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他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1960年濟南師範音樂教師培訓班畢業後一直任中、國小音樂教師。1976年因父親在“文革”中迫害致死而從事音樂教育的研究工作及泰山研究工作;1982年調入“山東省泰山志編纂辦公室”,先後任主筆、副主任、主任,為《泰山志》責任主編。其間,他撰寫了大量音樂教育及泰山研究的論著。其傳記被載入山東大型當代歷史人物傳記畫冊《
中華泰山兒女》。
人物業績
1985年,他結束了對整個泰山山區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蹟的實地考察及建檔建卡工作,全力投入《泰山志》的編纂工作,並以練筆的方式先後出版三部專著《東嶽神府岱廟》(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古老的泰山》(中國新世界出版社)、《泰山遊覽指南》(山東友誼社出版),成為改革開放後宣傳泰山、弘揚泰山文化的暢銷書。1987年8月,國家建設部為表彰主編《泰山世界遺產》下達《城景便字15號文》以嘉獎。1991年被評為"全國自學成材優秀人物",同時在山東省慶祝"修志十周年紀念活動"中評為"山東省地方志系統先進工作者"。
1986年年底,受國家建設部委託,主筆編寫了向聯合國申報的中國首批世界遺產目錄《中國泰山》,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先後兩次派專家考察團考察泰山,李繼生任主講,由於他那淵博的知識和生動地講解,使世界遺產委員會進一步確認:泰山不僅是世界自然遺產,而且是自然與文化融為一體的典範,從而為世界遺產開創了綜合遺產開創了綜合遺產(也稱雙遺產)的先河。為此,國家建設部專門為他下達了《城景便字15號文》予於表彰,《大眾日報》以“一片熱心頌岱宗”為題刊登他的事跡,泰安市直機關為其記功一次。1988年協助北京大學編制出版了《泰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泰山風景名勝資源綜合考察與評價》,榮獲國家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中國園林》第一期發表了他的重要論文《泰山世界遺產的特徵及其價值》。
1990年7月,
台灣中央研究院以著名學者管東貴為首的“文物考察團”考察泰山,李與其探討了
中原大戰時,馬鴻逵部於1931年在泰山蒿里山挖出唐玄宗祭地玉冊疑案之事。他們當即提供資料證明:“當年不僅挖出唐玉冊,還有宋真宗的玉冊,1950年馬將軍赴美就醫,將其存入某銀行;1971年馬夫人尊馬將軍臨終之命送回台灣,現由故宮博物院保管陳列。”從此,國寶失傳疑案真相大白。李特撰寫《泰山唐宋玉冊疑案叢考》,刊載於1991年《山東史志叢刊》第6期。台灣《故宮文物月刊》主編張月雲女士據此文,又邀請台灣著名學者那志良,鄧淑苹、阮芝生等撰寫封禪論文,於1992年元月出版了《唐宋玉冊專輯》,向海內外介紹中國的封禪制度。
1990年11月間,李繼生根據台灣道教協會尋問泰山王母池歷史沿革及現狀的函件,連夜撰寫了考證文章,用翔實的資料論斷《山海經》所說的崑崙山就是泰山,王母池就是西王母的重要發源地。根據這一論斷,台灣道教協會組織了226人的朝拜團,來泰山舉行盛大道場活動,並年年形成定製。
1993年《泰山志》代表《山東省志》向國內外發行,被評為山東省社科成果一等獎。1994年山東省成立了“山東省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促進會”,特聘李繼生為專家組組長,對全省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蹟進行了調查,制定了可靠的保護條例和開發意見;1996年他發起並組織了 “齊長城考察隊”,獲得了豐碩的成果,轟動了國內外,受到山東省委省府的表彰獎勵,並出版了精品巨著《齊長城》;1997年10月,國家建設部與泰安市在泰山舉辦了“紀念泰山列入世界雙遺產十周年暨學術研討會”,他在大會上宣讀了重要論文《泰山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當之無愧的國山》:深入地闡述了泰山五千年的豐厚內涵,總結了當代史學家、考古學家的研究新成果,進一步確立了泰山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為宣傳泰山和弘揚中華文化進行了深層的探討。後於2000年第2期《齊魯文史》及
中國先秦史學會於同年6月出版的《杞文化與新泰論文集》刊載。
2000年,因泰山前山索道應按《泰山總體規劃》予以拆除,而泰安市不僅不拆反而違章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從而引發北京1大學4大學位著名專家學者媒體大聲疾呼:“保護泰山,拆除中天門至岱頂索道。”李繼生為保護泰山雙遺產的完整性和遺傳性及捍衛《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國家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泰山總體規劃》的可信性和嚴肅性,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坦誠地講述了泰山五千年天人合一的保護歷史,揭露泰山索索道破壞地質地貌、神聖氣氛、旅遊環境及制約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嚴重惡果。自8月30日《中國環境報》刊載記者程曉非訪談“泰山著名學者李繼生”之後,《華夏時報》、《人民日報》、《齊魯晚報》、《人民日報·海外版》、CWW國中網均轉載其論點。由此,這位知名泰山學者遭到父母官歇斯底里地“文革式”批判:“你是什麼專家,是泰安人民的叛徒、內奸、敗類”。
然而,一年之後,泰山在中央領導及全國人民的關注下,泰安的新任領導正按照《保護世界遺產公約》及《泰山規劃》的有關部門規定,對泰山進行全面整治。2003年新華社對外部主編的《中國與世界》第1期開始連載他的重要論文《泰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泰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等。
李繼生在研究泰山的同時,還結交了國內外眾多的專家學者,培養了一批研究泰山的新秀及導遊員,著名青年學者
周郢、泰山管委部分中層領導和泰安市各旅行社的導遊員都是他的學生。2001年泰安市旅遊局為規範導遊講解,出版了他的《泰山導遊詞》。
人物作品
《古老的泰山》、《泰山遊覽指南》、《東嶽神府岱廟》。
人物評價
李繼生坦率直爽、誠懇待人、淡泊名利、無私無畏,為宣傳泰山、保護泰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無愧為“泰山之子”。他雖已年過花甲,但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正孜孜不倦地與國內外學者繼續探索泰山文化與華夏文明的關係,探索東方文化對世界知識經濟的影響,繼續為弘揚泰山文化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