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杏花河
- 別稱:古稱清河溝也稱作漯河
- 平均流量:150立方米/秒
- 河寬:27~54米
杏花河古稱清河溝也稱作漯河,1935年春疏浚時,適值杏花盛開,落花隨水而下,始改稱杏花溝。原從鄒平縣陶唐口入小清河,惠民地區根據山東省小清河工程局1965年《小清河流域治理規劃草案》中提出的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洪澇分開的治理原則,於1966年春組織鄒平縣對其下游進行改道,同年6月竣工,改道後遂改為杏花河。改道河段自鄒平縣劉套村西北起東流,至張官莊東入桓台縣,在辛莊西修涵洞穿過勝利河(穿涵洞長182米),再向東沿用原勝利河道於金家閘以東黑水灣入小清河。在桓台縣境內長6.9公里,其中新開段2公里,河寬27~54米,深3~5米,堤距62~145米,上游寬下游窄,堤高1.5~3米,比降為七千分之一至三萬分之一,泄水能力為150立方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