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高級工程師,1955年11月出生。1989年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陳志華、樓慶西教授共同組創“鄉土建築研究組”,目的在於對我國鄉土建築進行研究,對於鄉土建築遺產予以保護。此後,她和陳、樓教授每年帶著清華大學的學生上山下鄉,對古村落進行調研,對老建築進行測繪,形成研究成果,並對一些古村落制定搶救保護規劃,打響了一場“鄉土保衛戰”。其目的並不單純限於古建,還在於建築所記載的我國百姓的歷史、文化。
陳志華曾形容其最初“
團隊”為“兩個
老漢一個姨”,“兩個老漢”即指他和樓慶西,那個“姨”則為他兒子的同學——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秋香。因陳志華教授現已年過八
旬,一隻眼睛失明,所以在鄉土考察中他總是把李秋香當成“眼睛”和
拐棍。如陳志華這樣描述自己被兩人攙扶著慢慢前行的情景:“鄉下的路高高低低,她(李秋香)總是攙著我,連幾步台階都不讓我自己走。過南方那種
板凳式的木橋,她(李秋香)總是在前面當拐棍,叫我扶著她(李秋香)的肩膀,慢慢一步一步地走。”他開玩笑地說,“這倒像舊時代賣唱的,姑娘牽著
瞎子,瞎子拉著
胡琴,姑娘唱著哀怨的小曲,不過我們情緒很快樂。沒有一絲哀怨。”
目前因鄉村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大,散落在偏僻
封閉、交通不便的鄉野之地的
古村落正面臨著滅頂之災。因此陳志華、樓慶西、李秋香三人小組為保護
鄉土古建除與時間賽跑、抓緊鄉土古建調查外,所能做的事就是建議管理部門將一些保存完整的村落列為
文物保護單位,並立即著手普查、評價、遴選、立項保護。與此同時,他們還把田野調查分類整理,結集出版,予以出書搶救。
20多年前,
中國城市化大潮波濤涌動,
建築設計隨之進入空前的繁榮期,很多建築師紛紛下海。30歲的李秋香,選擇了與她的老師陳志華、樓慶西教授一起帶著學生,在“
淘金”的人潮流向城市之時,他們卻開始“
上山下鄉”。他們的工作需要四處跑,可走的不是
馬路,而是機耕路。如果下雨,爛泥很深,
蹦蹦車開不動,只能下來推。如果不下雨,則漫天
黃土,煙塵漫漫。有一回他們前面一輛車在路上揚起
煙塵瀰漫,忽然間路上煙塵沒了,大家反而納悶起來。待仔細一看,原來前面那輛車掉進河裡去了,幸好
河床是
乾涸的。
這20多年中,李秋香的
足跡踏遍了大半箇中國,先後到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陝西、山西、河北、四川等省、區,深入調查過70餘座村、鎮,並且還到雲南、新疆、貴州等地區參觀過一些鄉土建築。調查研究一座村、鎮的自然環境、歷史、經濟、文化、
民俗和它們的規劃,村、鎮中的
寺廟、
祠堂、
住宅、
商店、
亭、
廊、
橋等各類建築的形態,包括它們的結構、布局、形制、外貌、裝飾等。為了真正認識一座村、鎮和它們的建築,必須了解生活於其中的百姓,去了解他們的勞動、生活、習俗、感情、信仰,即他們全部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從而深入地發現他們所創造的並生活於其中的鄉土建築的歷史、藝術價值。
主要著作
《楠溪江中游鄉土建築》(合著)1992年出版。
《諸葛村鄉土建築》(合著)1996年出版。
《諸葛村》(合著)1999年出版。
《新葉村》1999年出版。
《流坑村》(合著)2001年出版。
《郭峪村》(合著)2001年出版。
《關麓村鄉土建築》(合著)2002年出版。
《石橋村》2002年出版。
《中國村居》2002年出版。
《文教》(合著)2007年出版。
《住宅上、下冊》(合著)2007年出版。
《梅州市梅縣區三村》(合著)2007年出版。獲2008年“中國建築第一屆圖書獎”。
《十里舖》(合著),2007年出版。
《村落》(合著)2008年出版。
《丁村》2007年出版。獲2007年最美書獎。
《培田村》2008出版。
《
鄉土建築遺產保護》2008年出版。獲2009年100本好書獎。
《堯壩場》200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