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鐘(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

李華鐘(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華鐘(1930年9月至2018年1月29日),廣東梅州豐順縣人,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高等學術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1981年起任)。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助教、講師、教授、系主任,校科研處處長、副校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科技高級職稱評審委員、中國物理學會廣東分會理事長,中國高能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2018年1月29日,李華鐘教授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華鐘
  • 出生地:廣東梅州豐順縣
  • 出生日期:1930年9月
  • 逝世日期:2018年1月29日
  • 畢業院校:嶺南大學
  • 主要成就:全國科學大會獎
人物生平,研究方向,社會兼職,獲得榮譽,研究成果,

人物生平

1951年2月畢業於嶺南大學物理系,並留校任教,1954年4月任中山大學物理系講師。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任教授,1980年任物理系主任,1981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81年1月任中山大學副校長,1983年任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李華鐘教授於2004年退休。
2018年1月29日,李華鐘教授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

研究方向

從事理論物理、粒子物理的教學與研究。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在基本粒子方面進行了研究並取得成果,學術論文就處於國際學術前沿。

社會兼職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廣東省分會理事長、中國高能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科協副主席。

獲得榮譽

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二等獎等。

研究成果

他是我國70年代規範場理論研究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其研究已涉及到規範場的整體拓撲性質,在當時具有國際領先地位。80年代中期,他進一步系統地研究和發展了誘導規範場的概念。對非平庸拓撲的非貝爾誘導規範場、誘導規範場與分數的(或特導)量子數的內在聯繫有獨創性的深入研究;提出和發展了非循環過程幾何位相概念;提出介子自旋共振的實驗檢驗方法;對幾何位相、量子體系的整體性及其在物理系統上各種現象中的表現,提出了普遍的、系統的、統一的理論闡述。其研究成果總體上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前沿水平,若干部分具有獨創性及國際領先。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級自然科學獎。培養博士6名。
中山大學卓越服務獎中山大學卓越服務獎
第一屆“中山大學卓越服務獎”獲得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