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0年評為教授,
1986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教學特點
李教授在教學方面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既教數理統計又教經濟統計,而且在兩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在60年代就研究數理統計方法在農產量調查中的套用,此前,1953年在
湖南大學就已經五次講過時間序列分析在經濟統計中的套用。可以說,李教授是我國大統計學的先驅。
第二,理論密切聯繫實際,是李茂年先生的第二個特點。他的科研課題不是從書本上來的,絕大部分是從實際工作中提出來需要研究的問題,他的科研成果都被實際工作採用而具有套用價值和理論價值,並不追求發表或出版。如1959、1960年進行的農產量抽樣調查方法研究,就是因為1958年大躍進,農產量浮誇虛報,提出了如何搞準農業產量問題而進行研究的。研究後,首先不是寫論文,而是修改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方案。又如,50年代關於湖北地區風壓的研究,就是因為建設高層建築、高爐、長江大橋等工程項目,建築設計院、中央氣象局需要這些成果才進行研究的,其論文《湖北地區風壓的研究》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評。
主要貢獻
在經濟統計和數理統計領域都有研究,特別是抽樣調查和近代時間序列分析,更是李教授的專長。
關於抽樣調查,李茂年教授的方法是研究抽樣理論與進行抽樣調查實踐相結合,他是我國較早運用抽樣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並取得巨大成功的統計學權威人士。
50年代初,他在
湖南大學任教,潛心鑽研古典抽樣方法,並在長沙市進行職工家計調查和農戶收入調查,其調查可以稱得上是我國解放後的第一次抽樣調查。
60年代,他研究G.W科克倫的抽樣調查技術,兩次到江陵、潛江等地進行湖北省農產量抽樣調查,對國家統計局的農產量調查方案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據此寫成的科學論文在《
統計研究》雜誌發表後,獲得國家統計局優秀科研論文獎。
在抽樣理論方法上,他第一個編制出抽樣誤差頻率分布表,以五個數碼構成一個總體,用不重複抽樣法抽取三個數碼作為樣本,計算樣本平均誤差,說明誤差分布規律,這在國內外都是首創。
近代時間序列分析,是李教授的第二項專長。國內外關於近代時間序列分析的名著是Box和Genkins合著的《時間序列分析、控制和預測》,這本書被國內許多高等學校採用作為統計學專業研究生教材。但這本書所涉及的計算都只是公式的套用,沒有對公式進行詳細證明和推導,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李茂年教授第一個把全書所有公式進行了系統地證明和推導。
貢獻
李教授利用他的兩項專長和他自己的特點進行教學科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對我國統計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主要表現在:
1、在我國首先採用矩母函式推導頻率分布。此項內容在1948年
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數理統計教材上有。但我國最早見於李先生的油印講義,其他院校教材都是後來才陸續採用的。
2、首先採用差分法。差分法現在很多統計教材上都有,很普通。但最早採用此法的還是李教授,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時為中南財經學院)開設數理統計學選修課時講的,那時稱為相差數,用來預測時間序列。
3、首先介紹康德爾檢驗係數,即湖北省棉花公司檢驗棉花而採用的一種非參數檢驗方法。這種方法雖不是李教授的原創,早已在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統計學》課程中有所介紹,但卻是李教授首先證明、解釋和介紹過來的。
4、首先編制抽樣誤差頻率分布表。
5、創建了平均發展速度累計法簡易查對表。國家統計局編制的表有九十頁,李茂年教授編制的表只有四頁,而且便於查對使用。
6、首先證明了方差分析的全部公式。國內外教材只有公式套用,沒有證明公式來源,李教授主編的《數理統計學》是第一個把這些公式進行了證明的。
著作
1986年,他負責編寫《經濟大詞典》中的數理統計部分辭條和《現代統計知識叢書》之一的《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一書,此外還編寫了由國家教委委託的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抽樣調查》一書中等機率的等客量和不等客量的整群抽樣以及等機率的等客量和不等客量的多步抽樣四個部分的內容。
獲獎記錄
他在1981年主編並由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四十萬字的《數理統計學》教材,獲得了
湖北省統計學會頒發的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同時被國家統計局審定為高等院校文科試用教材。
他撰寫的《收穫前農產量抽樣調查的初步探討》一文,其中提出的農產量調查不能採用一步抽樣,而應採用多步抽樣計算誤差的方法,榮獲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