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文名:
| 李耀東
| 職業:
| 莫愁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
|
國籍:
| 中國
| 主要成就:
| 創建南京莫愁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
民族:
| 漢族
| 獎項:
| 2012年第九屆國家環保部“地球獎”
|
出生地:
| 江蘇省東海縣
| | 2012年“江蘇省百名優秀志願者”
|
出生日期:
| 1940年5月
| | 2012年“南京市好市民”
|
李耀東,南京莫愁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江蘇省資深環保專家,原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專職秘書長、江蘇省環科院教授。
1940年出生於
江蘇東海。196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後從事環保工作達38年。參加多項大型環保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特等獎1個、三等獎3個、肆等獎1個及省地方志優秀成果特等獎。主編、合編了《江蘇省志·環境保護志》《江蘇省海岸帶·海塗資源綜合考察總報告》《鳥與人類知識趣談》《鄉鎮企業叢書》等環保科技圖書15部(本),發表環保論文10餘篇,科普文章近百篇。
2000年退休後致力於社區環保,發起成立了南京莫愁生態環境保護協會,並被推舉為理事長。幾年來他和他的團隊在名湖保護、社區環保、青少年環境教育等方面成績卓著,被譽為“莫愁湖畔老環保”、“小巷裡的環保大使”、“環保痴人”。
主要事跡
南京地區有一位傳奇人物:年已古稀,卻精力充沛,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早已退休,卻退而不休,身兼十餘職;致力於環保公益活動,積極倡導
綠色消費,全力推動低碳環保生活方式。成績卓著,社會影響很大,團結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社區居民,特別是青少年,投身環保,心向低碳。5年裡被媒體報導一百二十餘次,榮獲國家省市區各級獎項60多個。他,就是遠近聞名的“環保痴人——李耀東”。
李老早年畢業於
南京大學生物物理專業。良好的高等教育使他懂得做人的根本,所學專業又與環保有關,這些為他日後投身環保、熱心公益事業、無私奉獻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退而不休,以環保公益為第二事業
李老1974年與環保結緣,1979年江蘇省環保局成立時調進省局。長期的環保工作讓他感悟到:乾環保不僅可以領到一份工資養家餬口過日子,而且還可以積德行善做好事。往小里說,是保護當代人的生存環境;往大里說,是保護地球,拯救人類,功德無量。退休後,有了退休工資,他就把社區環保完全當成一項公益事業來做,越乾越紅火,成為遠近聞名的環保達人。
退休後,他選擇莫愁新寓和玉蘭里兩個社區為點,從為市民上環保課、舉辦環保知識講座起步,到協助社區創建市級綠色社區、省級綠色社區、低碳社區,一步步走來,越乾越有勁。2006~2008年他承擔的“環保進社區,社區展新貌”項目,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項目”。他花五個月編寫的《市民環境教育讀本》一書,2009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特色課程”。2010年所承擔的“發揮社區環保協會作用,提升居民環保素質的實踐研究”課題,為江蘇省成人教育科研課題子課題之一,已完成課題研究報告,並申報成果獎。
為千年莫愁名湖譜寫了生態全譜圖
莫愁湖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典園林,史稱“江南第一名湖”。2007年5月中國太湖藍藻暴發,李老敏銳的意識到:由於湖泊污染,名湖保護迫在眉睫了。在他倡議發起下,很快於當年7月成立了江蘇首家社區環保組織——莫愁湖生態環境保護協會,他被推舉為理事長。江蘇省環保廳史振華廳長還在全省環保工作大會上把這件事列為“2007年江蘇環保兩大亮點之一”。江蘇省、南京市十餘家媒體紛紛報導,《中國環境報》還以“街道·專家·湖泊·環保”為題,作了專題報導,在全國影響很大。
在他指導下,2007~2011年利用5年時間完成5項莫愁湖環保科研課題,對莫愁湖水質、底泥、植物、土壤、鳥類、大氣和污染源進行了系統調查。每次調查,除了提供一份詳實的調查報告之外,還提供了《莫愁湖區系植物名錄》、《莫愁湖區系植物照片集》、《莫愁湖園區鳥類名錄》和《莫愁湖園區鳥類圖譜》等珍貴科研成果。2011年4月11日,新華日報一篇報導:“南京熱心市民跟蹤調查,莫愁湖有了生態全譜圖”。說的就是在他指導下,環保協會課題組對莫愁湖生態進行系統考察的事。
每次課題結束,李老都要代表課題組,將這些成果無償地轉贈給莫愁湖公園管理處,為園區生態整治與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2011年大氣調查結束後,他又帶領課題組向南京青奧會組委會呈送“環保獻言書”,為青奧會營造更好的城市接待環境建言獻策。
由於是公益活動且成績卓著,“莫愁湖園區生態調查”課題被共青團江蘇省委和江蘇省志願者協會評為“2011年度江蘇省優秀青年志願服務項目”。他也剛被南京市文明委評為“2011年度優秀志願者”,並被推薦為“2011年度全國、全省百名優秀志願者”候選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第25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他指導的《莫愁湖土壤與植物污染調查》課題,榮獲全國二等獎;2011年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莫愁湖園區鳥類調查》課題,榮獲全國一等獎。
以社區為基礎,引領低碳與綠色消費
1、宣傳低碳,踐行綠色消費
2009年底,聯合國氣候峰會過後,“低碳”一詞在短短一個月內,成為全球十大流行語之一。李老作為老環保,立刻意識到這是進行新一輪環保宣傳的又一個鍥機。他迅速行動起來,蒐集相關資料,編寫了“環保新概念:低碳就在身邊”的演講稿,做成PPT,先後在濱湖街道8個社區試講,後擴大到建鄴區等5個城區的街道、大中國小,舉辦低碳知識講座。2010年南京市第22屆科普周期間,應市關工委邀請,他在南京市科學會堂,舉辦一場面對全市的低碳學術報告會,談了四個問題:一、何謂低碳與低碳生活;二、我們為何要低碳;三、人們如何做到低碳;四、介紹半個世紀以來他本人的一些低碳做法。
李老對吃穿用度一向不講究,要求可謂極低;相反對工作、科研卻要求極高。這也正是他為自己制定的行動綱領:消耗社會資源要做到最小最小,服務貢獻社會要做到最大最大。2009年12月22日,《新華日報》頭版“小巷裡的環保大使”是這樣描述的:“這真是一個‘不和時宜’的老人:年愈古稀,頭戴一頂年代久遠的運動帽,處處起毛,一件呢子外套,掛在身上直晃蕩,很不合身;褲子、衣服都是晚輩淘汰的,揀來一穿就是20多年。一個冬季,就這一副行頭。”說到個人低碳的生活方式,滿座無不為之驚嘆:1964年大學畢業時買的一塊手錶戴了將近30年,直到修表師傅宣布無法再修了,他才讓其“下崗”;一次胃出血住進了醫院,醫生要求臥床養病,但每到夜裡聽到廁所水箱漏水的聲音時,他總會艱難地扶著牆、挪著小步去把水箱浮球安放好;還有一次在工廠食堂,一隻饅頭掉到了地上,他不顧大家反對,迅速撿起饅頭,剝去皮吃下肚。在座的一位哈爾濱的同志感慨地說:“難怪你們江蘇經濟搞得好,你們省里的幹部就是過得硬……”。這樣的故事在李老身上幾乎天天都有發生。他不僅自己這樣做,還希望用他的行動感化周圍的人。當他發現食堂年輕人飯菜浪費太大,他就製作兩快低碳宣傳牌掛在食堂牆上,使飯菜浪費現象明顯減少,連每天來收泔水的師傅都有意見了。
2、創辦南京首家“青少年低碳教育科普館”
在大力宣傳低碳生活、開展多種形式的低碳知識講座的同時,作為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老更關心轄區青少年的低碳教育問題。他大膽構想創辦一座青少年低碳教育科普館,這一想法得到市、區關工委以及濱湖街道領導的大力支持。街道讓出70㎡的場地用於場館建設,南京市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基金會提供6萬元資助,分三年撥款到位。2010、2011年已完成一、二期低碳教育科普館建設工程,並於2011年暑期正式對外開放。各方反映良好,領導也給予了充分肯定。2012年第三期工程也正在籌備中。
低碳館是新生事物,尚無先例可供借鑑。國內唯一的杭州低碳館,投資4個億,尚未開館。而且6萬對4億,根本無法參照。所以兩年來籌建低碳館,實在難為了李老:他要用6萬元最小的投入,讓同學們走進低碳館時,腦子的疑惑,如“何謂低碳、為何低碳、如何低碳”等問題,在參觀完低碳館後能一一得到回答與解惑。因此,他不得不絞盡腦汁,恨不能把一分錢摔成八瓣用,去努力滿足上述要求。就這一點而言,當初李老提出建設低碳館,是大膽的;用兩年時間建成低碳館,並初見成效,李老又是開創型的。難怪前來學習、取經的人個個為他豎大拇指。儘管方法“土”一些,設備差一些,但達到了低碳教育的目的,與投資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相比,其效果大體差不多。
3、創建低碳社區
玉蘭里社區是李老開創環保公益事業的“大本營”和“根據地”,在他長期的倡導宣傳下,那裡居民環保意識強,於2006年創建成功“市級綠色社區”,2008年又建成“省級綠色社區”,具備了創建低碳社區的基礎條件。因此李老決定協助玉蘭里創建全省首家低碳社區。與前兩次創建活動不同,“綠色社區”有相應標準,而“低碳社區”目前尚無公認標準。要創建“低碳社區”,首先要制定“低碳社區標準”,這又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項目計畫3年完成,2011年籌備及基線調研,2012年定標準,2013年進行創建。目前已完成籌備工作,成立了領導小組,組建了班子和隊伍,並進行了一系列基礎調研。2011年6月1日,項目舉辦了盛大的啟動儀式。如果順利,這又是一件敢為天下先的事,至少在江蘇省屬於首家低碳社區。與青少年低碳教育科普館一樣,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李老善於捕捉時代信息,由於這些信息具有明顯的前瞻性,並能體現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因而一抓就是個準,並能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
1、青少年環境教育的領路人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央提出“環保要從娃娃抓起”,李老認準這是個方向,就積極投身於青少年環境教育,深入中國小和幼稚園為孩子講環保。他把青少年環境教育當作一項公益事業來抓,對青少年實行義務講課,並且一堅持就是30年。1997年新華社記者胡杰把他作為青少年環境教育典型,先後採訪11次,最後製作成25分鐘的短片,送往國際環保會議上播放。長期的青少年環境教育,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撰寫的《關於加強青少年校外環境教育的研究與探討》於2007年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論文二等獎。
李老獲得建鄴區關工委的認可,推薦他擔任濱湖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這個身份為他開展青少年環境教育活動,搭建了更加堅實、寬廣的平台。他組建了一支以兒童青少年為主的“環保小衛士”志願者團隊,配合協會開展環保科技實踐活動和環保宣傳。許多學生家長甚至外籍人士多次找到協會,要求安排他們的子女參加“環保小衛士”開展的活動。2010年鳥類調查就有8位外國學生、今年大氣調查又有6位外國學生、這次保護生物多樣性活動也有7位外國學生加盟。中外學生聯合調查,為科技實踐活動注入了活力,賦予了新的色彩。
“環保小衛士”志願者團隊被少工委、環保廳、團省委等三部門聯合評為“2009年度江蘇省優秀紅領巾環保社團”。李老也被評為“2009年度江蘇省優秀輔導員”。青少年環境教育和環保科技實踐活動,早已成為濱湖街道和建鄴區關工委的品牌。在關工委系統,作為專家型的領導,他被評為“2005~2007年度建鄴區先進個人”、“2007~2009年度南京市先進個人”、“2007~2011年度江蘇省先進個人”。
2、中國“小環保”公益事業的領跑人
李老在省里從事環保工作24年,他把這理解為“大環保”,而把全國數十萬個社區的環保工作理解為“小環保”。在他看來,這是中國環保事業的兩大側翼,缺一不可。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李老就意識到我國的“小環保”業已起步,但離形成氣候尚有很大發展空間。他多么想參與其中,怎奈當時正主修《江蘇省志·環境保護志》,脫不開身。2003年該書57萬字成稿出版後,他就迫不及待的一頭扎進社區,一乾就是9年。2009年,他撰寫的《社區環保的實踐與研究》論文在“第五屆中國生態健康論壇”上作學術報告。李老能代表社區級環保組織,出席國家級生態健康論壇,與一批生態環保大家同台共商國家環保大計,表明他的工作體現了社會發展方向和時代精神。
2007年李老發起並成立了莫愁湖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協會成立初期,在南京形成了一股媒體報導“颶風”;《中國環境報》記者張俊在網上得知協會成立的訊息後,馬上對李老進行電話採訪,打了35分鐘還意猶未盡,就決定專程來南京。整個採訪持續了兩天。後來她以“街道·專家·湖泊·環保”為題,在《中國環境報》上作了專題報導。為何一個小小社區環保組織能引起各方如此關注?記者張俊在她的報導中給出了答案:社區成立環保組織,這是時代潮流;退休老專家參與社區環保,這也是時代潮流;關注城市湖泊和名湖保護,這同樣是時代潮流。歸納為一點:一個小小的社區環保組織,它卻引領了社區環保的社會發展走向,起著典範、帶頭作用。
3、環保熱點問題的有心人
在關注低碳問題的同時,2009年李老還對濕地生態和生物多樣性這兩個帶有戰略意義的環境問題投入了一定精力。在“保護丹頂鶴、鹽城濕地行”,“南京七橋瓮濕地植物種類調查”以及“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大型廣場公益活動中,充分利用輿論監督的力量,加強了民眾的環保意識,推動了政府的政策導向,成為兩年來協會工作的亮點。此外李老於2011年11月初,前往韓國學習交流,與韓國光州環境運動中心,達成了民間環保交流的合作意向,將小小的莫愁環保協會推向了國際舞台。
李老一直高度重視網路媒體的作用。2010年12月協會換屆之際,開通了莫愁環境保護網。莫愁網運行一年來網民們普片認為能夠客觀反映民情民意,李老也敢於對污染事故進行監督,在社會上影響很大!
李老和他領導的莫愁環保協會在居民中的威望逐年提高,他的感人事跡在建鄴區、南京市廣為流傳。由於社會公益活動過於繁雜,年已古稀的他只好沒日沒夜的拚命乾,沒有報酬,卻樂此不疲。為了編好《市民環境教育讀本》,他常常苦幹到凌晨兩、三點,一乾就是五個月,這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事後連李老自己也懷疑:當時是哪兒來的巨大魔力,硬是支撐他趕在全國評比前完成了這部教材的編寫。
巨大的付出與犧牲,也讓李老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掌聲和各種榮譽,雪片般向他飛來。僅2010年就獲獎16項,媒體報導51次;2011年又獲獎22項,媒體報導34次。由於李老的事跡較為突出,2011年被農工黨中央選入“農工黨員先進事跡宣講團”,準備2011年8月,到全國各地巡迴演講。後因故推後了,但是他的先進事跡材料“不用揚鞭自奮蹄——記農工黨員李耀東的豐彩人生”,已在江蘇省《農工蘇訊》(2011年第3期)上摘要刊出。2009年8月,江蘇教育台和江蘇省環保廳聯合採訪報導了李老的先進事跡,題目為“環保痴人李耀東”,10分鐘的電視節目使他的環保精神感染了更多的江蘇人。同年,《中國環境報》以“將環保融入生命——記江蘇省莫愁湖環保協會理事長李耀東”為題,在“人物”版作了長篇報導。文章末尾,記者在採訪札記中,使用了“攀上人生的珠穆朗瑪峰”的小標題,這也是對李老人生境界做出的最好詮釋。
個人榮譽
2012年1月,被評為“南京市好市民”(由南京市環保局、市文明辦等單位主辦);
2012年3月:被評為“江蘇省百名優秀志願者”(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志願者協會);
2012年5月:為江蘇省生態文明使者候選人之一,民眾評選與專家評選得票率第一(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環保廳等18家主辦);
2012年9月,獲得南京市首屆“社會公益先鋒”稱號;
2012年12月,獲得第九屆國家環保部“地球獎”
(未完整,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