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綱

李立綱 男 雲南民族大學政治系畢業,政治學學士學位,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社會學研究,有深厚的學術理論功底和豐富的研究實踐經驗。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社會政策、社會關係與社會問題、社區發展。現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立綱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雲南民族大學
  •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
工作事跡,相關文章,

工作事跡

主要研究經歷和學術興趣分若干方面簡述如下:
一、漢民族研究與中華民族史研究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漢族研究的冷談和忽視,尤其是國內學術界在對民族研究的不合理"分工"上(漢族著重被社會學研究,而少數民族則由民族學研究)存在著的嚴重的學術偏見,認為這是民族學(人類學)只研究"落後民族"(即所謂"原始民族"、"無文字民族"、"野蠻民族"、"少數民族")西方人類學傳統的一種反映。從而形成了中國的民族研究中的一個怪現象:民族學只研究中國56個民族中的55個,而唯獨不研究其中的1個,還是最大的1個——漢族。這種不正常的狀況,一方面是西方人類學傳統在中國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國內本身的因素來看,這是歷史上的大漢族主義在民族研究領域中的隱約表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內再次有學者提出民族學(人類學)也應研究漢族的呼籲,參與了這一研究。與此一內容相關的,是對“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及其內涵的探討,並出席了三次海峽兩岸史學家編撰中華民族史研討會。這一研究領域開始於80年代末止於90中期。曾出席了漢民族領域的多次學術會議(其中3次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撰寫了這方面的學術論文及相關文章。
《主體民族與大漢族主義》、《漢族學初論》、《漢語與漢民族的發展》、《為何沒有漢族史、中華民族史?》、《漢族研究,大勢所趨》、《一部名符其實的<中國語文>》、《漢族與中國文化》、《經濟體制改革與漢族傳統生育觀念》、《漢族與中華民族史研究散論》、《<中華民族史>開始編撰》、《<史記>、<漢書>、<後漢書>在民族史撰述上的成就及其歷史意義》、《民族學研究少數民族——一種不合適的研究分工》、《不斷豐富的中華史》、《秦漢時代的新年習俗》、《談歷史學與民族學的關係》、《中國歷史文獻學取得了哪些成就》、《漢代史學與政治關係談》、《漢族年節祭會》(《中國各民族年節祭會在事典》中的漢族部分)、《怎樣理解<史記>的“成一家之言”?》。
二、民族文化與社會研究
曾參與雲南民族辭典的編纂,和專項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有:《民族社會學:理論或方法——一個思考提綱》、《民族·體育·社會——傳統體育研究的意義和價值》、《試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意義和價值》、《試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方法》、《雲南少數民族傳統之一——摔跤》、《歷史上的雲南民族情況及其境內百越民族》、《<嶺外代答>與百越民族社會生活習俗》、《白族<火燒松明樓>與漢族<孟姜女哭長城>的初步比較研究》、《媽祖·海神·中國文化——媽祖信仰與中國文化傳統》。
三、馬克思恩格斯人類學社會學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有:《馬克思恩格斯人類學編年史》、《馬克思恩格斯人類學史的前期過程》、《馬克思恩格斯人類學史初讀》、《現實的人與理想的社會——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社會反常現象的社會批判——馬克思<珀歇論自殺>》。
四、社區問題和城鎮化研究
對社區的研究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城市社區,一是雲南邊境社區。在兩方面都進行過大量調查。結合“社區”概念從西方到中國,以及這一概念內涵在一百多年的演變,結合對當代中國社區建設的意義作了一定的探討。在雲南城市化問題方面主持雲南省“十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雲南城鎮化研究》。並參與“西部大開發雲南行動計畫”城市化問題研究,與建設廳合作完成“二十一世紀初雲南城市化問題研究”,其主要分析、結論和數據被省委省政府的關部門採納。論文《城市居民社區的社區資源共享》(與谷禾合作)一文獲昆明市五華區“2000年度文明社區建設暨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有如下一些研究成果:
《社區資源的獲得》、《理解社區資源》、《城市居民社區的社區資源共享》(與谷禾合作)、《社會工作者參與城市住宅小區管理的趨勢問題》(與劉江明合作)、《滕尼斯社區概念與當代中國社區發展》、《雲南邊境社區管理研究》、《雲南主要邊境口岸發展研究》、《二十一世紀初雲南城市化問題研究》(與省建設廳合作)。
五、流動人口與社會問題研究
在研究中運用了一些社會學特有的分析方法。比較有特色的是從跨國境角度研究流動人口,以及分析框架的提出。我提出和初步運用的雲南跨境民族研究的分析框架受到重視和肯定。主要成果有:
《小勐拉的中國人》、《人口遷移與性別角色》、《加強雲南沿邊口岸管理,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穩定和繁榮》、《論沿邊口岸建設與跨國界民族的共同繁榮》、《跨境民族的社會互動研究——雲南跨境民族研究的一種分析框架》。
六、社會學理論、社會考察及相關研究
社會學研究的對象比較龐雜,同時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結合中國實際進行社會學研究,是中國社會學研究者必要的認識前提。除上述對社區、城鎮化、流動人口等問題的研究外,還結合著進行理論的分析。《我省對外開放與區位優勢研究》一文獲昆明市人民政府“1979-1993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有以下成果:《全球化視野中的社會時空結構》、《開創發展新曆程,堅持發展硬道理》、《我國社會發展觀和重要變化》、《從我國制定五年和中長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看發展觀的變化》、《“十五”計畫<綱要>的制定與民主政治的發展》、《香港的社會發展及其特點——一些片斷的考察》、《赴香港出席“國際社會工作者聯會”的情況》、《雲南社會學簡況》、《雲南社會學學會簡介》、《歷史的啟示與現實的選擇》、《徐霞客滇游日記經濟和社會資料輯要》、《“五·四”運動在中華民族現代化歷程中有什麼意義和作用》、《中國的現代化需要發展社會科學》、《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社會學》、《雲南省社會學學會一九九二年學術年會綜述》、《“三個代表”的提出是與時俱進的典範》、《我省對外開放與區位優勢研究》。
七、西方(國外)社會學史研究和教學
從2001年以來,受聘到雲南大學和雲南民族學院講授:《國外社會學理論》(為本科生講授)、《西方社會學史》(為碩士研究生講授)兩門課程。

相關文章

李立綱,谷禾:城市居民社區的社區資源共享
這要作一點必要的解釋:社區資源是社會資源的一部分。但不是所有在社區內的社會資源都是社區資源,而是只有那些能夠為一個社區“掌握、支配和動員的社會資源”才是社區資源。如果不能為一個社區“掌握、支配和動員的社會資源”,雖然此資源就在該社區之內,也不是社區資源。當然,有一部分社會資源,在當前不屬於社區資源,因為它不能為一個社區“掌握、支配和動員”,但到了一定的時期,這種社會資源能夠為社區所“掌握、支配和動員”,它便由潛在的社區資源成為現實的社區資源。在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原來被一些單位或社會其它部門掌控的社會資源,相當一部分已經或將轉移到社區來,由社區來支配,或可以由社區來動員運用。如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改革,產生的大批下崗職工以及更多的社會保障方面的問題,以及今後必然出現的其他下崗、失業、待業等就業問題,相當一部分將由社區或社區的就業中心一類社區組織來承擔和處理。又如社會救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許多工作,也將逐步地轉移到社區來。又如在社區教育、社區文化、社區政治、社區經濟等方面,社區也將承擔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也就是說,許許多多過去不是或不能由社區出面開展的活動,將逐步變為由社區或以社區為主來開展。社區掌握、支配和動員的社會資源將會越來越豐富,手段和形式也會更加多樣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