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善(保定市政協副主席、河北大學副校長)

李金善(保定市政協副主席、河北大學副校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金善,男,漢族,1961年6月生,河北文安人,民革成員,1986年7月參加工作,河北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文學博士學位,教授。

現任保定市政協副主席,民革河北省委副主委,民革保定市委主委,河北大學副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金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履歷,任免信息,社會兼職,研究方向,人物著作,論文書評,承擔項目,獲獎情況,

人物履歷

1979.09--1983.08 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1983.08--1986.07 河北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學習
1986.07--1995.12 河北大學中文系教師
1995.12--2000.11 河北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其間:1996.09--1999.07在河北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0.11--2004.10 河北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2004.10--2007.01 河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2007.01--2012.11 河北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
2012.11--2016.10 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
2016.10--2017.03 民革保定市委主委,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
2017.03—2017.04 民革保定市委主委,河北大學副校長
2017.04--2017.06 保定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保定市委主委,河北大學副校長。
2017.06--保定市政協副主席,民革河北省委副主委,民革保定市委主委,河北大學副校長。

任免信息

2017年6月8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河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民革河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選舉李金善為民革河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社會兼職

主要社會兼職有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河北省第11屆人大代表、民革保定市副主委、中國屈原學會理事、河北省文學會副會長等。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主持完成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詩經與楚辭的民族文化背景》、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詩經學》等,主持教育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宋代騷體文學的嬗變》、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地域文化叢書·河北卷》的研究工作。出版了《騷體詩選》、《明詩評選》、《屈原》著作3部,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主持完成的《中國古代文學全程網路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獲得2009年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作為第三主研人完成的《打通文史哲,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獲得2001年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7年,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被評為首批河北省優秀教學團隊(主持人),參加完成的科研成果《邊隨園集》(排名第三)獲得河北省第11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人物著作

1.《中國長篇小說大辭典》,工具書,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年5月
2.《中國古代名物大典》(宗教類副主編),工具書,濟南出版社1993年10月
3.《四部精華文白對照》,著作,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4.《中國古代文學分類集成》,著作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年
5.《歷代百字美文粹編》,著作,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
6.《屈原》(中華名人傳記叢書),著作,海南出版社1997年6月
7.《政治智慧—中國歷代名臣治國方略》(第二作者),著作,大連出版社1999年3月
8.《大學語文》(參編),教材,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9.《騷體詩選》,著作,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10.《大學語文》(編委),教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11.《邊隨園集》(第三作者),著作,中華書局2007年9月
12.《河北社會科學年鑑》(編委),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13.《明詩評選》,著作,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論文書評

1.《韓非子寓言的藝術特點》,《石家莊市教育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
2.《論屈賦語言的節奏特點》,《河北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3.《離騷求女喻意何在》,《河北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全文複印
4.《藝苑奇葩 爭相鬥艷——論莊子與屈原浪漫主義之異同》(第一作者),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
5.《論金瓶梅的諷刺藝術》,《河北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6.《元散曲散論》(第二作者),《國際元曲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版
7.《河大館藏聊齋文集研究》,《蒲松齡研究》1996年第2期
8.《屈原法家思想置疑——兼與任國瑞先生商榷》,《河北大學學報》1996年增刊
9.《反常態而露微意——論〈金瓶梅〉的主體意識觀念》,《河北師大學報》1996年第1期
10.《南國忠魂——屈原》,收入《中國古代二十大悲壯英傑》叢書,河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1.《楚辭學史的濫觴——〈四庫全書總目〉之楚辭論》,《河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8期複印
12.《可貴的探索——評〈南朝詩歌思潮〉》,《河北日報》1997年5月31日
13.《追根溯源 開拓創新——談〈中古文學理論範疇〉》,《中外文化與文論》1997年第4期
14.《發其幽微 探其勝境——評〈屈騷探幽〉》,河北日報1999年5月11日
15.《架起古今文論的津梁——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一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年會綜述》 《河北日報》1999年11月26日
16.《清官的讚歌——評阿寧的中篇小說〈無根令〉》,《作品與爭鳴》1999年第12期
17.《論屈原之崇道精神》,《河北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18.《屈原與先秦士文化精神》,《文學評論》(2000年青年學者專號)
19.《打通文史哲 在古代文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河北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20.《重視大學語文教學 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河北大學學報》 2001年第4期
21.《探索的足跡——評王長華教授的〈詩論與子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22 .位有詩人氣質的學者》,《文藝報》2002年3月23日
23.《兼濟獨善皆相宜——訪著名學者詹福瑞》,《河北工人報》2002年4月22日
24.《2002年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七屆年會綜述》,《文藝報》2002年9月7日
25.《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河北大學召開》,《光明日報》2002年10月19日
26.《屈原與先秦士人的修身傳統》,《河北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27.《文心雕龍學術國際研討會暨中國文心雕龍年會第七屆年會綜述》,《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
28.《由士到仕——屈原與先秦士人的仕宦情結》,《中國楚辭學》(第一輯)學苑出版社2003年2月
29.《論屈原的悲劇意識》,《中國古典文獻學》(澳門)
30.《“滋蘭樹蕙”證解——也讀〈離騷〉香草的象徵意義》,《先秦兩漢論文集》2004年7月
31.《論屈原的生命意識》,《中國楚辭學》第5輯,學苑出版社2005年5月
32.《毛詩的傳承者——毛亨毛萇》(第一作者),收入《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河北文化名人》,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33.《靈魂自傳》,《中國文學分類專題選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34.《“妙”解——明清小說評點範疇例釋》(第二作者),《河北學刊》2007年第3期
35.《屈原修身的文化意義》,《中國文化報》(文史版)2008年6月7日
36.《馬端臨“淫詩”說述論》(第一作者),《河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37. 《馬端臨<文獻通考> “詩序”觀考論》(第一作者),《河北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承擔項目

1、國家社科青年基金項目,詩經與楚辭的民族文化背景,1998-2001年,主持人
2、河北省博士基金項目,詩經與楚辭創作主體的文化心態,主持人
3、國家教育部古籍整理項目,2002,《騷體文學輯注》,主持人
4、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4,《當代詩經學研究》,主持人
5、河北省社科出版基金項目,2005,《屈原與先秦士文化精神》
6、河北省重大社科基金項目,2004,《河北文學通史》(分卷主編)
7、河北省重大社科基金項目,2005,《燕趙思想家評傳》(作者、分卷副主編)
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008,《宋代騷體文學的嬗變》
9、中央文史研究館委託項目《中國地域文化叢書·河北卷》,主持人

獲獎情況

1、立足社會發展需要,打通文史哲,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獲2001年河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三)
2、中國古代文學國家級精品課,第三主研人,2003年首批列入國家級精品課程行列
3、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2007年獲得河北省首批優秀教學團隊,主持人
4、《邊隨園集》,河北省第十一屆社科成果一等獎(2006-2007),第三完成人
5、《中國古代文學全程網路教學的探索與實踐》,2009年河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6、2009年,河北大學教學名師
7、2011年,河北省教學名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