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李遠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從事中國哲學、中國道教的研究。研究的領域涉及中國哲學、道教、巴蜀文化及科技、藝術諸學科。尤其是在對道教養生學、道教生態學的建構方面與對道教現狀的考察上頗有貢獻,並開拓一些新領域。近年來著重研究道教生態學、道教神系、道教圖像學、文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遠國
  • 出生地:中國成都
  • 出生日期:1950年10月
  • 職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人物簡介,人物作品,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李遠國,男,1950年10月生於中國成都
現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兼職教授。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政協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委員,成都市人民政府參事,成都市道教協會副會長。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日本國際傳統醫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香港道教學院客座教授、《氣功與環境》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人物作品

自一九八五年以來,先後編著出版學術著作20餘部,合著11部。
主要有《四川道教史話》、《道教研究文集》、《氣功精華集》、《道教氣功養生學》、《中國道教氣功養生大全》、《道教與氣功:中國養生思想史》(日文版)、《道教煉養法》、《道教靈寶派沿革史》、《仙家秘傳祛病功》、《中國道教養生長壽術》、《道教法印秘藏》、《水的七德—李遠國2001年日本演講集》(日文版)、《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與思想》、《衣養萬物:道家道教生態文化論》、《中華道藏》第18冊、第33冊、第34冊、第35冊、第39冊、第40冊、第41冊;合著《中國道教的現狀》(日文版)、《中國的道教》(日文版)、《中國道教大辭典》、《中華道教大辭典》、《中華氣功大全》、《道法自然:道教與環境保護》、《李真果》、《社會科學千萬個為什麼·宗教卷》、《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道教科技與文化養生》。
在《東洋文化》(日本)、《道教源泉》(美國)、《世界宗教研究》、《道教學探索》、《道家文化研究》、《哲學》、《宗教學研究》、《中國道教》、《上海道教》、《孔子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江西社會科學》、《宗教哲學》、《性與命》、《道韻》、《道教文化》、《四川文物》、《中國史研究》、《中華文化論壇》等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先後發表論文百餘篇,研究成果約一千二百餘萬字。許多研究成果被翻譯為英文、日文、韓文、德文、義大利文,在國際上發表。其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人物經歷

李遠國教授自學成才,理論基礎紮實,具備相當高的學術水平。其視野開闊,研究的領域涉及中國哲學、道教、巴蜀文化及宗教、文化、科技、藝術諸學科,尤其是在道教研究領域,是目前道教學界的一流學者,在國際上擁有相當的影響力。曾與日本東京大學蜂屋邦夫教授、日本京都大學麥谷邦夫教授、法國遠東學院付飛嵐教授、華瀾教授,德國洪堡大學常志靜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安保羅教授合作,參與多項國際合作人文項目,其成果深受國際漢學界的好評。曾二十餘次出訪日本、法國、歐洲及香港、台灣地區,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學術講座。
自1985年當選四川省政協委員以來,歷任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委員,積極參政議政,為協助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促進地方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做了一定的貢獻。
較有影響的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
1、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主研
2、道教對中華民族發展的影響(國家社科一般項目),獨立完成
3、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研究(教育部重點項目),主研
4、巴蜀文化近史.宗教文化卷(省政府重點項目)
5、道學、道教生態文化研究(省社科重點項目)
主要外出講學、交流情況
1985年應法國遠東研究院邀,訪法並發表“四川道教的歷史與現狀”論文。
1994年參加台灣中正大學海峽兩岸首屆道教研討會,發表“符圖氣場與天人合一觀”論文。
1996年任香港道教學院客座教授,舉辦多次學術講座。
1997年參加日本天河文化財團 “中日韓環境文化國際研討會”,發表“天人合一的體驗”報告。
1998年參加巴黎“中國宗教遺蹟崇拜國際研討會”。
2000年應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宗教遺蹟崇拜與聖者崇拜國際研討會”,發表“豐都宗教文化與聖跡的調查報告”。
2001年應日本天河文化財團邀請,舉行“李遠國道教研究二十周年紀念日本巡遊報告”,並出版演講集。
2001年應台灣東吳大學邀請,參觀、考察台灣,進行文化交流。
2004年應邀參加京都大學“中國宗教文獻國際研討會”,發表“天書雲篆:道教符圖文獻及其分析”論文。
2005年參加由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舉辦的“目的、方法與信仰:以道教為中心國際研討會”,發表“論道教雷法的發展及其思想背景”論文
2005年應台灣大學、三清道家道教文化基金會的邀請,前往台灣,參加“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表了“道德直覺的體驗:論嚴君平的思想”。
2006年應美國哈佛大學邀請訪問美國,參加“現代道教與社會國際研討會”,並在研討會上發表了“祭祖度幽的民俗性蘸儀活動:成都青羊宮中元會考察記”。
2006應台灣中山大學、高雄道德院的邀請,參加在中山大學舉行的“第一屆道教仙道文化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表了“論道教的太一救苦天尊信仰”。
代表性論文及調研報告
《試論陳摶的宇宙生成論》,《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2期。
《陳摶無極圖思想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2期。
《四川大足道教石刻概述》,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1990年1期。
《論陳摶的哲學思想》(英文),美國《道教源流》1990年版。
《陰符經中三才相盜的思想》(英文),美國哈佛大學2001年版《道教與生態》論文集。
《墨家與道教》,《孔子研究》1991年4期。
《道與意境:兼及天與心的體驗》,台灣立緒文化事業有利公司1999年5月版《天心與人心》。
《論道教的大乘思想》,台灣《宗教哲學》1999年3期。
《陳摶易學思想探微》,《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
《人文精神是發展旅遊產業的靈魂》,《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西部大開發與四川發展戰略專集》。
《三清玉皇信仰略考:兼及道教的神學思想》,台灣中華道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道教神仙信仰研究》。
《白玉蟾生平事跡考略》,《道韻》(七)2000年8月版。
《道家天人和合觀探微》,《江西社會科學》2000年8期。
《道家貴生戒殺觀的現代意義》,台灣《宗教哲學》2000年12月第六卷第四期。
《豐都宗教文化與聖跡的調查報告》,台灣允晨公司2000年1月版《遺蹟崇拜與聖者崇拜》。
《道教雷法沿革考》,《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3期。
《烏木、“建木”與巴蜀文化:兼論烏木的多元價值》,《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1期。
《論崔希范入藥鏡的內丹思想》,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7月版《人文與社會》。
《神霄九帝與北極四聖考辨》,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年6月版《道教與神仙信仰》論文集。
《至美無象:論道家的美學思想》,《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4期。
《天書雲篆:道教符圖的文獻及其分析》,日本京都大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
《忠孝神仙論:論淨明道的忠孝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中華道學與道教》。
《論張果的內煉思想》,台灣《宗教哲學》2005年2期。
《〈正易心法〉考辨》,《社會科學研究》1984年6期。
《試論陳摶的宇宙生成論》,《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2期頁。
《陳摶〈無極圖〉思想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2期。
《論陳摶的哲學思想》(英文),美國《道教源流》1990年版。
《墨家與道教》,《孔子研究》雜誌1991年第4期。
《符圖·氣場與天人合一觀》,台灣中正大學編1994年12月版《海峽兩岸道教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心法與空觀:兼及陳摶與佛學的關係》,台灣《宗教哲學》l996年l期。
《鐘離權生平事跡略考》,台灣《道韻》(一)l997年8月版。
《論道教符籙的分類:兼及符籙與中國文字的關係》,《宗教學研究》l997年2期。
《關於北極驅邪院的兩個問題》,《成都文物》l997年2期。
《天蓬元帥考辨》,《四川文物》1997年3期。
《論道教法術的淵源》,台灣《道教學探索》1997年第10號。
《符籙咒術與中國傳統文化》,台灣《道教學探索》1997年第10號頁。
《鐘離權丹法思想初探》,台灣《宗教哲學》1997年4期。
《論道符的結構與筆法》,《宗教學研究》1998年第2期。
《陳摶易學思想探微》,《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一輯。
《道教咒術初探》,《宗教學研究》1999年第2期。
《三教合一的典型神真:文昌帝君》,台灣《道教文化》1999年5期。
《道與意境:兼及天與心的體驗》,台灣立緒文化事業有利公司1999年5月版《天心與人心》論文集。
《論道教的大乘思想:以靈寶派為中心》,台灣《宗教哲學》1999年3期。
《身神說——道教獨特的人體觀》,台灣《性與命》第4、5期。
《氣道與現代文明》,台灣《性與命》第6期。
《南宗內丹學與雷法》,台灣《道韻》(五)1999年8月版。
《玄宗直指萬法同歸略論》,台灣《道教文化》第59期。
《道教符籙的起源與演變》,香港道教學院2000年2月版《道教儀禮》。
《符籙的種類與結構》,香港道教學院2000年2月版《道教儀禮》。
《符籙的功用與原理》,香港道教學院2000年2月版《道教儀禮》。
《符籙的影響與地位》,香港道教學院2000年2月版《道教儀禮》。
《道法自然的現代啟示》,台灣《性與命》第7期。
《論自主命運的仙道思想》,台灣《性與命》第9、10期。
《三清玉皇信仰略考—兼及道教的神學思想》,台灣中華道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道教神仙信仰研究》論文集。
《白玉蟾生平事跡考略》,台灣中華大道出版社2000年8月版《道韻》(七)。
《陳楠與神霄派》,《中國道教》2000年3期。
《道家貴生戒殺觀的現代意義》,台灣《宗教哲學》2000年四期。
《論淨明道法的沿革與特徵》,台灣《道韻》(九)。
《三清上聖略述》,台灣《三清文化》2000年第6期。
《半個世紀以來的陳摶研究》,《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學術前沿”增刊。
《九十年代的道家、道教研究》,台灣《道韻》(七)。
《豐都宗教文化與聖跡的調查報告:兼及道教與豐都地方文化的關係》,台灣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版《遺蹟崇拜與聖者崇拜》。
《莫月鼎與元代神霄派》,《中國道教》2001年第3期。
《紫微大帝小考》,香港《弘道》第11期。
《道教神霄派淵源略考》,《宗教學研究》2001年第1期。
《論道家、道教的生態思想:兼及對當代社會的啟示》,台灣光啟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9月版《和平教育—面對衝突·建立和諧》論文集。
《論道家衣養萬物的生態理念》,台灣光啟社2001年11月版《環保與人文智慧型》論文集。
《甚愛多藏:老子對我們的警告》,台灣《性與命》11期。
《道教女子內丹學概論》,台灣《道韻》(十一)2002年8月。
《論蒙文通先生在道家研究領域中的貢獻》,《文史雜誌》2002年3、4期。
《道教的孝道思想》,《文史雜誌》2002年5期。
《論宋代重玄學的三大特徵》,三聯書店2002年6月版《道家文化研究》第19輯。
《陳摶佚文彙編》,三聯書店2002年6月版《道家文化研究》第19輯。
《道教雷法沿革考》,《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3期。
《試論靈幡與寶幢的文化內涵》,《宗教學研究》2002年1期。
《淺談道教的社會哲學與人生的合理定位》,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6月版《道教與人生》。
《論道教對物種保護的貢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6月版《道教與人生》。
《論明清時代的神霄派》,《中國道教》2002年2期。
《論道教燈儀的形成與文化功用》,《中國道教》20003年2期。
《試論道教教義思想中的三大特性》,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道教教義的現代闡釋》論文集。
《論崔希范入藥鏡的內丹思想》,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7月版《人文與社會》論文集。
《天書雲篆:道教符籙的文化闡釋》,《中國宗教》2004年7期。
《至美無象——論道家的美學思想》,《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4期。
《老子與仙人仙道》,《中國道教》2004年1期。
《道教在四川》,《四川畫報》2004年6期。
李遠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4年在日本京都大學參加中國宗教文獻國際學術研究會
李遠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4年10月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
李遠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6在美國訪問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期間
李遠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6年11月在台灣訪問期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