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南直隸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字仁敷,隱士杜養廉次子,年十八中諸生,文章倩利,飲譽徐郡,後師從“徐州二遺民”之萬壽祺,頗受推重。
基本介紹
- 本名:杜先榮
- 字號:仁敷
- 所處時代:明代
- 出生地:南直隸徐州(今江蘇省銅山區)人
- 主要成就:捨身抗擊來犯國寇
人物簡介,歷史留痕,
人物簡介
杜先榮,字仁敷(《徐州府志》、《隰西草堂集》、李輔中《萬年少先生年譜》皆誤載為“仁夫”)。明末南直隸徐州人。系金山衛鹽運司知事杜松之孫、京師府軍右衛經歷司經歷杜柷從孫。天資穎異,年十八即取諸生(秀才)。“文章倩利,修譜興力”,博學多能,“所謂玉界尺者是也”。仁敷氏“早飲香名”,享譽徐郡,師從“徐州二遺民”之萬壽祺,頗受青睞。萬氏知古通今,學究天人,鐵骨錚錚,崇尚氣節,先榮盡得萬之真髓,文武兼優且忠勇剛烈。大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秋八月,杜先榮隨參議(明朝官職,從四品)徐標(後官至巡撫保定右都御史,死國難,福王時贈兵部尚書,賜祭葬蔭子、以文臣附祀旌忠祠等,清代祀徐州等地名宦祠)迎擊來犯之殃民強寇二十萬眾(闖軍聯盟)。此戰斬殺甚眾,且擒獲敵方偽王子,朝堂歡動,然先榮不幸為國盡忠,年屆三十(虛齡),甫壯而逝。族黨聞訊,無不慟哀。然則痛定思痛,俱言先榮頂天立地,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不愧為大丈夫、真豪傑。其妻段氏(生員段鶴年之女),於夫亡後堅貞守節,艱難撫孤五十餘年,獲旌,事跡詳載入康熙年徐州知州姜焯主編之《徐州志·列女傳》。
歷史留痕
(一)“先生無心仕進,在京邸,日與陳臥子、楊維斗、夏允彝諸公商榷今古,退則結社立約,賦詩作文,以古大家壽世相期。時則有李孝乾、雷汝遜、王先仲、曹澹如、馬空同、畢一士、門人王子克、王允懷、杜先榮諸人與焉。”(孫運錦《明孝廉萬先生傳》)
(二)(年少)“又令門人杜先榮、杜先發、王允懷、畢庾、黃如春、萬孝張為小聚,隨文多少,作《文旳》一篇,以立德立言相敦勉”(李輔中《萬年少先生年譜》)。
(三)本年,先生與同鄉李向陽、馬伯奇等在里舉文會。先生制定了《文旳》數則。主要包括“月三聚,以九為的。四時仲九日,文七篇。余日,文三篇”。參加人員有雷汝遜、李孝乾、萬壽祺、王先仲、曹澹如、馬空同、畢一士、王子克。另外杜先榮、杜先發、王允懷、畢山令、黃如春、萬孝張皆為門人,為小聚,隨文多少。四書五經,疑義之外,先生、曹澹如、畢一士、王子克為私會十篇,皆賦、騷、樂府、古歌、近體、贊、歌……。同時他們還選取歷代之文章為文選一部,提倡拋開個人喜好,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取捨。(張濤《萬壽祺年譜》)
(四)年少內弟、吳門名士徐栴與仁敷歲相仿,甚投契,睹其生前畫像後作《仁敷公像贊》以緬懷:“骨表梅清,神華雲灑。望之道人,歸於儒者。石火倏光,寶鋒躍冶。嘔肝協律,看彀洗馬。宦化名永,圖存形舍。友於情篤,死生非假。”
(五)畢翰系順治十一年(1654年)《徐州志》協纂,與杜先榮交誼匪淺,仁敷氏為國捐軀,畢翰撰“三像合贊”文以紀,對亡友的追悼之情躍然紙上:“或握如意如此,或玩丹青如彼。昔見於生,今見於紙。生耶?紙耶?孰真孰似?睹貌如生,死猶不死。至若仁敷,昔曾執經,何以執經如故也?嗒焉不聞其聲,豈仍昔之默識乎?抑欲以一經傳世,使後人觀爾好學之形乎?!”
配偶遺芳:
明 夫亡守節艱難撫孤
杜先榮妻段(氏)守五十餘年
——江蘇師範大學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 趙明奇 主編修訂版新千年整理全本《徐州府志》
出生於鹽亭縣黃溪鄉向陽村。新中國成立不久,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朝戰爭,把侵略的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直接威脅著我國的和平與安寧。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他於1951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5軍133團1營2連任戰士。他隨部隊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1952年10月,侵朝美軍為了配合停戰談判,改善金化地區的防禦態勢,破壞我志願軍正在進行的戰術反擊作戰,並查明我坑道陣地情況,為爾後進攻創造條件,從10月14日開始,以金化以北上甘嶺地區我軍陣地為目標,發動了極其猛烈的攻勢,他和連隊的戰友們堅守陣地,寸土必爭,進行了積極的防禦作戰,大量殺傷敵人,戰鬥空前激烈,敵人先後動用了三個師共6萬餘人,集中了300餘門大炮、100餘輛坦克和大量的飛機,進行持續不斷的輪番攻擊,他和戰友們與敵人進行了反覆的爭奪戰,平均每天打退敵人30至40次從班排到營團的連續攻擊,作戰中,他打得十分英勇頑強。1952年10月30日在對敵作戰時英勇犧牲。榮立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