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民(新加坡愛國華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鐵民(1898-1956),本名鍢,字原周,福建永春縣人,新加坡歸僑,著名報人、僑領。曾任中國國民黨新加坡支部書記、新加坡《民眾報》主編、新加坡《叻報》總編輯、督印人兼陳嘉庚橡膠製造廠廣告部文牘主任,新加坡《南洋商報》督印人、馬來亞巴生埠華僑橡膠製造廠副經理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秘書、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秘書、中國民主同盟馬來亞支部籌備委員兼組織部主任、常務委員兼任組織部主任、代主任兼《南僑日報》督印人,新加坡福建會館執行委員兼秘書、教育科主任,開平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經理,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鐵民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56年11月30日 
人物生平
1898年,李鐵民生於福建省永春縣達埔鄉岩峰村一個商人家庭。6歲入私塾,熟讀蒙學經典。12歲時,李鐵民輟學進入父親在達埔鄉開設的商店學做文書和財會,擔任店裡的記賬與對外聯絡工作,兼做店裡夥計。雖工作繁重,但李鐵民始終堅持自學,在學習商務知識的同時,研讀中國古典文學,能詩會文,聞名鄉里。
1913年,李父赴新加坡經商,開設了一家取名“南春”的公司,專營橡膠生意。留在達埔操持父親所開小店的李鐵民,一次,在無意間閱讀了一部書,萌生了跟隨孫中山革命之心。這部書叫《神州光復志》,是部揭露晚清王朝腐朽黑暗、宣傳孫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演義小說,他由此對孫中山產生濃厚興趣,又閱讀了大量關於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書籍,滋生了民主、革命的進步思想。
1915年,隨父親到新加坡,在父親的南春公司任職。新加坡,曾經是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的大本營,擁有濃厚的革命傳統和眾多辛亥革命功臣,很快李鐵民秘密加入了孫中山組織的中華革命黨。當時,孫中山居於日本,李鐵民有意赴日留學,父親不允,李鐵民只好選擇回國深造。
1916年,李鐵民奉父命回鄉成婚,原計畫婚後進校讀書,未料久病長兄去世,他遵父命管理永春家務與生意,同時跟隨永春名儒、達新學校校長李原燈學習古文詩詞,研習作文。
1919年春天,李鐵民重返新加坡,仍任職於已成為橡膠貿易大企業的南春公司。上午在當地僑辦學校兼課,教授國文;下午擔任南春公司商務秘書,處理南春公司與馬來亞各埠商戶來往信件。
1920至1926年,在新加坡華校任教。1921年,中國國民黨在新加坡成立支部,李鐵民以中華革命黨黨員身份轉為中國國民黨黨員,並被推為支部文書。不久,他辭去商職,完全投身於教育和社會工作。
1928年5月,日本侵略者在山東省會濟南市,屠殺了6000多名中國軍民,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濟南慘案”。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挺身而出,發起並組織了新加坡山東慘禍籌賑會。李鐵民應籌賑會之請,為大會撰寫宣言,陳嘉庚閱之甚為欣賞,認為是難得的好文、檄文,並熱情邀請李鐵民擔任籌賑會文牘主任。
1928年8月,李鐵民應聘擔任新加坡《叻報》總編輯兼督印人,併兼任陳嘉庚橡膠製造廠廣告部文牘主任。 1927年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破壞國共合作,瘋狂屠殺共產黨人,軍閥混戰再起,生靈塗炭,百業凋零。李鐵民對蔣介石深感失望,不斷在《叻報》上發表反蔣檄文,最後中國駐新加坡總領事、國民黨駐南洋總支部,做通了《叻報》老闆工作,解除了李鐵民在《叻報》的職務,並秘密開除李鐵民的國民黨黨籍。
李鐵民聯合新加坡一批名流創辦《民眾報》周刊,親自擔任主編,繼續堅持反蔣。
1932年年初,“一·二八”淞滬抗戰打響,面對蔣介石、汪精衛的一味屈辱求和,李鐵民甚為傷心,不久《民眾報》自行解體。
1932年,陳嘉庚創辦的《南洋商報》,聘請李鐵民為督印人,並負責主管編輯部。
1933年年底,陳嘉庚經營的公司,因遭受英帝國主義的連續打擊,面臨破產終盤境地。《南洋商報》由李光前、葉玉堆等接手,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李鐵民仍任該報副刊《醒獅》編輯。在這之後,李鐵民重返商界,任馬來亞巴生埠華僑橡膠製造廠副經理。
1938年10月,出任南僑籌賑總會秘書。
1940年年初,為鼓勵中國軍民抗戰到底,也為了解國內抗戰情形,陳嘉庚有意組織回國慰問團,李鐵民精心籌劃並參與組團。
1940年3月,陳嘉庚親自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一部從新加坡啟程,前往戰火中的祖國慰勞抗戰軍民。李鐵民擔任慰勞團秘書,並擔任陳嘉庚的國語翻譯(陳嘉庚平日操閩南話)。陳嘉庚率領的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冒著日機轟炸,先到重慶,停留一月,再分三路到前線慰勞。李鐵民隨陳嘉庚另經成都到蘭州,再到青海,最後折回西安,緊接著北上延安。 李鐵民不但促成了陳嘉庚北上延安,同時對陳嘉庚認識並積極支持中國共產黨發揮了重要作用。李鐵民思想比較進步。在重慶期間,他經常去八路軍辦事處,同中共代表團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交談,還訪問了許多進步人士,這讓他了解到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當他向陳嘉庚先生介紹這些情況後,陳欣喜異常,下了去延安參觀的決心。
5月31日,陳嘉庚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抵達延安訪問,受到軍民熱烈歡迎。第二天參觀女子大學,離校上車時,李鐵民頭部不慎碰觸車門,出血不止,送入當地中央醫院急救。次日上午,陳嘉庚到醫院看望李鐵民,遇到當時正為李鐵民療傷的中央總衛生處處長兼中央醫院院長傅連暲。傅連暲向陳嘉庚和李鐵民介紹了八路軍、新四軍在缺少軍餉彈藥和缺醫少藥情況下堅持敵後抗戰的情況,還報告了白求恩、柯棣華大夫等國際友人在敵後同我軍民一起浴血抗戰的情況,陳嘉庚、李鐵民聽後深受感動。 陳嘉庚原來只準備在延安逗留三四天,因為李鐵民住進醫院,一時走不了,這就使他有更多的機會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深處發生了變化。他在發表的延安觀感中,盛讚陝甘寧邊區的新氣象,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斷定“惟有住在窯洞裡的毛澤東才有希望拯救中國”。延安之行,也使李鐵民更加認同中國共產黨,他在住院期間就曾向中共中央的工作人員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經工作人員解釋吸收共產黨員有嚴格組織程式,提出申請需經長期考驗和審查才能獲得批准,才不再要求立即加入中國共產黨。
6月7日,李鐵民傷愈出院,見到毛澤東主席。毛主席留吃午飯,並同到招待所。當晚,延安各界舉行集會熱烈歡送陳嘉庚先生,朱德總司令在會上致歡送詞,陳嘉庚、李鐵民等也相繼致辭。李鐵民當場朗誦自己寫的詩歌《告別延安》:“延安的兄弟姐妹們,再見!一曲驪歌,訴不完我心中的留戀!我留戀那四周起伏的山岡,留戀那一望無際的田野,還有那錦帶般的延河,窯洞式的醫院,戰友的情誼,如兄似弟,革命奮鬥,不畏饑寒。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叫我怎不激動和留戀!呵,延安的兄弟姐妹們,願你們堅持團結、堅持抗戰,奮勇殺敵,爭取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南洋華僑一定會和你們打成一片!南洋華僑一定會和你們打成一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8月,李鐵民陪陳嘉庚回到重慶,即轉往西南考察。9月下旬,李鐵民隨陳嘉庚回福建,考察福建的政治、經濟。10月23日,李鐵民回永春故鄉。
1941年1月,李鐵民回到新加坡。延安之行,使他對中國共產黨滿懷信心、對祖國的未來滿懷信心,但也招來了一些人的不滿與誣陷。因為擔心李鐵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會影響到陳嘉庚,還在國內時,國民黨當局就公然警告陳嘉庚先生“勿為李鐵民一夥親共分子所包圍”,時任行政院院長的孔祥熙就兩次電告陳嘉庚,要推薦一個閩南人接替李鐵民任秘書。陳嘉庚機智地以“事關南僑總會秘書調動,須待回南洋後再說”為由,婉言謝絕。回到新加坡以後,還有人說李鐵民拿了延安5萬元津貼,要回新加坡為共產黨工作。英國駐華大使也應重慶外交部的要求,發電給新加坡總督湯姆森(亦譯“湯姆斯”),要他把李鐵民逮捕並交重慶國民政府。李鐵民坦然面對所有的迫害,以抗日大局為主,繼續堅持為祖國打擊侵略者募集義款、衣物、藥品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快速侵略東南亞。新加坡危機,李鐵民協助陳嘉庚組織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總會,參與組織星華義勇軍。
1942年初,新加坡淪陷前夕到印尼蘇門答臘島石叻班讓避難。
1944年秋,不幸在巫乳被日軍逮捕,受盡嚴刑拷打,仍堅貞不屈。
1944年年底,李鐵民被釋放回新加坡。
1946年,胡愈之等回到新加坡,籌備組織中國民主同盟馬來亞支部,李鐵民為發起人之一,任籌備委員兼組織部主任,並赴雪蘭莪和霹靂兩州組織分部。中國民主同盟馬來亞支部成立時,他被選為常務委員兼任組織部主任,同時任《南僑日報》督印人。1948年4月,支部主任胡愈之前往香港,他被推為代主任。6月,英政府在馬來亞宣布緊急法令,為應對形勢突變,民盟組織一個臨時工作委員會,由李鐵民當主任。
1948年,參與胡愈之等人組織中國民主同盟馬來亞支部,任常委兼組織部主任。
1949年3月,李鐵民到香港,創立開平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經營橡膠進出口業務,自任經理。
1949年9月,應邀到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僑委副主任。
1956年,當選為全國僑聯副主席。
1956年11月30日,李鐵民因肝癌病逝於北京。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中國僑聯和各民主黨派代表200多人參加了追悼會,周恩來總理、陳雲副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敬獻了花圈。陳嘉庚先生在集美聞訊,十分悲痛,特地發去一封唁電:“鐵民先生在洋共事抗日,情感難忘,驚聞謝世,無任哀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