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李順清有三個身份——退役軍人、下崗工人、普通農民,每一個身份,都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1985年奔赴戰場,在最前沿陣地堅守353天,用不怕死、不怕苦、不怕吃虧的“老山精神”保衛國家領土完整,榮立一等功,獲評戰地模範黨員;1987年,他深藏功名,帶病退伍回鄉,拒絕領導安排的後勤工作,以戰士的鋼鐵意志在一線崗位堅守了16年;2004年,他下崗後二話不說,以軍人的昂揚鬥志投身新農村再創業,帶領民眾一起奔小康。鄉親們都說:“湖北有張富清,長壽看李順清”。
1981年,遠離家鄉,參軍報國。4年後,奔赴前線,參加對越反擊戰,作為一名偵察兵,戰績顯著;
1987年,退伍回到家鄉,強忍著病痛,堅守在崗位上;
2004年,從城市回到農村,投身新農村建設,幫助困難民眾發展產業,用實際行動保持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
他,就是參戰退役老兵李順清。
保家衛國的戰鬥英雄
李順清,生於1962年,他的父親是抗美援朝老兵。從小,李順清對父親的印象僅限於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中,父親穿著軍裝,帶著貝雷帽,顯得神采奕奕。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81年,正值中越邊境戰爭時期,高中畢業的李順清毅然決定參軍,像父親一樣保家衛國。1985年,李順清被派往老山地區參加對越反擊戰,擔任一觀察所偵查班班長,負責戰鬥情報的偵察和收集。執行滲透偵察是偵察兵在前線執行任務中常見的事。在原始叢林中穿梭,最大的障礙是漫山遍野的地雷和空中的炮彈,地雷有的埋在石縫裡,有的在草叢中,有的在水溝旁,經過雨水的沖刷和地形變換,有的移動了位置,防不勝防。而在陣地上空,每天都有炮彈飛過,一旦暴露,可能下一顆炮彈就會掉落在身邊。
李順清所在的觀察所在老山片區駐紮一年後撤離。撤離時,軍區首長來部隊慰問,摸著李順清的後腦勺感嘆:“小李子,你這個腦袋是怎么保留下來的。”那時,李順清才知道,在那一年裡,有24次,敵人想把他們的偵察所山頭端掉。
據檔案記載,偵察班長李順清在最前沿的二十五號高地上堅守了353天,戰鬥中,先後偵察驗證目標78個,新發現目標15個,協助連長指揮射擊10次,單獨指揮射擊4次,取得了殲敵直瞄火炮1門,彈藥所1座,斃敵13人,正確指揮全連射擊,取得傷敵5人,斃敵3人,破壞敵工事7處的戰果,協助有線兵搶修線路221次,架線35公里。
1987年5月,李順清所在的偵察所被評為老山片區第一先進偵察所。李順清因作戰英勇,表現突出,被授予一等功勳章、戰地模範黨員。
奮戰一線的優秀職工
1987年12月,李順清退役後,被安排在原四川染料廠化工車間當機修工人。靠著在部隊里積累的機械知識,加之勤學苦練,很快就熟悉了新工作。
事業漸入佳境,婚姻美滿幸福,眼看好日子來了,然而病痛卻找上了他。一天早上,李順清感覺身體關節有些犯痛,並沒在意。但沒過多久,他的手指指節開始紅腫疼痛,每根手指腫得像胡蘿蔔,手也使不上力,其他關節也開始疼痛。
到醫院檢查,李順清被告知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很難治癒,只能藥物控制。此時,距離李順清退伍還不到一年時間,這個訊息對一個新婚家庭來說,就像是晴天霹靂。“他對自己的身體不上心,認為是小事,悶著不吭聲。”李順清妻子李茜說,他的忍耐力超乎常人。
李順清開始四處求醫,大小醫院跑了個遍,土方法也用了不少,慶幸的是,病情慢慢控制下來。“我不能倒,我還有一個家。”李順清依舊堅持在車間裡檢修設備,但以前是提工具箱,現在只能把工具包掛在身上,扳手、螺絲刀,一樣一樣拿。
然而,一到下雨天或者濕氣重的地方,李順清的手還是會紅腫,時間久了,手指也開始變形,力氣越來越小。1990年8月,李順清的孩子出生,看著嬰兒床里的孩子,很想抱一抱,但手使不上勁,只能看著他一天天長大。車間領導看到李順清的情況,將他調到值班崗。“值班不需要乾力氣活,不過值班需要三班倒,晚上濕氣重,手指還是會疼。”李順清笑著說,那時候去找了個輸液瓶,只要有些痛,就在瓶里裝滿熱水敷,不管走到哪裡,每天“瓶不離身”。“比起在戰場上負傷的戰友,這不算什麼。”李順清總是淡淡地說。
經歷了戰火烽煙和生死離別,病痛對李順清來說不值一提,對付病痛最好的藥就是意志力。“生活也是戰場,如果被病痛擊垮,就不是一個好戰士。”李順清說到做到。一轉眼,他在工廠生產一線就堅持了16年……
鄉村振興的致富帶頭人
2003年,川染廠破產,李順清和妻子同時下崗待業,兩口子加起來每月只有700多元的安置費。而此時,孩子剛剛國小畢業,家庭負擔越來越重。
李順清只得重新找工作,但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又做不了體力活,求職四處碰壁。2004年,中央一號檔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出台,時隔18年,中央一號檔案再次鎖定“三農”問題。這給李順清帶來了希望。“城裡找不到工作,就回老家去種地。”李順清和妻子商量決定,妻子在城裡上班,他回鄉創業,開闢新戰場。
當時,很多農村人都進城打工去了,閒置了許多土地。“土地不吃香,找灣里人流轉了7畝地。”李順清說,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看到市場上魚的價格不錯,就規劃了3畝地養魚。想著柑橘3年後掛果,正好趕上孩子上高中,收入可以付學費,就種了4畝。
但要種好地,也是一門技術。什麼時候放魚苗、放多少,如何預防魚病,果樹怎樣剪枝、疏果、打藥、嫁接,李順清一竅不通。結果種了一年地,不僅沒有收益,反而虧了不少。
不懂就學。李順清開始向周圍的大戶取經,並參加鎮裡、區里組織的農業技能培訓。
李順清因為病痛纏身,做農活更是不易。別人修剪一棵果樹只需要半小時,而他則需要1個小時。“主要還是關節不靈活。慢點就慢點,慢工出細活嘛。”李順清自嘲。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管理下,魚塘和果樹逐漸有了效益。“現在這才是我的主戰場,一般不回城。”李順清如數家珍般介紹著自家的“產業”:60畝水稻、70畝果樹、60畝魚塘……
10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小樹苗已長成大樹,孩子也參加了工作,兩口子已退休,李順清也有了新打算——幫助困難鄉鄰,助力鄉村振興。
“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熱心腸,村民們都喜歡找他幫忙。”鹽井村村支書程錦榮提到李順清,豎起了大拇指。
65歲村民宋學芳的孩子在外務工,自己一人在家,生活較困難,想要外出做點事,但又放不下家裡的10畝稻田。李順清了解後,當起了宋學芳的免費“管家”。宋學芳只需要在插秧割谷的時候回一趟家,平時李順清幫忙管護,一管就是5年。
村民郭以芬早些年流轉了120多畝地養魚、種果樹和水稻,辦農家樂,但遲遲不見效益,生活也越來越困難。郭以芬的水稻田緊連著李順清的魚塘,“不容易這么大片水稻,他們一家人都管不過來,我正好就住旁邊,管起來也方便。”在一次農忙時,李順清和郭以芬在綠油油的田地里就達成了協定——李順清幫忙管理,收成時郭以芬送幾斤稻穀作為酬勞。“其實幾斤稻穀只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郭以芬很不好意思地說。與此同時,李順清也積極為郭以芬的稻田支招,將自己閒置的一片魚塘與稻田連線,作為稻田的備用水源。李順清還當起了郭以芬果園的,免費“顧問”,經常在果園裡巡看,除草打藥,幫助果園增產。
“李順清是村裡的機修能手,每年微耕機壞了,找他準沒錯。”4組村民楊根對李順清讚不絕口。李順清大部分時間都在村里,尤其是春耕時節,因為在廠里乾過機修工作,村民都微耕機壞了總會找到李順清幫忙。“現在手沒以前那么疼了,做一些簡單的維修還是沒問題。”李順清笑著告訴記者,村里到街上農機店有一段距離,能幫村民修點東西,也免得他們推著機器來回跑。
在李順清的帶領下,周邊農戶家家發展起了產業,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越走越好。
當別人問他,這樣做到底為了啥?他說,他是198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35年黨齡的老黨員。
李順清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模範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風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部隊,他嚴於律己,戰功卓著;在企業,他盡職履責,堅守崗位;在農村,他不負眾望,勇於擔當。他長期堅持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積極為村民排憂解難,模範詮釋了退伍軍人和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深受廣大村民擁戴。
人物榮譽
榮登2019年10月“中國好人榜”。
2020年5月,入選2020年重慶市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初步人選。
人物評價
一個退伍軍人,一個下崗工人,一個普通農民,還是一個病痛纏身的病人,李順清用實際行動,保持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