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家鄉

李老家鄉

李老家鄉位於商丘市虞城縣城北7公里處,鄉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僅5公里,北與豫東名鎮---利民鎮相鄰,東為稍崗鄉,西鄰王集鄉。總面積74.0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6.9萬畝,轄張關廟村、田莊村、胡樓村、胡莊村、孫莊村、崔老家村、李老家村、孔堂村、大李莊村、南王村、高莊村、朱廟村、唐樓村、豐樓村、馬廟村、任王樓村33個行政村,120個自然村,1.2萬戶,42245人(2017年)。少數民族有回族。1953年建李老家區,1958年屬潘井公社,1965年析建李老家公社,1983年改鄉。響河、柳公河流經鄉境。虞(城)單(縣)公路、310國道過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老家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商丘市虞城縣
  • 地理位置:華中
  • 面積:74.03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2245人(2017年) 
地理環境,交通,經濟概況,農業,畜牧業,鄉鎮企業,商貿,建築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郵政電信,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該鄉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冬春較寒冷乾燥,夏秋較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14.1℃,無霜期213天,平均降水量727毫米。境內地勢較平坦,西北較高,東南略低,平均海拔50米。有柳公河、濟民溝引黃主幹渠兩條主要河渠。土壤主要有沙土、兩合土、淤土,以兩合土為主。沙土占30%,兩合土占47%,淤土占23%,適合農作物生長。

交通

李老家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虞單亳公路和310國道縱橫全境,形成交通樞紐,南距隴海鐵路虞城縣站6公里,西距京九鐵路商丘站15公里,東過連雲港口岸,北依黃河故道,被譽為虞城縣第二經濟發展中心。
該鄉交通便利區位優越,G310和S203兩大交通要道在該鄉交匯成“黃金十字架”,南距隴海鐵路5公里,西距京九鐵路15公里,距商丘市區20公里。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農田水利 至2006年底,全鄉共有機井375眼,其中配套較為完善的有120眼,排水溝23條,長1.7萬米。建成了以柳公河,引黃乾渠二大灌溉體系為主的水利網路。

經濟概況

李老家鄉走農業產業化典範之路(市場+公司+基地+農戶),形成以花卉、蔬菜、無籽西瓜棉花、良種繁育、特種養殖、名優雜果七大支柱產業,鄉黨委、政府按照市場經濟運行機制,高標準建設了“四季春瓜果蔬菜花卉市場”,健全了科技服務公司,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高質、高效生態農業,形成了以任王樓、范廟、南王、馬廟、朱廟為中心的花卉生產基地,(蘆薈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以張關廟、崔老家、蒯莊為中心的蔬菜生產基地,以袁村寺、劉莊、袁老家等村為中心的無籽西瓜生產基地,以朱廟、南王為中心的雜果基地,以匡堂、張莊、李漢樓等村為中心的棉花生產基地,以李豐樓、潘井為中心的良種繁育基地,以李漢樓為中心的梅花鹿繁育基地,以朱廟為中心的鴕鳥繁育基地。在全鄉範圍內初步形成了東部西瓜西部棉,中間花卉蔬菜園的高效農業新格局。工業形成了建材、棉紡、工業助劑、食品、蘆薈深加工、精密製件六大支柱產業。
200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2.85億元,人均純收入2700元。

農業

該鄉是虞城縣的農業大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卉、蔬菜等,2006開始年其中以韓閣、田莊、崔莊為中心的大蒜種植基地最為突出,是該鄉農業的一大部分,已經吸引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客商開本地採購優質蒜苗蒜種。2000年以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大,溫室花卉、蔬菜大棚,瓜類等特種種植業迅速發展。以豫東花卉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名優花卉種植已達2000餘畝,溫棚蔬菜達4000畝,2006年全鄉糧食總產量9066萬斤,農業總產值1.35億元。

畜牧業

該鄉為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2006年,全鄉雞存欄30萬隻,出欄14萬隻;豬存欄1.5萬頭,出欄2.1萬頭;肉牛存欄2100頭,出欄1700頭;羊存欄8200隻,出欄7600隻。肉類總產1200噸,蛋產量4000噸。畜牧業總產值3200萬元。

鄉鎮企業

自2006年,該鄉的鄉鎮企業有麵粉加工、蓄電池、陶瓷、鋼捲尺加工、精密器械、玩具加工、塑膠製造等行業,企業總數有120餘家,其中固定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有8家,產值16000萬元。

商貿

該鄉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商業異常繁榮,沿G310及S203兩側,大小商店林立,商品琳琅滿目,張關廟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內已建成臨街門面房1400餘間,從業商戶達1000餘戶。2006年全鄉集貿市場商品成交額1.8億元,已經成為虞城縣北部最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

建築業

現有符合國家二級資質建築企業一個,三級資質企業3個,長期在山東、山西、天津及省內一些大中城市從事樓房、橋樑、公路的承建及裝修工作。同時,利用距縣城及商丘市區較近的優勢,一些零散的建築工人也三五成群,日出進城,日落而歸,農忙時不耽誤農活,農閒時能增加收入,建築業正逐漸成為該鄉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

社會事業

教育

該鄉是全縣的教育明星鄉鎮,歷年中招考試成績均居全縣前列。全鄉現有中學三所,國小27所,在校生6875人,中國小教師712個,其中中學老師292人,國小教師420人。中學教師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69人;國小教師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88人。中學校舍多為20世紀90年代後修建的三層以上教學樓,國小校舍多為近幾年新建的平房,中、國小校均開通了遠程教育網,配有功能先進的微機及接收設備,可實現網上遠程教育。

衛生

該鄉醫療衛生事業已經形成以鄉衛生院為中心,廣大農村醫療室為網點的衛生醫療體系和衛生防疫體系,農村合作醫療惠及面已達96%。2006年底,建築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鄉衛生院新門診樓已經投入使用,開設有內科、外科、心腦血管科、骨科、婦科、泌尿科、兒科等二十多個科室,配有大型CT診斷儀、X光透視儀及彩色B超診斷儀等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可完全滿足新型農村醫療合作試點工作的需要。

郵政電信

全鄉設程控網點11個,安裝固定電話5000餘部,入戶率近50%。移動公司在該鄉建造營業網點18個,安裝通訊塔4個;聯通公司建塔1個。全鄉通訊網路實現無縫覆蓋,手機用戶1.1萬戶。

地圖信息

地址:商丘市虞城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