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菁,女,漢族,1986年10月生,台灣省彰化人,博士,南京航空天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育菁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藝術管理與文化產業
- 任職院校:南京航空天大學
研究方向,個人經歷,學術成果,
研究方向
藝術管理與文化產業、視覺傳達設計、媒介經營管理
個人經歷
2016年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獲藝術管理與文化產業方向藝術學博士學位
2011年於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9年於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獲藝術學學士學位
【學術任職】現任南京航空天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 2015-2016年(曾)任台灣中興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位學程兼任講師
學術成果
代表性項目
2017年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第61批面上資助:中國出版類IP(Intellectual Property)泛娛樂產業融合機制研究,主持人:李育菁
2017年江蘇省博士後科研資助計畫:中美日出版類IP泛娛樂化發展的運營機制比較”,主持人:李育菁
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準公共文化服務空間視角下城市實體書店發展研究,主持人:李育菁
代表性成果
一、期刊
IP春藥或靈藥?中國原著小說IP改編影視作品市場研究[J].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8.
當代實體書店的空間與消費美學探討[J]. 藝術教育,2018第1期.
城市風景一隅:台灣地區獨立書店的空間設計[J].創意設計源,2018年.
集體歡騰與靈光塑造:數字時代流行音樂商業價值研究[J].現代傳播,2018第1期. (CSSCI)
台灣地區微型出版的發展歷程與運營模式[J]. 出版發行研究,2017第6期. (CSSCI)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文化記憶與文化資本化的耦合機制, 文化產業研究,2017第12期.(CSSCI/第二作者)
場域融合:文化產業跨界合作─以出版產業為例[M].北京大學文化產業評論.北京:華文出版社,2016.(收編於前沿觀察板塊)
Transformations & Mutation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Publishing Field in the Digital Age[J].MANUSYA:Journal of Humanities. 18(2), 2015.
文化旅遊景點的故事驅動力與意象空間的打造[J].文化月刊,2015年第7期.
二、國際學術會議
[1]Integrated Media Fields: Multi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 Cross-Cooperation o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in Chin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Futures of Media 2018”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s of Media. Malaysia Kuala Lumpur, 2018.
[2]Local and Regional Assessments of Macao’s Cultural Industries [C],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rts in Society, France Paris, 2017/06/
[3]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ublishing Structure and the Common Traits of Constructing Value of Publications in the Digital Era[C]. 21st ENCATC Annual Conference-Rethinking education on arts and culturalmanagement. Antwerp, 2013.
三、兩岸學術會議
〈美的荒原:媒體符號化時代下的泛審美化消費社會〉。發表於東南大學藝術學院主辦「2017藝術理論的中國視角」。南京 。
〈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的在地與區域性考量〉。發表於南京大學商學院及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聯合主辦,「2017中英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峰會」。南京。
〈網路出版的變形蟲組織與傳統出版的因應對策〉。發表於世新大學信息傳播學系主辦,「2014 第十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與傳播典範學術研討會暨數字出版與數字內容策展論壇」。台北。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範疇與運作實踐〉。發表於台北實踐大學管理學院創意產業博士班、台南崑山科技大學視訊傳播設計系暨媒體藝術研究所等共同主辦,「2012文化產業與創意經濟學術匯聚論壇」。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