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義(泉州市勞動模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維義1928年1月生,1942年12月參加革命,194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飛行教員,大隊長、團長、副參謀長、副校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維義
  • 出生日期:1928年1月
  • 職業:飛行教員,大隊長、團長、副參謀長、副校長
  • 主要成就:泉州市勞動模範、市兩個文明建設醫德杯先進個人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李維義,男,泉州市急救指揮中心主任。1986年,李維義積極回響軍委決定,主動要求退伍,轉業到地方工作。李維義先後擔任泉州市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和衛生防疫站副站長,在工作中,他不計個人得失,服從大局,努力工作,乾一行,愛一行,在不同崗位上取得優異成績,做出突出貢獻,衛技人員年度考核連續六年為優秀。他因突出的業績先後獲得泉州市勞動模範、市兩個文明建設醫德杯先進個人和市直黨工委優秀黨員、學習鄧小平理論積極分子、學習白求恩創“雙十佳”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

人物事跡

“120”一開通,求救電話便不斷增加,急救中心的工作在超負荷運轉。每當發生較大的交通、工傷事故或突發事件,不論白天、夜晚或風雨交加,李維義都要趕到現場,指揮調度,並親自參與搶救,止血、包紮、心肺復甦。1997年深冬的一個夜裡,洛江區馬甲鎮新奄橋下發生一起5傷2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忙碌了一天的李維義率領值班急救人員冒雨駛向事故現場,午夜時分,寒風凜冽,雨下個不停,應急燈下隱約看見一轎車四輪朝天在近30米深的橋下,李維義連溜帶滑地衝下澗底搶救傷員,全體急救人員緊隨其後。雨水淋濕了衣服,爛泥沾滿了鞋褲,但他全然不顧,從車裡救出兩名重傷員,馬上實施心肺復甦搶救,但傷員呼吸心跳停止已久,雖盡全力,仍無法挽救其生命,他帶著沉痛的心情繼續搶救其他傷員,並以最快的速度抬扶傷員離開現場上救護車,急送醫院進一步救治,此時己是次日的凌晨3時。
1997年9月的一個晚上,國道305南安段距市區約20公里處的厝斗橋發生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傷者生命垂危。李維義趕到現場,迅速檢查傷員,“還有一人活著,抓緊設法救出!”他隨即躍上車頂,依附旁邊一清障車的吊臂,以腳用力撐頂車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傷員從破碎的駕駛室救出。傷員因嚴重的顱腦外傷和上肢骨折已處於深度昏迷和休克狀態,李維義率領急救人員立即給予止血、包紮、固定,並進行抗休克、降顱壓等急救處理,然後送醫院進一步救治。在搶救傷病員過程中,常常需要大量用血,年逾半百的李維義每次都是第一個報名,三年來他無償獻血5次。在他的帶動下,中心人員踴躍報名獻血,有三分之二同志參加過無償獻血,得到市紅十字會的表楊。李維義從管理上入手,制定一套嚴謹的科學管理方法。他緊緊抓住三個要點:實施準軍事化管理,落實規章制度,增強人員素質。他說急救中心搶救的對象都是些危重傷病員,時間就是生命,警鈴就是命令,沒有鐵的紀律,就沒有快捷、高效的急救醫療服務。因此,中心無論在指揮調度,出車搶救,還是內務衛生,物品擺設,車輛管理,甚至連穿衣戴帽都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做到整齊劃一,雷厲風行、令行禁止,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他在國家級雜誌發表學術論文8篇,出版專著一本,其中有2篇論文獲優秀論文獎。他經常深入病家或預約診察,了解病情進展,進行追蹤、隨訪、醫學觀察,掌握其診療轉歸,為患者保守秘密,鼓勵其直面現實,讓其鼓起生活的勇氣。李維義為了宣傳和普及愛滋病防治知識,還多次受聘在泉州市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和市、區有線廣播電台,進行愛滋病專題講座,接受電視諮詢服務。他撰寫了有關愛滋病防治知識的相關文章在分別在《泉州晚報》、《海峽都市報》等媒體上連載刊登30多期。李維義還是泉州市世界銀行衛IX項目HIV/AIDS/STD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導組組長,他根據實踐經驗歷時四年,十易其稿的《愛滋病及其防治研究的新進展》在福建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在全國發行。李維義主持的科研課題“泉州市院前急救系統工程研究”通過省內外專家的評審組,一致認為該研究課題居屬前瞻性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