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賡南

李賡南,字琴堂,號梅村,一號小泉,漢族,是莒南名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賡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莒南名士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莒縣舊有諺云:“南有十字路,北有石埠子。”明清兩代,曾在二地設巡檢司衙門。十字路城北十里有一村莊,歷史上曾因開設糧店聞名遐邇,故而村名“糧店”,後省作“良店”。現分作東西二村。西良店清末出過進士王金相,舉人王乃昌;東良店則以李賡南、李松齡父子舉人聞名。

人物生平

生於嘉慶十一年(公元一八0六年)二月初五日,卒於光緒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九月二十一日,終年七十九歲。
公生於書香門第,父名受書,原名士謙,清庠生。李賡南十九歲時,母滕氏去世。兄弟二人居長,族中排行第四。幼承父訓,性好讀書,尤好讀史,凡諸子百家,無所不讀,且能讀而不忘,作文疏盪有奇氣。未冠入庠,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一年辛卯科)考中舉人。其後公車九上,薦奏備中者八次。惜乎數奇不第。但因文名遠揚,周圍各縣前來登門求教者不絕,斯時及門受業者則有莊陔蘭翰林昆玉等多人。從學於李賡南,受益良多。
鹹豐二年,(壬子,公元一八五二年)參加會試錄遺考試,被選為大挑一等,由朝廷簽分順天試用知縣,恩賞六品頂戴,敕授承德郎。因親老世亂,不忍遠離,故而改就教職,以便侍養。後亂平,由署棲霞授陽穀教諭。到任甫二年,得父病信,晝夜馳歸。親侍湯藥,衣不解帶者數月。父棄世,哀毀盡禮。服闋,委署陵縣訓導,隻身赴任,未攜眷屬。反叛攻破城池,知縣、典史、千總皆遇害,唯公因送學生在濟南院試,得免於難。時人鹹以吉人天相稱慶。
先時,陵縣人尚武輕文。自公到任後,大力提倡文學教化,諸生執經請業者漸多。公請兼攝書院事,授經閱文,朝夕不倦者十年。自此後,一縣文風蒸蒸,久而不衰,文明大進,此皆公薰陶鼓舞所致也。後因老告歸,設帳授徒於方伯洙邊劉甲三家,又十年。經由門下成名者:舉人有劉季蓮、劉福航,食餼秀才有劉良甫、劉錫九等。李賡南培養教育過的學生有翰林、進士、舉人、貢生、秀才多人,對莒縣、臨沂一帶,乃至山東數縣的文化教育事業,貢獻很大,功不可沒。本縣貢生莊本悌、莊錫紳等皆曾及門受業,並對其推崇備至。
李賡南為人性格溫厚平和,絕無疾言遽色。其教子孫,以孝悌為根本,以學吃虧為先務,為人師表,道德文章為世所重。
公元配韓氏,生四子二女,卒於道光二十八年,繼配臨沂劉氏,生二子三女。
李賡南長子李松齡,字芝田,弱冠采芹,年少英發,人皆以大器相期。二十四歲中鹹豐壬子科(公元一八五二年)舉人,保舉訓導,例贈修職郎。惜天不假年,未仕而卒,終年43歲。
傳說李賡南中舉後,去其岳父家探親,岳父贈一金馬駒古玩,曾引得妻舅不滿。後秘藏於老屋牆內,傳至公元一九五八年,生產隊砸老屋作土肥用時發現,眾孫輩爭搶不已。送公安局鑑定後,竟為銅質,一場財產糾紛始告平息。看來錢財處理不當,亦為惹禍之胎矣。
註:大挑——清乾隆十七年定製,在會試後選三考未中的舉人,由禮部分省造冊,咨送吏部,派王大臣共同選拔。選取上的分為二等:一等以知縣試用,二等以教職詮補,這種選拔稱為舉人大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