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遼寧師範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碩導)

李靖宇(遼寧師範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碩導)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靖宇,1949年12月18日出生於吉林省,現為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遼寧師範大學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授與遼寧師範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靖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吉林省
  • 出生日期:1949年12月18日
歷史人物,遼寧師範大學教授,

歷史人物

(1908-1945)遼寧燈塔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2歲考入高小讀書,後因家貧中途輟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參加東北軍任營部文書。不久考入軍官教導隊,結業後在東北軍第六旅任連長。1932年辭職還鄉。1933年,到哈爾濱以東的一面坡,參加大青川抗日救國軍,不久任大青川救國義勇軍總指揮部參謀長。193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東北抗日聯合軍,任總參謀長,積極從事地方反日武裝的統戰工作。不久調任路南指揮部參謀長。1935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三師第八團團長。同年6月任三軍三師參謀長。1935年10月以後,先後任九師參謀長、嶺南遠征總指揮部參謀長、湯汪河總留守處處長。1936年11月,任東北抗日聯軍三軍西征部隊前線指揮兼軍法處長,率部重創敵人,協助平息了內部叛亂。1938年6月,組織派遣瀋陽任情報組織部長,積極發展地工人員,蒐集了大量有關日偽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報。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積極參加接收、整頓瀋陽工作,不久在瀋陽失蹤。李靖宇及時同馮仲雲取得聯繫,在馮仲雲領導下參加接收瀋陽的工作,因公開了身份,不久便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了。

遼寧師範大學教授

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共大連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諮詢委員,遼寧沿海城市經濟聯合體“五點一線”經濟帶開發建設首席顧問和專家組組長,大連區域經濟開發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國家“863”規劃海洋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審專家和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審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全國城市經濟學科建設專家組成員,全國經濟地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常務理事。
其培養研究生的基本經驗是堅持“四結合”,即堅持教師與學生相結合,尊重青年成長規律而因材施教;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注重學生能力提高而強化訓練;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看重社會薰陶價值而以身示範;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側重人格品牌塑造而以史為鏡。這樣做,效果很顯著,桃李滿天下,所以使其工作生命得到了有效延伸。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李靖宇教授先後承擔國家級重點課題和國際合作課題6項、省部級規劃課題7項、各類軟科學研究課題9項,均為課題主持人,學術研究成果豐厚:出版專著21部,發表論文326篇,其中有218篇發表在國家級和國內外有影響的刊物上。向國家和地方有關職能部門提交研究報告69篇,對各級政府有關決策起到了應有的諮詢作用。獲得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級3項、省部級16項,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讚許。其人生準則與工作信條是:“以人格的力量創造價值,用奉獻的精神報效祖國”。
近年來,李靖宇教授著眼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創建中國第四大經濟成長極的戰略目標,主張進一步造就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關係,作為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與多元化市場取向的戰略依託,並且著書為黨中央、國務院倡導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必須加強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戰略導向提供了理論支撐,在學術界首次論證東北老工業基地必須在振興中質變為新型工業基地、裂變為現代裝備基地、提升為科技產業基地、建設為生態農業基地、發展為農畜產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區域目標體系。
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的原則界定,又從東北綜合經濟區的實際構成情況出發,主張以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產區為主要對象從整體上創建東北最佳化開發主體功能區,使之成長為現代化、國際性、綜合型和具有全國意義的東北最佳化開發主體功能區,能夠“繼續成為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並且為此著作《東北最佳化開發主體功能區經略論——以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產區為主要對象的區域經濟整體最佳化開發研究》。著名區域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張敦富先生在序言中認定作者的“這種創新性努力,可以說在學術界屬於首創,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已經從區域經濟學的套用研究角度別開生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力挺國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的大背景下,李靖宇教授主張東北三省必須有所作為,並且分別設計了重點項目加以推進,強調以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產區為主要對象,從整體上加大東北最佳化開發主體功能區建設力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