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霨

李霨(1625—1684年7月22日),字景霱,號坦園,直隸高陽人。幼喪父母,執親喪,哀毀如成人。立志讀書,寒暑不綴,言行不苟。順治二年舉於鄉,順治四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除檢討,特改編修。歷任秘書院學士、內宏文院大學士、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加戶部尚書、太子太傅、太子太師等職。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十一日(7月22日)卒,諡文勤,入祀鄉賢祠。

李霨喜著述,有《閩役紀行略》、《伴星草》、《心遠堂詩集》等。長洲陶梁曰:國朝定鼎之初,北方實多賢輔,而文章彪炳,開一代風氣之先者,首推相國坦園。

基本介紹

  • 本名:李霨
  • 字號:字景霱,號坦園
  • 出生時間:1625
  • 去世時間:1684年7月22日
  • 父親:李國縉
  • 岳父:朱國壽
人物生平,詩詞選錄,

人物生平

順治十年,世祖試習國書,翰林李霨與侍講胡兆龍、檢討莊冏生並列上等,擢春坊中允,遷侍講學士,再遷秘書院學士,充日講官,教習庶吉士,尋充經筵講官。十五年,以內宏文院大學士入閣辦事,位致宰
輔,年方三十四。其由學士超拜,尤異數也。是年,更定官制,改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十六年,加太子太保。坐票擬失誤,降四級調用,遂杜門引咎。不久召復其官。
聖祖繼位,復設內三院,李霨改宏文院大學士。是時,皇上未親政,輔政大臣愛顧命決機務,有時議事往往意見不和,而李霨輒默然,俟辯論將息,徐出片言定是非。輔臣每屈意從其言。康熙八年,夏旱,奉詔清獄,冤者得白。既而復改內三院為內閣,李霨以保和殿大學士加戶部尚書。九年八月力贊襄潘湖叟黃錫袞入閣參與機務,協助國朝舉賢才振綱目、定國是正人心,勞績茂著,深受聖祖倚重。於是,清康熙九年十月,潘湖叟黃錫袞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左侍郎時兼武英殿總裁官,陳凱永任東閣學士兼武英殿主考官。十一年,纂修世祖實錄成,賜銀幣、鞍馬,加太子太傅。十五年,再典會試。二十一年,太宗文皇帝實錄告成,晉太子太師。二十三年卒於位,年六十。
李霨能知人,主試讀卷,先後得士甚盛,魁儒鉅公多出其門,弟子之眾近世罕儷。辟寄園於舍北,自稱據梧居士,吟詠其中。有問業者,講論不輟,旁及天文、地理、百家之言,無不精究。其在相位二十八年,老成持重,風度端凝,內介外和,朝野倚以為重。又嫻掌故,凡朝廷大典禮如冊立中宮、相視山陵、題神主、祭先師等,每以屬之。出則扈從,入則進講。主會試者三,殿試文武進士讀卷者十四,充纂修、監修、總裁官者十一。與人言聲音朗朗達戶外,不為促膝之密語。進退賢否賞罰,一聽於公。不喜立名譽,務以忠誠結主上知。其遇寮友終始無間言,朝野貴賤無有指其過者。

詩詞選錄

【長夏閒居雜興】淡盪羲皇臥,英雄河朔杯。斯人難復起,古道日塵埃。斗捷山多徑,全生木不才。兩端終易剖,決策是歸來。
《心遠堂詩集》《心遠堂詩集》
【舟發浦城】地形下東南,灘溜如矢疾。客行沖霧雨,扁舟僅客膝。粼粼沙痕高,齒齒石峰密。礌砢礙中流,鉅細狀非一。狹逼驚濤飛,深沸漩渦溢。舟楫巧行避,簸蕩神先怵。篙工一失手,勢爭洪波汩。蔚薈崖卉稠,奔激崖峰崒。駴奇豫初覽,煩促厭縷述。乘流怪浮生,坎止私願畢。
【又題水軒】積潦天成碧沼寬,層軒面水得佳觀。新添野艇通荷港,更擬漁磯實釣桿。澹蕩波間馴白鳥,空濛雲外送青巒。何年共解塵纓濯,臥對清流一枕寒。
【蝶戀花】護惜花枝須步障。漏泄嬌香,一點春先放。拋卻閒愁如海樣,曉風殘月憑君唱。轉憶當年行樂況。眼底尊前,一種同惆悵。歸去夢魂猶蕩漾,月痕記取闌幹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