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伊

李紹伊(1856—1912),字一齋,大竹縣觀音鎮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894年創建孝義會,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袁世凱授意胡景伊將李紹伊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紹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大竹縣
  • 出生日期:1856年
  • 逝世日期:1912年
  • 職業:革命家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
反清革命,慘遭殺害,

反清革命

李紹伊(1856—1912),字一齋,大竹縣觀音鎮人,幼年入私塾,弱冠成秀才。後就學於綏定漢章書院,深受山長劉士治影響,對清朝腐敗政治極為不滿。不久,他便邀約幾位好友入白蓮教,事敗後隱入佛門。1894年在大寨坪組織孝義會中國同盟會會員張懋隆秘密潛往大寨坪,面會李紹伊,講明時局,敦促聯絡力量,共同推翻滿清政府,建立共和。李紹伊深受鼓舞,指天盟誓,決計以生命效忠中國同盟會
1906年由肖德明、陳鳳石介紹,李紹伊正式加入中國同盟會。他與革命黨人密切接觸,並經常閱讀《民報》、《革命軍》等進步刊物,深刻理解了孫中山倡導革命的道理。1908年秦炳熊克武倡辦民軍,一同赴大竹會晤李紹伊,得與余敬臣、廖騰霄、羅漢生聚會於大寨坪,“謀先取廣安為民軍起義地”。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起義失敗,熊克武等又重上大寨坪避難。
為壯大力量,李紹伊派唐子揚、王曉臣等人在各州縣積極發展孝義會組織。至1911年川東北孝義會弟兄已增至數萬人。9月中旬,李紹伊於大寨坪豎起義旗,發布聲討清廷檄文,提出“驅逐韃虜,推翻專制政府,建立共和”等口號,正式宣告起義。義軍制定了周密作戰計畫,擬先克大竹周圍各縣,鞏固根據地,然後沿綏定北上巴州,再轉戰成都,進圖全川。
10月14日,孝義軍占領大竹城。李紹伊與縣中革命黨人協商,任命呂廷禎、鄒畏之分別擔任大竹軍政府正、副司令。之後,旋即帶領2000餘人,繞道梁山,指向綏定。路經沙河鋪時,李紹伊親自召開鄉民大會,號召大家“驅逐韃虜,反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互相救難扶危”。孝義軍占領綏定後,李紹伊派人分兵兩路,一路取道渠縣、營山、儀隴直撲巴州;一路先取江口,然後合圍巴州。義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先後攻克鄰水、墊江、渠縣、廣安、岳池、新寧、梁山等十餘州縣。“所到之處,誅殺官吏,開倉濟貧,打擊劣紳,宣傳革命,極受民眾擁護”。
不料,兩月之後兵至巴州時,卻誤中知州張又式的假投降計,有幾位首領在萬壽宮宴會上被伏兵殺害。在上萬名巡警、團勇的圍攻下,孝義軍犧牲慘重。

慘遭殺害

1912年1月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李紹伊遂令各路孝義軍停止軍事活動。5月以後,袁世凱心腹胡景伊在四川掌握軍政大權,李紹伊不願被其利用。不久,胡景伊委龍鑄人來竹任知事,李紹伊拒不承認,並當面呵斥龍鑄人:“現成、渝兩地是誰在掌權,握大權者又系誰公舉的?”胡景伊接到情況報告後,決定用武力除掉李紹伊,並捏造罪名藉以作為出兵理由。
6月底,胡景伊指派侯國治、黃金鰲等人率軍赴竹,7月中旬,川軍向大寨坪發起進攻,李紹伊指揮部隊據險防守,擊退敵人數次衝鋒。不久,敵人傳來信函,約請談判。李紹伊思慮再三,乃決計下寨,眾頭領深知敵心叵測,苦苦勸阻。李紹伊慨然曰:“如能救寨上軍民,我死何懼!”7月22日,李紹伊下寨。李修明、謝吉安等頭領趁機率隊突出重圍。李紹伊進城後,敵人威逼利誘,但他堅決不從,不幸被捕。7月23日,李紹伊在大竹南外較場英勇就義。犧牲時,李紹伊仰天長笑,大聲疾呼:“蒼天啊,蒼天,我李紹伊亦為萬民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