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錫嘏
- 出生日期:1708
- 逝世日期:1765
- 字:如九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李錫嘏清乾隆丙辰年中舉人,乙丑年中進士,受聘於汾陽羅城鎮就館教學,不久又受聘於交城卦山書院任主講。後因父病,辭返故里,侍奉膝下。父病逝,守孝三年後,赴京候選,委任河南省陽武縣知縣。到任初,時值陽武縣黃河堤決,水勢泛濫,籌辦防堵工程不勝勞瘁,旋又淫雨連綿,陽武一帶盡成水國,災民急待賑救。錫嘏及時上報災情,按戶發款,計口散糧,遠近無遺漏,吏役無侵吞,災民瀕死得活者甚多。但澇災已成,秋收大減,嚴冬到來,縣民飢餓依舊,四出逃生。他目睹此情,心急如焚,首先捐輸了自己的俸祿,並勸當地富戶同捐,設廠煮粥以賑災民,得救者五千餘人。錫嘏決斷訟事亦不輕易用刑,每案都耐心審察詳情,使有罪者甘心服罪,有冤者得以昭雪。
人物生平
錫嘏被調任杞縣知事離陽武時,黎民攀轅臥轍挽留。到杞縣後,又值歲歉,他奉令賑濟,按上中下戶及人口大小,不漏一人,不濫發一粟。境內發生蝗災,他率領差役,召集縣人及時奮力撲滅。縣境內分為十保,糧隨地征,日久因農民遷移,征糧時往往找不到地主,無主地應納的糧由保內所屬農民負擔,農民對此有苦難言。他得知後,將久受牽連的無主地征糧盡數豁免,減輕農民負擔。他在杞縣任上,還遇黃河南北各處大水泛濫,水與堤平,一旦風雨激盪,即有決堤之險。他露宿堤上,率民日夜守護,直到退堤。時杞縣城垣年久失修,一旦河水溢出,即無法堵當,他令合邑人士量力捐輸,挑選有才幹而公正無私者監督管理,及時整修。他對教育尤為關注,力主設立書院,聘名儒為主講,並親臨書院登台執教。遇國家考試大典,必設豐厚宴席,招待應試學員,並捐出自己的俸銀為應試學員作路費。在他的影響下,杞縣的學風、文風大為改觀。杞縣人於縣城西郊普濟堂側為其建生祠,以表敬懷。河南省巡撫保舉他升任知府,後提補河南開封朱仙鎮水利同知,又委署河南衛輝府知府。他離開杞縣時,父老焚香頂燭,跪拜於路。
乾隆三十年(1765),李錫嘏奉委由水路運送東南各省官糧進京,行至大名府,舊沖氣病復發,卒於當地,終年57歲。其子李樹嘉奉喪歸,葬於縣城東關北嶽廟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