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枝枯病

本病危害杜仲樹枝幹,引起葉片早落、枝條枯死,據在遵義杜仲林場的調查,枝枯病危害率達20%,感病指數為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仲枝枯病
  • 症狀:由灰褐色變為紅褐色
  • 病原:腔孢綱、球殼隱目
  • 發生規律:常生長在枯枝上越冬
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先是側枝頂梢感病,然後向枝條基部擴展。感病枝的皮層壞死,由灰褐色變為紅褐色,後期病部皮層下長有針頭狀顆粒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當病部發展至環形,引起枝條枯死。

病原

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隱目、球殼孢科、大莖點菌屬和莖點菌屬。前者分生孢子器球形,有乳突狀孔口,分生孢子梗單生,分生孢子較大,長橢圓形,單胞無色。後者分生孢子器埋生在皮層下,球形,分生孢子梗線形,無色單胞,分生孢子較小,卵圓形至長圓形。

發生規律

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常生長在枯枝上越冬。第2年借風、雨傳播,從枝條上的機械損傷、凍傷、蟲傷等傷口或皮孔侵入。在土壤水肥條件差,撫育管理不好,生長衰弱的杜仲林分中蔓延擴展迅速。病害嚴重時,幼樹主枝也可感病枯死。一般4~6月份病害開始發生,7~8月份為發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促進林木生長健壯,防治各種傷口,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感病枯枝應進行修剪,連同健康部剪去一段,傷口用50%退菌特200倍液噴霧,也可用波爾多液塗抹剪口。發病初期,噴施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每10天1次,共噴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