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軒

李穆軒

李穆軒,河南盧氏人,教育名家,清末秀才、關學“清麓”學派傳人。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穆軒
  • 出生地:河南盧氏縣 
  • 出生日期:1880年 
  • 逝世日期:1953年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李穆軒 1880年出生於河南省盧氏縣,辛亥革命後,慕名來到陝西三原清麓書院,拜“清麓學派”第二代傳人牛兆濂為師,並接受牛兆濂衣缽,成為“清麓學派”第三代傳人。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久臥病榻、憂國憂民的牛兆濂囑咐李穆軒前往西府地區治學, 1943年,李穆軒來到鳳翔,先後辦起鳳鳴書院和陵陽書院,自己擔任總教,並受邀擔任宗銘書院主講。
在鳳翔這三所書院任教期間,李穆軒推崇北宋大儒張載的“四為”和“六有”思想,教育學生立身、立言、立德,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他本人格外注重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引得四方求學者云云而至,以至於校舍都容納不下,於是,各地紛紛設立書院,邀請李穆軒輪流講學,答疑解惑,他每到一處,當地人都爭相前往,一睹他的風采。
李穆軒在寶雞的十餘年間,埋頭理學,苦讀躬行,足跡遍布西府大地。他推崇炎帝、周公、燕汲、張載等寶雞歷史名人的文化理念,並勉勵自己“為天地存正氣,為聖賢做功臣,奉父師之遺訓,守中華之典禮”。這期間,他為西府地區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之人,如一代名醫李仁庵,婦科名醫焦生祥,被譽為寶雞“農民書法家”的梁伯載,以及“清麓學派”第四代傳人、《炎帝陵碑記》作者史道明等。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新式教育的普及,書院日漸衰落。李穆軒告別了教書生涯,買田躬耕,或吟於郊野、浩歌林泉,或與農夫閒談耕種豐收、與退役的官兵討論險阻要塞,生活過得怡然自得。同時,他致力於整理自己多年來的書稿,其中,《養蒙正教》《李氏宗譜》《庇蔭軒存稿》等書稿至今猶存。

軼事典故

李穆軒是西府大儒,在寶雞地區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並留下了許多與教育有關的故事。
辛亥革命後,河南盧氏人李穆軒慕名來到陝西三原縣的清麓書院,拜牛兆濂為先生,學習程朱理學。李穆軒好學多才,傳承了牛兆濂的衣缽,成為“清麓學派”第三代傳人。牛兆濂彌留之際,叮囑李穆軒:“三輔文脈漸趨式微,西府文曲逐盛,‘清麓’四代傳人應在西府尋得。”
1942年,張載的二十五世孫張根正去拜祭牛兆濂,極力邀請李穆軒到鳳翔講學。第二年,63歲的李穆軒來到鳳翔王堡村,協助當地鄉紳創辦了“鳳鳴書院”,後來又在塔陵村協助創辦了“陵陽書院”。李穆軒在鳳鳴書院和陵陽書院裡擔任總教,給學生教授清麓學派的知識。李穆軒言行一致、學識豐厚,教學富有魅力,每到一處,當地人爭相前往,目睹他的風采、聽取他教授的知識。
其中,李穆軒與“宗銘書院”頗有故事。清光緒年間,鳳翔縣城北街就有宗銘書院,李穆軒恩師牛兆濂就曾在那裡講過學,辛亥革命以後書院荒廢了。李穆軒來鳳翔的第二年,宗銘書院被當地賢達重建,誠邀李穆軒擔任主講。李穆軒在宗銘書院一講就是5年時間,這5年裡,李穆軒尋找程朱理學與張載關學的共同點,使其相得益彰。李穆軒推崇張載的“四為”和“六有”,教育學生立身、立言、立德,關心社會,積極進取,為社會和諧進步作貢獻。李穆軒的才學人品,使宗銘學院成為當地學子的學習佳地,四方學子紛至沓來,求學的人多到校舍都無法容納。
李穆軒在西府地區講學十餘年,引領了當地人讀書求學的風尚,鳳翔、岐山、寶雞地區的鄉紳名流紛紛在當地設書院,邀請李穆軒輪流前來講學。如靈山“靈麓精舍”、賈村塬“賈村學舍”、周公廟“卷阿學社”等,都留下了李穆軒的身影和風采。李穆軒講學時,推崇炎帝、周公、燕伋、張載等寶雞歷史名人的文化理念,並勉勵自己“為天地存正氣,為聖賢做功臣,奉父師之遺訓,守中華之典禮”。
1953年,李穆軒病逝於宗銘學院,下葬那天,上百人默默排成長長的隊伍,護送著這位西府大儒的靈柩。隊伍中有親屬、學生,還有從各地趕來的百姓,可見西府人對李穆軒的尊重和愛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穆軒在西府大地培養了一批傑出人才,如一代名醫李仁庵、書法家梁伯載、“清麓學派”第四代傳人史道明等。李穆軒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師者,他的名字至今仍在西府大地上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