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雙小傳

李雙雙小傳

《李雙雙小傳》是李凖創作的短篇小說,1960年發表於《人民文學》3月號。

小說以1958年“大躍進”與隨後的人民公社運動為背景,講述了農村婦女李雙雙衝破丈夫的阻撓,為集體辦食堂,提高勞動效率,並在這一過程中幫助丈夫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李雙雙小傳
  • 創作年代:1960年
  • 作品出處:《人民文學》1960年3月號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李凖
  • 字數:約20000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李雙雙是某人民公社孫莊大隊農民孫喜旺的愛人。在人民公社化和大躍進以前,村里很少有人知道她叫“李雙雙”,因為她年紀輕輕就拉巴了兩三個孩子,很少能上地里做幾回活,就算農忙時做上幾十個勞動日,也都是記在喜旺的工折上。村里老一輩的人提起她,都管她叫“喜旺家的”或者“喜旺媳婦”,年輕人管她叫“喜旺嫂子”。而喜旺本人前些年在人前提起她,就只說“俺那個屋裡人”,近幾年雙雙有了小孩,他改口叫她“俺小菊她媽”。另外,他還有個不大好聽的叫法,那就是“俺做飯的”。
“雙雙”這個名字有那么多名稱替代,自然就很難有露面的機會,可是,一九五八年大躍進卻把“雙雙”給“躍”了出來。這一年春節後,全鄉民眾發起了向水利化進軍的高潮,但是年輕勞動力去黑山頭修水庫,村子剩下的勞動力太少,農田管理顧不過來。黨委號召大家討論鳴放這個事,一起想辦法。李雙雙就在孫莊民眾的鳴放會上貼了一張大字報:“家務事,真心焦,有幹勁,鼓不了!整天圍著鍋台轉,躍進計畫咋實現?只要能把食堂辦,敢和他們男人來挑戰。”
這張大字報引起了眾人的興趣,但大家都不知落款上寫的“李雙雙”是誰。有的人推測是喜旺媳婦,卻不敢肯定。正巧喜旺走過來,大夥問他寫大字報的是不是他愛人。他見大字報上寫的不是他兩口子打架的事,才慢吞吞地承認“李雙雙”正是他那個“做飯的”。
李雙雙十七歲時嫁給了大她好幾歲的喜旺,才過門那幾年她沒少挨喜旺打。土改時,政府貫徹婚姻法,喜旺不敢打雙雙了,一是怕雙雙鬧離婚,二是雙雙變得敢於反抗,再加上村里幹部也說他打媳婦沒理。合作化以後,男女實行同工同酬,雙雙也能掙工分,喜旺這時候有什麼事都得和她商量一下了。自從在掃盲校學了文化後,李雙雙變得愛聽新聞、聽報告、看報紙,追求進步。眼看著青年勞動力都去水庫工地了,她也鬧著要去修渠。喜旺拿她沒辦法,只得依了她。但是,雙雙在工地勞動完,還要趕回家給喜旺和孩子們做飯,很耽誤工夫,喜旺卻不肯搭把手。夫婦二人爭吵起來。這天晚上,鄰居桂英來找雙雙閒聊,她談起工地建公共食堂的事,雙雙一下子想到村里也應該建個食堂,而且連夜寫了張大字報貼了出去。
大字報引起鄉上的重視,村里真的辦起了公共食堂,而且喜旺被推舉為炊事員。雙雙很高興從此能吃上丈夫做的飯,特意在吃飯時把麵條挑得高高地往嘴裡送,喜旺心裡說:“好,你現在算是熬成人了。”愛表功的喜旺回家後故意報怨工作累,雙雙為他打洗臉水,慰勞他。喜旺談起解放前在大飯館子學徒的事,感嘆現在的食堂材料不全,他的本事不得施展。雙雙勸他想想舊社會被地主惡霸壓迫的苦處,好好勞動,建設美好生活。
麥收後,水利工程完工,孫莊改成了水稻田,隊里還蓋了豬場,雙雙在豬場餵豬。雙雙下工回家跟喜旺講起她們辦豬場的先進事跡,喜旺則哀嘆自己在食堂總得罪人。雙雙認為只要公公道道,一碗水端平,就不怕別人說。她擔心喜旺是個“軟面荕”、禁不住旁人幾句好話而違反原則。果然不出她所料,村裡的富裕中農孫有欺負喜旺老實,先用幾句話給喜旺戴高帽,又提出讓喜旺為他家做供菜。喜旺被誇得暈暈乎乎的,再加上孫有的兒子金樵是食堂管理員,他不敢得罪人就答應了。誰料,孫有隻拿來一隻小雞,卻要喜旺給他做五碗大菜。喜旺只得動用公共食堂的食材,忙了大半夜,到最後反沒吃上一點東西。這件事傳了出去,有人貼出大字報揭發他們。喜旺怕事,便編了個犯舊病怕聞蒸饃味兒的藉口,哄雙雙替他去跟老支書說辭職的事。雙雙上了當,到大隊部一說,別人才告訴她大字報的事。雙雙了解了事情原委後氣得嘴唇都白了。老支書給她講凡事要政治掛帥的道理,她很受啟發,主動請纓到食堂做炊事員。
雙雙到了食堂後當了炊事員組長,喜旺也歸她領導。她一上任就不顧管理員金樵阻撓,整頓食堂的衛生工作。結果,在打掃衛生時,大家從食堂的院子裡挖出了一架水車。那水車其實是孫有家私藏的。他找到喜旺,希望喜旺做雙雙的工作,手下留情,不要聲張。這時的喜旺思想水平有所提高,堅決拒絕了孫有。雙雙聽說此事後,馬上找老支書匯報。孫有受到批評,金樵也被撤職,由雙雙接任管理員。
由於工作積極,辦事公道,民眾滿意,雙雙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雙雙的帶動下,喜旺也對集體工作熱心起來。他琢磨出“多孔台階式煎餅灶”,加快了攤煎餅的速度。老支書很高興,承諾去公社開會時為他們食堂報功。喜旺叮囑老支書到時候捎上一條:“李雙雙那個愛人,如今也有點變化了。”

創作背景

1953年,周揚在中國文藝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做了《為創造更多的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而奮鬥》的報告,提出文藝創作最重要、最中心的任務是表現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此後,很多作家回響號召,投入到了塑造“新人”的工作中,包括李凖。
1958年,李凖按照上級指示到河南農村體驗生活,被安排住在當地的婦女隊長家,他看到屋子裡貼滿了很多紙條,那是婦女隊長學文化練字時寫的,上面寫滿了曾是文盲、童養媳的她對學習文化以及新生活的渴望。這給了李凖以很大啟發。婦女隊長在外縣開會,李凖沒有見到他本人,但他聽到了很多關於她的故事。除此之外,李凖在採風中還接觸到了一位農村集體食堂的女炊事員,聽她說了村里辦食堂的經過,她的愛人原本是炊事員卻因不敢得罪人,民眾把他選下去而選她當炊事員,她上任後與食堂管理員展開鬥爭,維護了集體的利益。婦女隊長和女炊事員以及李凖接觸過的其他農村婦女,包括他那先結婚後戀愛的妻子董冰,都成為“李雙雙”的原型(李雙雙的名字即來源於董冰,董冰原名“董雙”),她們的經歷構成了《李雙雙小傳》的故事線索。在創作中,李凖瞄準這些女性在新舊社會的思想變化,著力把故事焦點放在時代給家庭和夫妻關係帶來的變化上,並試圖通過這種變化歌頌當時正在進行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小說首發於《人民文學》1960年3月號。此後,根據中國社會政治形勢的轉變,1960年8月,李凖對小說進行了改寫,淡化原初刊本中大躍進的故事背景和情節中的階級鬥爭色彩,同時提升了喜旺形象的高度,如把初刊本中李雙雙發明煎餅灶改成喜旺發明(該版本收錄於196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小說集中)

人物介紹

李雙雙
農民孫喜旺的妻子。體魄強健,勤勞善良,心直口快,有著“火辣辣”的性子。十七歲就嫁給了喜旺,進門後沒少挨丈夫的打,因為家裡孩子多活兒多,很少下地勞動。後來在時代的薰陶下,目不識丁、大門不出的李雙雙上了民校,學會了讀書、學習、看報、聽廣播等,視野有了很大的擴展,思想進步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此後,她不再甘於永遠圍著鍋台轉,不願一直為孩子拖累,非常希望能像男人們那樣參加集體勞動。為了能全身心投入勞動,她萌生了辦公共食堂的想法,並得到了公社和大隊的支持。在創辦、管理公共食堂的過程中,她不但大公無私、事事爭先,而且堅決與落後分子做鬥爭,還幫助丈夫孫喜旺擔高了思想覺悟。
孫喜旺
孫莊大隊的農民,比妻子李雙雙年長七八歲。年輕時在飯館的後廚當過學徒。質樸又不乏幽默感,但也思想保守、膽小怕事,處處不敢得罪人。喜歡個性潑辣、心靈手巧的妻子,卻擔心她太愛管閒事惹禍上身。辦公共食堂時,他身為炊事員,因為孫有的幾句恭維話,礙於情面,拿公家的東西給孫有家做供菜,被人寫了大字報。此事被揭發後,他向雙雙謊稱犯了舊病,想辭職不乾。後來,在李雙雙幫助下,他提高了思想認識,變得積極要求進步,還鑽研出多孔吧階式煎餅灶,為集體做了貢獻。
孫有
富裕中農。孫莊大隊公共食堂租的就是他家東院的房子。私心很重,從心裡不願意加入農業社,更不願意辦公共食堂。看孫喜旺隨和老實可欺,就哄他為自家做五大碗供菜,卻只帶了一隻小雞,害得喜旺挪用了集體的食材。在入社時,私藏了一解放式水車,埋在坑裡,結果被李雙雙等人發現。
桂英
李雙雙鄰居長有的妻子。像李雙雙一樣熱心集體事業,和雙雙一起想出了開辦公共食堂的主意,從而減輕了村里婦女的家務負擔,使大家能全身心投入到集體勞動中。在公共食堂做炊事員,工作非常積極。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李雙雙小傳》中,作者以重彩的筆墨,集中塑造了一位在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湧現出來的性格鮮明的農村婦女形象。李雙雙所在的孫莊大隊,已經進入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社員們在引水挖渠的水利工作上幹得熱火朝天,孫喜旺的妻子——李雙雙也走出家門,參與了社會的公共事務,先到豬場,後辦食堂,成為遠近聞名(上了縣、省報)的先進人物。小說寫出了李雙雙的成名史,寫出了在那個紅色革命的時代里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的社會身份的變化過程。在“大躍進”以前,她的本名很少有人知道,大都是以附屬性的“喜旺家的”等稱謂取而代之。而在大躍進這場激進的社會運動中,李雙雙終於擺脫了作為丈夫附庸的地位,因此李雙雙的成名,還含有“復名”“正名”的意義。她以自己能幹、潑辣,不僅獲得了主流政治秩序的認可,而且贏得了男權社會秩序的認可,這是她的主體性的甦醒和價值的認定。
而李雙雙以“公心”(集體)幫助喜旺改變了私心(不願積極為公眾服務,怕得罪人),這既是對以“公”為榮的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歌頌,也是對李雙雙這種新中國的新女性的禮讚。
然而,由於小說所書寫的時代或歷史局限,在李雙雙的身上還存在著那個政治激進年代的某些激進行為。李雙雙的道德理想人格在某些時候也有不近人情的地方。
藝術特點
小說語言樸素、自然、親切,富有鄉土氣息和生活氣息,筆調生動幽默,特別是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在集體會議上,眾人推舉喜旺做炊事員,喜旺心裡高興嘴上卻推辭說做不了,妻子雙雙見狀“揭發”喜旺“在家他自己做嘴吃可會做了”,並說:“我就見不得‘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狗肉上不了桌’這號人!”這些語言令李雙雙心直口快的形象躍然紙上。
為了充分揭示李雙雙的性格特徵,小說還將她置於比較廣闊的生活環境和豐富多彩的矛盾衝突中加以表現。為此,作品突破了作者早期小說的單線結構框架,而採用複線形式。設定了兩條線索,一是李雙雙與充滿舊意識的丈夫孫喜旺之間的思想衝突,一是她與以孫有父子為代表的自私的人個主義落後思想之間的矛盾鬥爭。兩條線索縱橫交錯,形成了故事情節中的一個個波瀾,李雙雙的形象光華,她的性格的豐富特徵都在這此波瀾里露出來。在這兩條線索中,作者又把焦點集中於雙雙與喜旺的家庭內部衝突,使作品易於被讀者理解,又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性和喜劇性。

作品影響

《李雙雙小傳》發表後引起廣泛關注,1962年被改編成電影《李雙雙》,由魯韌導演,仲星火、張瑞芳主演,原作者李凖擔任編劇。在劇本中,李凖對情節內容再次進行大量改動。該片獲得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多個獎項。此後,以電影劇本為基礎,“李雙雙”又出現在豫劇、話劇、評劇、彈詞、越劇、粵劇、花鼓戲等戲曲藝術形式中。

作品評價

馮牧(《新的性格在蓬勃成長——讀〈李雙雙小傳〉》):在崇高的共產主義思想鼓舞下,隨著無儘量的嶄新的生活事物的蓬勃發展,隨著農村生活面貌的急速變化,新的人也正在蓬勃地生長……《李雙雙小傳》就是對於這種正在蓬勃生長著的社會主義新人的一首昂揚響亮、優美動聽的讚歌……不過,使人感到遺憾的是,在兩條不同鬥爭線索當中,和孫有父子進行的屬於兩條道路性質的鬥爭,是描寫得不夠精煉和略嫌拖沓的,因此,整篇作品的後一部分比起前面來就顯得有些粗疏和草率了。
茅盾(《評〈李雙雙小傳〉——1960年短篇小說漫評》):(故事的前半截)我以為這兩個人物描寫到此已達高峰,兩個活人已赫然站在讀者面前,此後關於他們的描寫只是補充潤色,在本質上已不再增加什麼。七、八兩節雖然寫得靈活,沒有平鋪直敘的毛病,可是從描寫人物的角度來看,這兩節不起多大作用。正因為如此,這篇小說後小半部分略顯鬆弛,不及前大半部那樣層層轉進……《李雙小傳》玲瓏明媚,正符合於公社化時期活躍愉快的農村風光。如果能在適當場合多渲染氣氛,更好地渲染氣氛,同時刪改或壓縮一些平板的敘述和交代,那么,這篇作品的抒情味道將更見濃郁。

作者簡介

李凖(1928~2000)蒙古族。河南洛陽人。中共黨員。歷任河南省文聯作家,中國作協河南分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中國作協副主席,專業作家。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黃河東流去》,短篇小說集《李雙雙小傳》、《車輪的轍印》、《夜走駱駝嶺》、《農忙五月天》,散文集《情節·性格和語言》、《彼岸集》、《森林夜話》,電影文學劇本集《走鄉集》,電影文學劇本《大河奔流》、《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龍馬精神》、《石頭夢》、《雙雄會》、《清涼寺的鐘聲》、《吉鴻昌》等。《李雙雙》(編劇)獲電影百花獎及最佳編劇獎,《老兵新傳》(編劇)獲1952年莫斯科電影節獎,《黃河東流去》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李雙雙小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