就又搬回鞍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吉臣
  • 別名:杜尚武
  • 國籍中國
  • 籍貫:吉林省西安縣
  • 出生日期:1903年10月29日
  • 逝世日期:1937年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1933年,日本侵略軍鐵路守備隊進駐奎山。中共地下黨在奎山組織抗日救國會。地下黨員馮丕讓以奎山四牌偽甲長身份作掩護,秘密開展抗日活動。他見杜吉臣兄弟勤勞、患厚、正直,就把杜吉臣兄弟安排在“自衛團”中。在馮不讓的帶領下杜吉臣兄弟以“自衛團”丁為掩護積極參加抗日救國秘密活動,他們經常為抗日武裝隊伍募捐籌款,購買槍枝彈藥,運送糧食、布匹和藥品等物資。杜家成了抗日武裝的保壘戶,抗聯幹部戰士經常在杜家居住、養傷。杜吉臣弟弟杜基升到童山日本守備隊當上“博役”(勤雜工)。他暗地收集日軍情報,並為營救被捕的抗聯戰士做了大量工作。
1935年8月,中共密山縣委書記劉曙華和抗聯五軍先遺隊二連連長被馮不讓秘密安排在杜家養傷。在他們的精心護理下,傷員們很快康復。
10月,劉曙華任中共豫棱縣縣委代書記,他和馮不讓介紹杜吉臣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劉露華主持成立了中共奎山支部,馮丕讓任支部書記,杜吉臣任組織委員。
1936年5月,由於叛徒告密奎山反日會遭到破壞,姚喜林、盧鳳林等慘遭殺害。日本特務經常在杜家附近轉游跟蹤。
杜吉臣和全家商量後決定上山抗日,為了能保持和地方黨組織聯繫,先讓二弟杜基利夫婦搬到後屯馬核山隱居起來,負責傳遞訊息。這時抗聯五軍二師師長王光宇和穆稜縣縣委書記劉曙華來到他家。杜吉臣立刻把嚴峻的形勢和全家決心上山抗日的打算向他們作了匯報。3人經研究決定立即發動奎山武裝暴動,繳奎山甲所自衛團和日軍守備隊的槍械。通知已經任五軍副官長的馮不讓從部隊抽調王指導員等20多名指戰員配合杜吉臣暴動。在自衛團中的杜基升等人作內應。
第三天午夜,杜吉臣帶領奎山地下黨員、自家兄弟和鄉親摯友20多人臂戴標誌,在王光字、劉曙華和馮丕讓所率抗聯小隊的配合下,擊斃日軍巡哨兵等10餘人,繳獲甲所自衛團丁的槍械和彈藥。暴動後部隊迅速轉移到吉慶溝里,杜家共13人一起進山。在王光字、劉署華和馮丕讓幫助下,杜吉臣全家和鄉親摯友20多人,成立了穆稜縣抗日游擊連,杜吉臣任連長,·從此杜吉臣領導的游擊隊與王光字、劉曙華和馮玉讓領導的五軍部隊,互相配合,協同作戰。
杜吉臣領導的抗日游擊連,轉戰在奎山、大小楊木背(今上三陽和六合村)、龍爪溝一帶,多次粉碎日偽軍的“討伐”,此間曾兩次攻打林口需察署和彈藥庫,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1936年8月,杜吉臣領導的游擊連,正式編入抗聯五軍二師四團,開赴刁翎地區。同年秋,杜吉臣率游擊連在林口縣域的二道河子,參加了五軍二師政治部主任劉露華組織的伏擊日軍運輸隊的戰鬥。戰鬥打響後,杜吉臣身先士卒率杜家兄弟打頭陣,勇猛衝進敵群,兩手雙槍齊射,很快殲滅敵人,奪取大批軍需物資。戰後,杜吉臣因戰功卓著晉升為五軍二師四團團長。
杜吉臣升為團長後,軍紀更加嚴明,要求杜家兄弟尤其嚴格,甚至連他的家眷生孩子都不下山麻煩民眾。在他的帶領下,四團戰士從未侵犯過民眾秋毫利益,部隊行軍作戰多在山上駐紮,常以野菜充飢。當地人民無不讚揚和支持這支抗日部隊。
1936年秋至1937年春,杜吉臣率領抗聯五軍二師四團經常活動在興隆鎮、三道通、大小碑子溝、西北楞和大小鍋盔、草帽頂子、黑瞎子溝、柞木崗子一帶高山密林中,積極開展游擊戰,輔捉有利戰機襲擊敵人,消滅大量日偽軍。此期間,四團曾多次協同抗聯三、四、八、九軍等部隊聯合作戰,參加了著名的夜襲前刁翎(今建堂)之戰,組織和參加了兩次攻打黑背日軍金礦局守備隊的戰鬥和小盤道伏擊日軍押運隊的戰鬥。這些戰鬥都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其中夜襲前刁翎之戰擊斃日偽軍40餘人,俘虜偽軍440人,繳獲偽軍全營武器裝備。小盤道伏擊戰繳獲日軍押運隊滿載軍需物資的大車40餘輛,杜吉臣四團英勇善戰,神出鬼沒,攪得敵人惶惶不可終日。
1937年夏,日軍糾集大批兵力到小鍋盔山抗聯巒營一帶“清剿”。為粉碎“清剿”,抗聯二路軍總部調集五軍二師四團和四軍二團等部隊,在小鍋盔山東側埋伏待敵。為迷惑引誘敵人,黎明時分,杜吉臣帶一支百餘人的隊伍,故意暴露目標,打著紅旗,唱著戰歌,吹著軍號,行進在小神子溝到河西電(今刁翎慎四合村)的山樑上。上午8時許,三道通方面竄來一股百餘人的日軍:不久,興隆鎮方面趕來二三百日軍。
兩股日軍匯合後,向後齊家至河西屯的西山叢林奔來,鑽進抗聯的伏擊圈。抗聯戰士居高臨下,以密巢的火力將敵人壓迫在山腳下的開闊地里抬不起頭,死傷慘重。後來一些敵人突圍出來跑到河西屯和村莊附近的麥田。幾個日本兵爬上房脊架設機槍對抗,立刻被抗聯戰士擊落墜地。跑進麥田的敵人,紛紛往麥垛後藏身企圖負隅頑抗。幾名日軍機槍手帶兩挺機槍搶進麥田,未及架設就被抗聯戰士擊倒。杜吉臣團長決定立即奪取這兩挺機槍,以增強火力。他命令機槍掩護,自己帶10餘名戰士直撲敵機槍陣地。突然,一個沒有被打死的日本兵掙扎著爬到機槍旁,杜團長大減:“臥倒!”話音未落,敵機槍響了。他大腿中彈,但仍鎮靜地指揮劉連長帶隊遷回到敵人背後消滅殘敵。自己用匕首割下衣角包紮一下傷口就又帶其餘戰士向前衝鋒,不幸又身中數彈倒在血泊中。經過一天多的浴血奮戰,抗聯部隊終於全殲頑敵,繳獲大量戰利品。但杜吉臣因流血過多而犧牲,時年34歲。抗聯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主持了追悼會,將杜吉臣團長遺體埋葬在四合屯李公清溝里一棵大樺樹底下。
建國後,1959年4月7日,林口縣人民政府將杜吉臣烈士靈柩移葬縣嫩南山烈士公基內,並立石碑。至今“杜吉臣全家抗日”的故事仍在林口縣人民中間廣為傳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