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峰(河南省太康縣轉樓鎮李報真行政村支部書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華峰,1974年6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太康縣轉樓鎮李報真行政村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華峰
  • 出生日期:1974年6月
所獲榮譽,人物故事,

所獲榮譽

2020年10月,入選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李華峰有一個幸福的家,女兒參軍入伍,兒子考上了大學,在鄭州還有兩套房產。可是,就在家人為他能在城裡紮根感到高興時,他卻做了一個讓家人難以接受的決定——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回村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安裝路燈、自費整理村居環境,把村里20處垃圾存放點變成了果園;看到村內獨居老人和孤寡老人生活條件差,無人照顧,他投資120多萬元在村里建了一座居村聯養點,並立下規矩:孤寡老人免費吃住,有子女獨居老人每月只收取200元。為此,李華峰每月都要往聯養點墊付1萬多元。同時,他還流轉1100畝田地,成立3個專業合作社和一個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安排100多名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掙錢,帶領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自費整理村居環境,把20處垃圾堆放地變果園
72歲的李之營是李報真村村民。1998年,他和老伴張俊英隨女子到新疆生活。2018年9月,他和老伴回到李報真村。離開家鄉的20年來,家裡的房子一直無人居住,成了村民傾倒垃圾的存放點。“2畝多的大院子就像個垃圾場。”李之營用手比劃著名說,垃圾就跟小山差不多高,一到下雨天,污水橫流,又臭又髒。
為清理垃圾,李之營沒少費勁。看著一時難以清理的垃圾,他急火攻心,耳朵聾了。
和李之營同樣發愁的還有同村的李騰飛。李騰飛常年在外務工,家裡也成了村民傾倒垃圾的存放點。“雜草叢生,垃圾比人都高。”李騰飛回憶說。那段時間,為清理垃圾,他整夜整夜的睡不著。
改變發生在2018年10月。
20多年前,李華峰在該縣王集鄉供銷社上班,固定的工資,一天8小時的工作,一家人其樂融融。可是,隨著體制改革,1998年,他和妻子雙雙下崗。為補貼家用,李華峰隻身到鄭州闖蕩。
當搬運工、做泥瓦匠,在鄭州,李華峰靠著踏實、誠信和勤奮,最終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並擁有了自己的建築隊伍。隨後,他在鄭州買了房,兒女也相繼考上大學,一家人生活衣食無憂。
就在家人為他能在省城紮根感到高興時,李華峰卻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放棄城市優越生活,回老家競選村支部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2018年初,李報真行政村村委換屆選舉,老支書李宗讓3次去鄭州找李華峰,請他回村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在老支書的勸說下,李華峰說服了妻子。經過選舉,他全票通過。“唱票時,票都是我的,我當時就哭了。哭啥?感覺擔子重了,有壓力了。”上任後,李華峰向全體村民承諾:“既然全票通過,這是全村父老對我李華峰的信任和重託,我沒有不乾的理由,而且要乾的更好。”
李華峰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上任後,他出資13000元,為村里安裝了65盞太陽能路燈,覆蓋全村各個角落。接著,他又拿出2萬多元,整理村內環境衛生,通過栽植花草苗木、修涼亭,配置座椅等,全村20處垃圾存放點變成了民眾休閒娛樂的小遊園。村裡面貌煥然一新。
這其中就有李之營和李騰飛兩家的宅基地。
清理了垃圾,李華峰幫助李之營和李騰飛對宅基進行了規劃,指導他們在宅基地上栽種綠植和桃樹、葡萄、杏樹,樹下面套種西紅柿、南瓜等蔬菜。如今,走進李之營和李騰飛兩家的小院落,桃子、葡萄掛滿枝頭,想吃了隨手就可摘取。“院子變成了瓜果園,俺心裡亮堂了,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得勁了。”說著話,李之營抬手從葡萄架上摘下一顆葡萄,放到嘴裡細細咀嚼起來。
村民在外安心務工,他在家幫村民照顧老人和種田
9月25日上午,聽著堂屋桌子上的老式鐘錶敲響7點的鐘聲,77歲的李之德像往常一樣,準備出門到村頭的居村聯養點吃早飯。從自己家裡出發,到居村聯養點,只有不到500米的路程。“走路5分鐘就能到居村聯養點,真的特別近!”李之德說。隨後,他在居村聯養點,拿了一個饃,盛了一碗菜,坐在空調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可在2年前,李之德的生活可沒有這么幸福。
李之德五個子女,常年在外務工,家裡只剩下他一人,吃飯不照時,落下了嚴重的胃病。“那時吃飯一點不好就拉肚子,身子一天天消瘦,最後連走路都困難了。”回憶起以前的生活,李之德直搖頭。其實,李之德在外務工的子女們也時刻牽掛著父親,多次給父親打電話,讓其過來跟自己一起生活。可是,任憑子女無論怎么勸說,李之德就是不願意離開村子。
在李報真行政村,像李之德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李華峰看在眼裡,揪心不已,“我一定把全村孤寡老人和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解決好。讓子女們在外安心務工。”李華峰暗下決心。隨後,他出資120萬餘元,在村里建成了一座高標準居村聯養點。開業之初,他還給聯養點定了一個硬規矩:孤寡老人吃住全免,有子女的獨居老人一月收取200元,不夠的由他補貼。為此,李華峰每月都要往聯養點貼補1萬多元。
“油條、胡辣湯,飯菜一天三頓不重樣,這樣的生活,以前做夢都不敢想。”76歲的孤寡老人王紅然患有胃病,消化不好,入住居村聯養點後,李華峰安排人員經常跟他開小灶。“這日子過得比蜜都甜。”王紅然老人笑著說。
環境舒適,飯菜可口。入住的老人們都對李華峰讚不絕口:“這是支書給俺村老人送的福利。”
解決好村內孤寡老人和獨居老人的生活起居後,李華峰又開始著手土地流轉。
“俺村有230戶1010口人,常年在外務工的占到了村里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家裡多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李華峰說。由於缺少勞動力,大量田地被撂荒。隨後,他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從村民手裡每畝按1000元的價格,流轉1100畝田地,成立了西瓜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和一個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安排100多名留守人員到合作社和基地務工,月工資收入1500元以上。
秦紅芝是李報真村的一名留守婦女,她是李華峰合作社的一名工人。25日上午,送過孫子到輔導點學習音樂後,她便來到村辣椒合作社上班。望著火紅的小辣椒,秦紅芝感慨地說:“收租金、當工人,還能照顧孫子。這日子真幸福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