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梅

李紀梅

李紀梅,女,1986年出生於河南杞縣,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原開封教育學院)語文教育專業2006屆優秀畢業生,後通過專升本進入黃河科技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學習(2006—2008年)。本科畢業後,先後在《天下豫商》《河南詩人》等編輯部從事記者、編輯工作。2012年9月進入雲南大學攻讀取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業期滿之際被推薦碩博連讀,並於2019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攻讀碩博期間,曾三次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兩次獲得研究生省政府獎學金,以及雲南省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第二屆西部文學獎·評論獎、第九屆雲南省高校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雲南省級三好學生等榮譽。現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文法學院教師。

李紀梅以筆名紀梅出版詩學評論集一部,發表論文40餘篇,詩歌若干,總計40餘萬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紀梅
  • 出生地:河南杞縣
  • 出生日期:1986年
  • 畢業院校:黃河科技學院
出版著作,發表文章,訪談文章,詩歌作品,學術活動,

出版著作

1.《情緒的啟示》,獨著,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發表文章

1.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詩城市人形象抒寫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2019年3月;
李紀梅
李紀梅
2. 《“在風景中成為風景”:旅途中的自我身份認同》,《新詩評論》,總第2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11月;
3.《“變幻的靈魂”與分裂的抒情——讀小紅北詩歌》,《作家》,2019年第7期,2019年7月;
4.《“自我的詩歌”與“精神的詩歌”——陳東東詩歌中主體性嬗變路徑探析》,《東吳學術》,2016年第6期,2016年12月;
5.《自然的肉身:知覺、時間和表達——讀青小衣詩歌》,《作家》,2016年第9期,2016年9月;
6.《今天我們該如何憶述故鄉——讀張文斌組詩<南歌子>有感》,《作家》,2016年第3期,2016年3月;
7.《主體性的隱在表達——閱讀李森組詩<春水>》,《作家》,2014年第1期,2014年1月;
8.《西域“采玉人”——讀耿占春新疆組詩》,《名作欣賞》,2012年第11期,2012年11月;
9.《泛娛樂時代的文化》,《山花》,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
10.《看他們的身影,投映在歷史的天空——閱讀赫爾岑和他的朋友們》,《世界文學》,2014年第1期,2014年1月;
11.《“我將淨化你作為凡軀的笨重”——讀魚禾<情意很輕,身體很重>》,《中國藝術報》,2011年5月13日,第8版;
12.《<新疆詞典>:穿透風景的凝視》,《西部》,2018年第6期,2018年11月;
13.《建構一種“廣義的詩學”——耿占春的思想和寫作》,《桃花源:<常德民生報>詩歌副刊》,2018年第1期,2018年3月;
14.《鄉村、城市與現代生活的詩意聯繫》,《雲南日報》,2018年1月9日,第12版;
15.《反現代性的餘暉、靈暈和幻影——讀袁東英詩歌有感》,《作家》,2017年第10期,2017年10月;
16.《“自我的詩歌”與“精神的詩歌”——陳東東詩歌中主體性嬗變路徑探析》,《讀詩》,2017年第3卷,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10月;
17.《“看天染藍了我的眼睛”——汪曾祺新詩中的色彩和風格》,汪曾祺著、徐強編:《自畫像》,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
18.《地域性與時間感:“自我定義”何以有效?——借張偉鋒詩歌談起》,《邊疆》,2017年第2期,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5月;
19.《“疼痛是一種燃燒”——秀枝詩歌中的深度構造》,《作家》,2017年第5期,2017年5月;
20.《“看天染藍了我的眼睛”——汪曾祺新詩中的色彩和風格》,《學問》,2017年第1期,2017年2月;
21.《在凝視中深化——讀沈葦新疆詩歌》,《作家》,2017年第1期,2017年1月;
22.《“批評是一個道德問題”》,《名作欣賞》,2016年第12期,2016年12月;
23.《一隻馬蜂的精神分析——讀黃紀雲詩歌》,《詩建設》,2016年夏季號,作家出版社,2016年8月;
24.《“寫微不足道的事物,順便將黑暗沉吟”——讀呂德安》,《詩書畫》,2016年第3期,2016年7月;
25.《修辭的誘惑與思想的激情——試談耿占春的寫作》,《讀詩》,2016年第2卷,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6月;
26.《建構一種“廣義的詩學”——耿占春的思想和寫作》,《詩建設》,2015年冬季號,作家出版社,2016年3月;
27.《從“果園”到“屋宇”——探詢李森詩歌中的“自然”空間和開顯路徑》,《邊疆文學·文學評論》,2016年第1期,2016年1月;
28. 《<新疆詞典>:穿透風景的凝視》,《東京文學》,2015年第12期,2015年12月;
29. 《修辭的誘惑與思想的激情——耿占春的寫作》,《詩書畫》,2015年第4期,2015年12月;
30.《<新疆詞典>:穿透風景的凝視》,《民族文匯》,2015年第5期,2015年5月;
31.《主體性的隱在表達——讀李森組詩<春水>》,段炳昌 張檸主編:《詩的還鄉》,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4月;
32.《“語言中”的主體》,《詩建設》,2015年春季號,作家出版社,2015年4月;
33.《修辭的誘惑與思想的激情》,《創作與評論》,2014年第5期,2014年5月;
34.《情緒的啟示——閱讀桑克詩歌》,《名作欣賞》,2013年第11期,2013年11月;
35.《他們在寂靜的遠方祈禱——圖瓦民歌兩首》,《詩品》,總第2卷,中國戲劇出版社,2013年10月;
36.《帕斯:石與花之間》,《西部》,2013年第10期,2013年10月;
37.《赫爾岑:無處安放的良心》,《東京文學》,2013年第7期,2013年7月;
38.《小說敘事:史詩的和自傳的》,《伊犁河》,2013年第2期,2013年3月;
39.《茨維塔耶娃:天鵝已飛走》,《詩江南》,2012年第6期,2012年12月;
40.《新疆,伊犁……請讓我做你的養女》,《西部》,2012年第11期,2012年11月;
41.《“如果沒有記憶,也就沒有事實”》,《西部》,2012年第10期,2012年10月;
42.《曼德爾施塔姆:爬上鐘塔的孩子》,《西部》,2011年第12期,2011年12月;
43.《阿赫瑪托娃:活下來,寫出來》,《西部》,2011年第2期,2011年2月;
44.《米沃什:穿越歷史到自然》,《延河》,2010年第11期,2010年11月;
45.《一個人的修辭學》,《延河》,2010年第8期,2010年8月;
46.《恰達耶夫:驃騎兵與歷史哲學家》,《西部》,2010年第8期,2010年8月。

訪談文章

1.《關於“失去象徵的世界”及其他》,《西部》,2017年第2期,2017年3月;
2.《“寫作的合法性問題是我在意和關注的”》,《名作欣賞》,2016年第12期,2016年12月;
3.《誠實是唯一的武器》,《詩歌世界》,2016年第2期,2016年8月;
4.《關於“失去象徵的世界”及其他》,《新詩評論》,2012年第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詩歌作品

1.《然而我認識他》《車過湘黔交界》,江漢大學現當代詩學研究中心:《21世紀兩岸詩歌鑑藏》(戊戌卷),東方出版中心,2019年1月;
李紀梅
李紀梅詩歌作品
2.《然而我認識他(外二首)》,《東京文學》,2013年第4期,2013年4月;
3.《然而我認識他》,《西部》,2013年第2期,2013年2月;
4.《這不是懷念》,布拉格:《布拉格時報》(中文版),2012年第10期15版,2012年8月8日。

學術活動

1.2012年6月19日至20日,赴新疆烏魯木齊參加由新疆作協和《西部》雜誌社聯合舉辦的“新疆青年小說家高級研修班”座談會,席間發言分別刊發於《西部》雜誌官方部落格與《伊犁河》雜誌2013年第2期;
2.2012年6月21日至25日,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參加由《西部》雜誌社主辦的“2012伊帕爾汗芬芳之旅”文學採風活動,會後撰文刊發於《西部》雜誌2012年第11期;
3.2012年8月10日至30日,值中德建交40周年之際,隨“中國詩人歐洲行”團體赴德國參加“波茨坦中國周”活動,同時赴匈牙利、奧地利、捷克等國參加十餘場詩歌交流活動,並有詩作刊於《布拉格時報》(中文版);
4.2012年9月25日至29日,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參加“第二屆西部文學獎頒獎典禮暨金秋伊犁筆會”,同期參加“2012‘文化伊寧’座談會”,席間發言收錄於《西部》雜誌2013年第2期;
5.2013年6月19日,參加由雲南大學中國當代文藝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中華文藝復興論壇”並作現場發言;
6.2013年12月20日至24日,赴雲南騰衝參加由雲南大學中文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李森詩集《屋宇》研討會”並提交學術論文;
7.2014年3月22日至26日,赴雲南大理參加第八屆“天問”詩歌藝術節;
8.2014年4月25日至27日,赴河南沁陽參加第二屆神農山詩會;
9.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參加由雲南大學中國當代文藝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中華文藝復興論壇”並作現場發言;
10.2015年3月15日至17日,赴雲南大理參加第九屆“天問”詩歌藝術節;
11.2015年4月17日至19日,赴江蘇常熟理工學院參加由《東吳學術》雜誌社主辦的“當代文學史研究的方法與問題——師生對話會”;
12.2016年7月5日至10日,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參加由新疆四師文聯主辦的“內地作家看四師”採風活動;
13.2016年9月2日至5日,赴雲南昭通參加由《詩刊》社主辦的“一帶一路詩歌之旅·雲南青年詩人研討會”,提交學術論文並作現場發言;
14.2016年12月10日至13日,赴浙江烏鎮參加由《詩建設》雜誌社主辦的第二屆《詩建設》詩歌獎頒獎活動,同期參加“詩歌的主體與歷史語境”研討會並作現場發言;
15.2017年5月20日,赴昆明楊林參加中信·嘉麗澤“去飛機場有多遠”詩詞酒會並作現場發言;
16.2018年4月1日,於昆明大象書店參加“詩意漂移·‘漂移叢書’發布會”並發言;
17.2018年7月10日至20日,參加由《邊疆文學》雜誌和《滇池》雜誌聯合主辦的“雲南青年詩人聯展”討論會,對投稿的數百位詩人作品進行初評與終評,並為勝出的數十位詩人撰寫作品點評。點評與討論紀要分別刊發於《邊疆文學》雜誌2018年第9期和《滇池》雜誌2018年第9期;
18.2018年11月8日至10日,參加由雲南大學文學院、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雲南大學中國當代文藝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華文藝復興論壇暨當代文學創作與新文學傳統”研討會並作現場發言;
19.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赴雲南晉寧參加由昆明市文聯主辦的“2018年昆明青年批評家培訓班暨昆明文學研討交流會”,同期參加“都市文學與文學批評主題交流”及“長篇小說《金縷曲》首發研討會”並作現場發言。
社會評價
從阿赫瑪托娃到茨維塔耶娃,從別林斯基到別爾嘉耶夫,80後青年作家紀梅有關俄羅斯知識分子的系列評論出手不凡,銳氣而有鋒芒。這些文字有著隨筆的可讀性,思想的清晰表述,以及對愛與悲憫、良知與正義的召喚,飽蘸體溫和情感強度。通過悲劇命運的描述來重塑俄羅斯知識分子的精神肖像,是一種“他者自我化”的寫作,同時實踐著赫爾岑所說的“寫作就是一種祈禱”的忠告和要求。《恰達耶夫:驃騎兵與歷史哲學家》是“俄羅斯系列”的開篇之作,作者用真切、率性的筆觸將恰達耶夫“在人們沉睡的時候,喚醒了眾人”、甚至“贏得敵人的尊敬”的思想之力量傳遞給了我們。西部文學獎獎給年輕的紀梅,獎給一篇處女作,其實是獎給寫作的可能性,以及文學的遠景和願景。
——第二屆“西部文學獎·評論獎”頒獎詞
從青年詩歌批評家紀梅的文字中,我發現了她打撈記憶碎片的激情,這種激情是技術批評、修辭批評所缺少的。……面對記憶碎片中散發著的窒息氛圍,有人逃離,有人面對,有人將其化為審美。紀梅是勇敢面對的。這無疑是一種胸襟,一種坦誠面向歷史對白的胸襟。
——節選自李森《打撈記憶碎片中的苦難隱喻——青年批評家紀梅印象》(刊於《名作欣賞》2016年第12期)
除了將文本置於更寬廣的社會歷史語境中進行闡釋的能力,紀梅特別喜歡和擅長為她所描述的各種思想論爭在歷史語境下勾畫出一幅幅清晰的文學性的個人肖像,她不僅評析筆下人物的思想、觀念,闡釋其經典文本,也考察這些觀念、話語與他們的生活世界之間的關係。通過這些“不合時宜的人們”,我們看到的不是抽象概念與思想紛爭的一般討論,而是對思想的發生學的描述,是對產生了這些觀念的社會場景的勘察,也是對觀念史與社會史及個人生活史之間聯繫的深度呈現。
——節選自耿占春《看他們憂鬱的面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