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萍(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

李素萍,女,漢族,1964年出生,碩士,研究員。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中國農業大學園藝系蔬菜專業學習,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讀在職碩士,獲碩士學位。1986年7月—2000年12月,在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蔬菜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2001年1月—2009年12月,在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作物所工作,任副研究員和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素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中國農業大學
  • 主要成就:蔬菜科研工作
  • 性別:女
科研成果,論著論文,主要論著,科研經歷,獲得成果,研究情況,

科研成果

自1986—2000年參加蔬菜科研工作以來,參加主持了蔬菜資源材料引進、收集、保存、創新,蔬菜新品種選育等多個蔬菜科研項目,其中參加“內蒙古地方蔬菜品種資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及利用的研究”項目,完成《內蒙古蔬菜品種資源目錄》的編寫工作並於1994年出版;育成一個菠菜新品種“內菠86—4”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參加“蔬菜種質資源繁種和主要性狀鑑定”項目,完成《中國蔬菜品種資源目錄》(內蒙古部分)的編寫工作,於1992年出版。課題於92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的“黃瓜、甘藍田間試驗觀察項目及其記載標準”項目1994年獲內蒙古技術監督局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的“辣甜椒雜一代新品種選育”課題,選育出“北星三號”、“北星七號”2個雜一代新品種,1999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參加“金紅一號”、“金紅二號”胡蘿蔔雜一代新品種選育項目,1997年獲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廳科技進步特等獎;1999獲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的“內番三號”番茄新品種選育項目,1997年獲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從2001年開始至今,參加向日葵課題後,協助主持人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共申請完成向日葵研究推廣項目13個。作為“油用向日葵雜交種和食用向日葵新品種選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項目)項目的主要參加人,選育出的油葵雜交種“內葵雜三號”2004年通過自治區品種審定,同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成果。作為“優質向日葵新品種、新技術及資源材料引進”和“向日葵農產加工型品種及資源材料引進創新與產業化”(農業部“948”項目的)的首席專家助理,執筆完成項目可行性報告、計畫任務書、實施方案,項目契約書、項目驗收報告等;負責食用向日葵新品種選育工作,選育出“科陽一號、科陽三號、科陽五號”於2007—2008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套用。這兩個項目分別於2006、2009年通過項目驗收。同時也是“863”項目“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內葵雜三號’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農業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抗病、高產、優質油葵雜交種‘內葵雜三號’中試與示範”,以及內蒙古農牧業廳第二批重大農業科技招標項目“優質油葵增產增效技術及產業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示範項目“優質油葵增產增效技術及產業化”的主要參加人,研究總結了我區向日葵增產增效的先進技術和模式化栽培方式,增加向日葵種植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農業新增純收益2 714.71萬元;油料增產可增加工業利稅395.11萬元;由於提高含油率可多產油脂1 723.75 t,獲利稅1 183.01萬元,三項合計4 292.83萬元。增加的花盤、秸稈都是良好飼料,農牧結合,提高農民收入,加之能夠改良鹽鹼地、沙荒地,具有良好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優質油葵增產增效技術及產業化”2006年獲國家農牧業豐收計畫二等獎。
執筆完成了農業部《向日葵籽商品質量》標準的制定任務。以上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家和自治區在該領域的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這個標準的制定,對於促進我國向日葵產業的健康發展,提升我國食用向日葵籽商品性和競爭力,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2007—2010年作為主持單位,承擔了國家農業行業科技專項經費項目“優質專用雜交向日葵新品種篩選及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第一參加人,執筆完成項目的可行性報告與任務書及項目的驗收報告,並進行實施;同時負責育成科陽7號及T33二個食葵雜交種,實施的四年期間,累計推廣向日葵新品種、新技術82.66萬hm2。獲綜合經濟效益163 492.66萬元。。“高產優質多抗向日葵新品種內葵雜三號和赤葵二號選育與配套技術”2008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201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向日葵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第一參加人,執筆完成項目的可行性報告與任務書及項目的驗收報告;並進行實施。篩選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的向日葵新品種,並集成和優良品種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擴大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種植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改善產品質量,增加農民的收入;建立適於不同生態區域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標準化培肥施肥技術體系和適應性節水灌溉技術體系;建立向日葵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及防控預警系統,向日葵主要病蟲害的流行規律和致病機理。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提高種植水平。項目技術成果的推廣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農民脫貧致富,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011—2015年被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聘請為“向日葵產業技術體系”配套機械崗位專家;負責項目的組織、計畫、實施。

論著論文

自從工作以來,先後在國家及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論文20多篇;參加編輯4部論著,執筆完成多個研究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和計畫任務書。其主要論文、論著如下。
主要論文
1.優質向日葵新品種、新技術及資源材料引進的必要性.2004年11月食物與能源安全戰略中的中國油料論文集.第一作者;
2.主成分分析在油用向日葵雜交種選育中的套用.2004.vol.專輯.華北農學報.第一作者;
3.硼肥對構成食用向日葵產量因素的影響.2005.vol.專輯.華北農學報.第一作者;
4.食用型向日葵雜交種主要農藝性狀的配合力研究.2007.8.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第一作者;
5.食葵主要農藝性狀的遺傳變異及相關性和主成分分析.2010.9.黑龍江農業科學.第一作者;
6.食用型向日葵雜交種主要性狀的典型性相關分析.2007.1內蒙古農業科技.第一作者;
7.食用向日葵雜交種科陽5號的選育.2009.5 內蒙古農業科技. 第一作者
8. 食用向日葵雜交種“科陽7號”、”T33”的選育.2011.2.內蒙古農業科技.第一作者
9.甜椒新品種北星3號和北星7號的選育.1999.4.中國蔬菜.第一作者
10.內蒙古自治區食用型向日葵生產現狀及對策.2002.1.內蒙古農業科技.第一作者
11.內蒙古自治區甜辣椒育種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2003.6.內蒙古農業科技.第一作者
12.保護地黃瓜栽培技術.2002.4.內蒙古農業科技.第一作者
13.食用向日葵產量、生育期、形態性狀與品質性狀的相關分析.2007.8.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第二作者
14.DNA分子標記在作物種質資源中的套用進展.2007.vol.專輯華北農學報.第三作者
15.染色體核型分析及染色體顯微分離技術研究進展.2008.4.生物技術通報.第四作者
16.內蒙古自治區向日葵產業化開發與發展建議.2004.S1.內蒙古農業科技.第二作者
17.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油用向日葵品質選育中的套用.2001.vol.16.華北農學報.第五作者
18.內蒙古向日葵生產現狀及前景展望.2003.vol.18華北農學報. 第五作者
19.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向日葵發展優勢與對策.2003.5.內蒙古農業科技.第四作者
20.澳大利亞農業發展對我國農業的啟示.2005.4.內蒙古農業科技. 第四作者
21.澳大利亞農業與向日葵生產、科研現狀.2006.3.內蒙古農業科技.第四作者

主要論著

1.《內蒙古蔬菜品種資源目錄》1994年出版。
2.《中國蔬菜品種資源目錄》上冊.1992年出版。
3.《中國蔬菜品種資源目錄》下冊.1998年出版。
4.《向日葵技術100問》2010年出版。

科研經歷

2011—2015年被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聘請為“向日葵產業技術體系”配套機械崗位專家;
2009—2010年參加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向日葵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2007—2010年參加國家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優質專用雜交向日葵新品種篩選及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
2006—2007年參加國家“948”項目“向日葵農產品加工型品種及資源材料引進創新與產業化”;
2003—2005年參加國家“948”項目“優質向日葵新品種、新技術和資源材料引進”;
2004—2006年參加國家成果轉化項目“抗病高產優質油葵雜交種“內葵雜三號”中試與示範”;
2003—2005年參加國家“863”項目“向日葵新品種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
2001—2005年參加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優質油葵增產增效技術與產業化”;
2001—2002年參加農業部標準項目“向日葵品質質量標準制定”;
2001—2003年參加自治區科技廳攻關項目“油用向日葵雜交種選育和食葵新品種選育”;
2003—2005年參加自治區農業廳豐收計畫項目“優質油葵增產增效技術與產業化”;
1995—2000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項目““金紅一號”、“金紅二號“胡蘿蔔雜一代新品種選育”;
1993—1997年主持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項目“新特蔬菜新品種引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良種繁育技術研究”;
1986—1992年參加國家七五、八五項目“蔬菜種質資源繁種和主要性狀鑑定(內蒙古部分)”。

獲得成果

2008年“高產優質多抗向日葵新品種內葵雜三號和赤葵二號選育與配套技術”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
2006年“優質油葵增產增效技術及產業化”獲國家農業部豐收計畫二等獎,排名第六;
2004年“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與利用”獲國家科技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級本;
2006年“北星七號”甜辣椒雜交種選育與套用”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
2002年“油用向日葵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套用”獲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科技承包特等獎,排名第五;
1997年“金紅一號”、“金紅二號“胡蘿蔔雜一代新品種選育”獲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第十;
1997年“內番三號番茄新品種選育”獲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十;
1994年“黃瓜、甘藍田間試驗觀察項目及其記載標準”獲內蒙古技術監督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2010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09年被內蒙古科協推薦為“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
2000年獲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廳先進工作者;
2010年被聘請為內蒙古自治區現代農牧業產業科技服務體系“向日葵產業”首席專家;
2011年被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推薦為“草原英才”工程培養高層次人才。

研究情況

(包括與地方、基地、企業的合作)
通過國家的“948”項目、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國家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國家成果轉化項目和國家“863”項目,我們與全國向日葵主產省市的農科院(黑龍江農科院、遼寧省農科院、吉林市農科院、新疆農墾農科院)以及巴彥淖爾市農牧科學院、赤峰市農牧科學院進行合作,研究向日葵育種技術、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和病蟲草害的防治技術。與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黑龍江農業技術推廣站、寧夏農業技術推廣站、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合作、巴彥淖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以及巴彥淖爾市前旗、五原、臨河市、杭後農業技術推廣站合作進行向日葵新品種、先進栽培技術的套用推廣工作。從2004年開始與包頭呱呱叫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在包頭市固陽縣建立油葵生產基地,推廣內葵雜三號油葵5.3萬畝。與安徽省華泰集團公司合作,為洽洽瓜子在五原、前旗、杭後建立食葵原料生產基地50萬畝。
通過國家“948”項目,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派訪問學者在美國農業部北方作物研究中心向日葵育種分中心進行過學習和資源材料的交換。自2003年到現在先後從該中心引進高油資源、抗病資源、CMS資源材料88份。從美國2000種子公司引進食葵雜交種22個,並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選出5個好的食葵雜交種。2006年7月該公司的董事長Jay Schuler來我院進行訪問,並對我院育成的向日葵雜交種很感興趣,初步達成了進行向日葵資源材料互換的協定。
2005年3月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向日葵課題的本人與其他3位同志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農學院、澳大利亞太平洋種子公司進行考察訪問,並進行了相應的學術交流。從澳大利亞太平洋種子公司引進10多份油葵雜交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