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銓(商人)

李秉銓(商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秉銓 字鑒平。生於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卒於公元1914年(民國三年),一生經歷了清朝五個帝王及至民國。為人忠厚,早年當過布店學徒和夥計,後來自家經營布店,生意逐漸做大,以經營布匹力主,兼營南北京雜,商號招牌“恆昌”人稱李恆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秉銓
  • 出生日期:1829年
  •  字:鑒平
  • 特點:為人忠厚
人物簡介,李秉銓與通津橋,李秉銓故居,

人物簡介

李秉銓出身壽寧縣修竹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背井離鄉來三沙一間布店當學徒,由於聰明伶俐、勤學苦幹,很受老闆賞識;三年出藝後,留在店當一名夥計,經常替老闆到福州溫州、上海各地採購貨物,為人誠實可靠,業務也很熟悉,受各方器重,後來老闆年老收盤,該店就歸他繼續經營,並給布店起了“李恆昌”商號,取其永恆昌盛,經營數年後“李恆昌”商號很快就紅起來,當時福寧府各縣沒有公路,商品都是靠僱工運,運費很費,而三沙海運便利,貨價合宜,附近布店都來向他批發,所以生意愈來愈大。後來他在寧德三都,福安賽岐等地,都開設了“李恆昌”分店,成為福寧府五縣綢緞布匹的大行家,最後還在上海開設布莊,在福州開設錢莊。在不到二十年時間裡,他成為福寧府最大的商富,人們也因此將他稱為‘李百萬“,“恆昌李”了。

李秉銓與通津橋

始建於700年前閩浙要道上的霞浦楊家溪通津橋,橋樑由400根巨大石板仿木接榫構架而成,獨具匠心。據史料介紹,通津橋郡舉子赴試者必經此橋,顧名通津橋;唐宋時期以來,該橋就為閩浙古道要津。自古以來,美景造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霞浦通津橋也記載著古代石橋悠久的歷史。民國初年,通津橋被山洪衝垮幾跨後,富商李秉銓聞訊後,就慷慨解囊獨資修復此橋。
解放前的長溪中心國小(現在實驗國小),創建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一九O五年)當時,因為沒錢建校,發起募捐,那時新學未興,社會上都是私塾,民眾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學堂,應募者寥寥無幾,沒想到這位三沙的李百萬,就一筆捐下了銀元一千元。學校的六間大教室和許多宿舍,都有是這筆錢興建成起來的。李百萬是實小創辦人,也是福寧府五捐資興學的第一人!李百萬捐資辦學被寫入實小校史,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這正是:莫言世事盡滄桑,有利人民情誼長。百萬不知何處去,千元猶自永流芳!

李秉銓故居

李秉銓故居在霞浦縣三沙鎮中心村李厝巷,大約建於清鹹豐年間。距今己有一百多年。原分前後兩座,各自獨立,前後相一條小巷,前座規模大於后座。由於歷史滄桑,民國以後。前座曾經數易其主。如今有部分輾轉仍歸李氏後裔有,被改建成新式樓房,成為沿街店麵店。其后座除兩前廂房被改建外,基本保持原貌。房屋為土木結構,牆體系用三合土夯而成,俗稱金包銀,縱深約20米,寬約15米,典型的南方民居建築,石板構成高大的門框,大門之內為迴廊、天井、中廳、後廳以及左右廂房,仍有李氏後人居住其中,故中堂上依然懸掛著李公之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