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松鷹圖》是現代畫家李苦禪創作的一幅花鳥畫。這幅畫創作於1973年,畫面上五隻威猛的大鷹棲息在高聳的崖石之上,周圍挺立的蒼松鬱鬱蔥蔥。從共性上看,蒼鷹的喙如同五柄利斧,用淡淡的花青暈染之後似乎閃現著冷冷寒光。鷹的利爪宛如鋼鉤緊扣崖石。五隻雄鷹渾身濃黑,如同鋼鐵鑄造成的雕像,翅膀上留出的幾點空白為這些“雕像”增添了許多靈動與自然。
基本介紹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作為齊白石的學生,李苦禪沒有跟隨在老師的身後亦步亦趨,而是學習了齊白石戛戛獨造的治學精神,以驚人的膽魄和毅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這正是“學我者”與“似我者”之間最大的不同,李苦禪深得此中三昧。
如果把自然界中的鷹與李苦禪筆下的鷹做一個比較,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太多的差異。若把自然界裡鷹的照片與畫面當中的鷹並放在一起,就會看到照片上的鷹黯然失色。可見,李苦禪筆下的鷹脫離了它原本的自然形象,更能表現出雄鷹的氣勢與精神,這就叫做“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作品賞析
這幅《松鷹圖》創作於1973年,畫面上五隻威猛的大鷹棲息在高聳的崖石之上,周圍挺立的蒼松鬱鬱蔥蔥。從共性上看,蒼鷹的喙如同五柄利斧,用淡淡的花青暈染之後似乎閃現著冷冷寒光。鷹的利爪宛如鋼鉤緊扣崖石。五隻雄鷹渾身濃黑,如同鋼鐵鑄造成的雕像,翅膀上留出的幾點空白為這些“雕像”增添了許多靈動與自然。從個性上看,對於每個鷹的塑造,雖然在用筆與造型手段上基本相同,但絲毫沒有雷同之感,儘管鷹的姿態各有不同,但都有著不怒自威的凜凜神氣。這樣的表現方式,在顯示較強的視覺衝擊力的同時更展現出一種和諧的韻味。“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這是李苦禪的一句名言。該作中每一筆都蘊涵著書法的意趣,那簇簇松針,線條雖然短促,但每一筆都沉著穩重、痛快淋漓,具有濃烈的金石韻味。那堅實的樹幹,宛若在雲海中翻騰的游龍;那崖石之上苔點的點虱,深沉的墨色真是入紙三分,感覺就像是用重鎊大錘砸在崖石上,其充盈的力度使觀者從心底產生出一種震撼與欽佩。
該作著色不多,基本色調也只有花青與赭石兩種,整幅畫面卻顯得端莊素雅、沉穩平和。畫面上端的“松鷹圖”三個大字,如同摩崖石刻一般古樸渾厚、凝重剛勁,線條布局平穩妥帖。幾行小字瀟灑靈動,與三個大字相映成趣,顯現出作者的書法功力。
作者簡介
李苦禪(1899-1983),山東高唐人。著名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1922年考入北京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1925年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1930年至1934年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教。建國後長期在中央美術學院任中國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