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文化園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城東南的青山西麓。唐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將他葬於城南龍山東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傳正與時任當塗縣令諸葛縱合力遷葬於與龍山相對的青山。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白文化園
- 地理位置:安徽省當塗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開放時間:全年:周一至周日 08:30-17: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30元
- 建議遊玩時長:半天
- 建議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地理位置,詩仙之冢,墓園簡介,李白簡介,景點介紹,太白祠,太白墓,太白碑林,壁畫雕刻,眺青閣,十詠亭,文物價值,文物保護,園區古文,旅遊信息,交通情況,免費政策,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李白墓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太白鎮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東徑118。30,52”,北緯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為江南丘陵,東高西低,東面為當塗縣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處於青山西麓隴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為唐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詩仙之冢
李白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有詩仙、酒仙、謫仙之稱。祖籍隴西成紀,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於公元701年,有關李白出生之地至今還有中亞西亞的碎葉與四川江油之爭,但李白的青山墓地卻是毫無爭議的。
一生仰慕南齊詩人謝朓的李白,曾七次來當塗,無數次登臨青山,尋訪謝公遺蹟,謝朓曾讚譽青山為山水都並在山上建有宅院,院前有謝朓鑿井,後稱謝公井,當塗古時八景之一元暉古井,青山故此又名謝公山,詩仙徜徉當塗這片山水間,曾寫下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五十多首詩文。
詩人晚年窮困潦倒,投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暫住城南七里的龍山,公元762年冬,因患腐脅疾在龍山家中病逝,初葬於龍山東麓。公元817年,李白生前好友范倫之子范傳正時任宣、歙、池觀察使,訪得李白二孫女嫁於龍山平民陳雲、劉勸為妻,從二孫女口述獲知李白有臨終之言宅近青山同謝朓。范傳正為了卻詩仙遺願,於這一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從龍山把李白屍骨遷葬於青山腳下,建太白祠並刻墓志銘二塊,一塊放於墓內,一表於通路,墓誌記載東以谷氏為鄰,西去舊墳六里,南抵驛路三百步,北倚謝公山即青山也。
墓園簡介
李白墓園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分前、中、後三個景區,分別起認識、瞻仰和抒情作用。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等景點。李白墓完整的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現了明清宗族祠堂式的建築風格,墓誌碑刻詳細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也是證明李白屍骨所葬的真實性,至今李白墓在青山安葬是毫無爭議的。
李白簡介
唐代大詩人李白以其充滿浪漫色彩的詩作,一方面謳歌了祖國壯麗河山,反映了他的愛國思想;另一方面出於對勞動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出於對國家統一的熱切願望,他敢於傲視權貴,諷刺時政,表現了憤世疾俗的精神。李白被後世譽為“詩仙”。李白早年遊蹤甚廣。41歲由道士吳筠推薦,在長安翰林院供奉,參與政事。安史之亂後退出政壇,四處飄泊,晚年窮困潦倒。唐上元二年(761年)秋天,他抱病投奔族叔、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次年病重,慎重地將一生全部著作交給李陽冰。當年11月,李白病勢日劇,每日咳痰不止,自知將要離開人世,便寫下了《笑歌行》、《悲歌行》。臨終前賦有《臨路歌》(即《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終以“腐肋疾”(胸肺膿穿孔),病死在當塗,終年61歲。
景點介紹
太白祠
今存太白祠為1979年後重建。全祠被高出人頭的黑瓦粉牆所環衛,建築格局與清代宗族祠堂相近,前後兩進,素白粉牆,黑灰瓦頂,青磚匍地,聳脊飛檐,畫棟彩梁,寬敞明亮。太白祠正庭門楣上懸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先生寫的“太白祠”橫匾。廳內迎面聳立著一尊漢白玉李白塑像,高2.47米,重約3噸。塑像側身而立,左手按劍,右手後垂,雙眸含慧,鬍鬚飄逸,再現了詩人氣度非凡的形象。塑像背景是幅巨型墨綠色徽派版畫屏風,屏風的格局以李白在當塗遊蹤為寫意,版畫上方由著名書法家舒同親筆題書“李白高蹤”的匾額。著名書法家司徒越書寫的“詩無敵”的匾額高掛廳堂正中頂上方。兩旁抱柱上懸刻書法家趙朴初手書楹聯“揚波噴雲雷,筆落搖五嶽;舉杯邀明月,垂輝映千古祠內兩側牆壁上鑲嵌著六塊石碑:一塊刻著李白的全身畫像,栩栩如生;一塊刻的是李白《臨路歌》;另外三塊是重刻唐代李華、劉全白、裴敬撰寫的碑文;還有一塊是倖存的宋碑。這塊宋碑是淳祐二年(1242),兼權太平州(治當塗)事、節制軍馬孟點“更葺其祠宇,得碑(指范傳正碑)之文於其集中,仿重書刻石,立之墓左”的。此碑高5.6尺,寬2.9尺。唐范傳正撰文,宋孟點重書刻跋,共30行,每行63字,正書,字徑6分。碑額“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9字,分3行篆書,字徑2.1寸。碑身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只有碑的上端在“文化大革命”中損碎了一角。此碑距今已有740多年歷史,為李白墓前現存的較早文物,對今人研究李白有可貴的價值。
太白墓
太白祠後面是李白墓地。李白墓由170塊青石壘起一米多高的墓圈,周長20多米。墓上芳草萋萋,艾菊尤盛。墓前嵌立一塊石碑,上刻“唐名賢李太白之墓”,碑高1.42米,寬0.64米,楷書,字徑14.5厘米,碑邊有簡單的花紋,沒有記年,系清代所刻。墓旁新植翠竹、冬青,青翠欲滴,四季常青。墓之西北200米處,新建“青蓮書院”一座兩進,前進朱棟飛檐,大屋頂式建築,檐下三面設“吳王靠”。後進古宅式建築,軒高寬敞。兩室陳列著啟功、鄧力群、李一氓、常任俠,李準等當代諸多名家紀念李白的詩書畫數十幀,供遊覽者觀賞。李白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塗縣最著名的旅遊勝地。
太白碑林
太白碑林內鑲嵌著現代著名書法家書寫李白各個時期的經典詩文108塊,作者有毛澤東、魯迅、郭沫若、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楚圖南、啟功、陳立夫、沈鵬等,太白碑林將詩歌、書法、建築藝術熔於一爐,是文化精品的代表作。
壁畫雕刻
這十二幅壁畫依次雕刻著李白生平的梗概,分別是磨杵成針→辭親遠遊→仗劍任俠→山川懷抱→酒隱安陸→名動京師→力士脫靴→李杜情深→入幕永王→流放夜郎→病臥當塗→大鵬出夢,完整而形象地描畫出李白跌宕起伏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以及其他關於李白的民間美妙傳說。當李白晚年遊歷當塗,不慎染病時,當時的縣宰李冰陽不顧自己即將離任,熱情照顧李白,並接受李白之託,幫他整理詩稿,以便傳於後人,這便是《李太白全集》的雛形。
眺青閣
稍往南拐,巨大精緻的照壁右側中間開出了長方形閣子,名曰眺青閣。透過此閣,會發現奇妙的景象:一幅精美的山水風景畫立體的突兀眼前!遠處是綿延不絕的大青山,朦朧氤氳,形如駝峰,色似粉黛;近處的小湖碧波蕩漾,垂柳戲波;小湖南北兩邊的太白碑林及書畫苑也盡收眼底。真是美極了!
十詠亭
“十詠亭”中間樹立著一面牆,西面牆上鑲嵌著五塊石碑,每塊石碑上鐫刻著兩首詩,共十首,是李白專門為當塗吟詠的一組詩,包括當塗美麗的山、水、溪,以及歷史典故等。寫盡了當塗的山川秀色、景觀典故,篇篇美不勝收。此處故稱“十詠亭”。東面牆上寫的是“十詠亭記”。
文物價值
九九年以來馬鞍山市政府、當塗縣政府投資一百五十多萬元興建了太白碑林,現已正式對外開放。
太白碑林建築由支南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朱良文教授領銜設計。風格採用江南園林式,迴廊環水而建,亭台榭閣,古樸典雅,造型別致,均有典型的徽派特色。碑林內芳草萋萋、水波蕩漾、石山古拙、林木青翠、景致怡人。
太白碑林的書法作品由安徽省文物事業管理局和當塗縣人民政府發函徵集。現已收到並珍藏現代、當代106名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在各個時期精典詩文,書體集真、草、隸、篆、行、魏碑。詩文由合肥市雕塑院工程師馬瑞生先生鐫刻上碑。碑材選用江西玉山上等硯材青石料,質細色純。
“太白碑材”匾額由郭沫若先生題寫,字型蒼勁。大廳內牆壁依次鑲嵌著毛澤東、郭沫若、魯迅、於佑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7位現代著名書法家作品。出大廳依廊鑲著中央美術學院和各省、市99位書法家作品。作品中古拙含蓄、清新秀髮、奔騰豪放、橫折跌宕,風格不一。
開放的太白碑林,在書法作品,建築風格,碑材鐫刻上均臻一流,已成為安徽省乃至全國新建碑林中的精品。
太白碑林內鑲嵌著現代著名書法家書寫李白各個時期的經典詩文108塊,作者有毛澤東、魯迅、郭沫若、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楚圖南、啟功、陳立夫、沈鵬等,太白碑林將詩歌、書法、建築藝術熔於一爐,是文化精品的代表作。
青山李白墓園是清明踏青、秋日遠足、認識李白及其詩文、欣賞書法作品、品味園林藝術的江南著名文化旅遊景點。每年清明節期間,前來李白墓拜竭的遊人如織,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中國李白詩歌節在青山李白墓舉行,中外來賓來到詩仙的墓地,向墓上灑酒祭拜,和曲唱詩,這一系列祭拜詩仙的活動,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李白的景仰之情。
文物保護
1979年以來,安徽省文物局和馬鞍山市、當塗縣政府先後撥款100多萬元,將李白墓、太白祠及其它遺蹟重新修葺一新。祠堂中央有李白晚年塑像,四壁鑲嵌了十餘通碑刻,其中有按范傳正撰文的墓志銘拓片新刻的石碑,有李白的《臨終歌》全文,還有歷代文士所作墓誌詩文畫像的石刻。李白墓前所立石碑“唐名賢李太白之墓”據說為杜甫手書,石碑為清代所立。順太白祠而下,可達“十詠亭”。亭中刻有李白歌詠當塗山川風物的十首詩。亭前有石橋、荷塘,整個墓地各建築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每年前來憑弔、遊覽、尋幽的文人騷客、旅遊觀光者數以萬計,成為當塗引以自豪的名勝古蹟遊覽勝地。
在離青山李白墓20公里的采石磯上,還有一座李白衣冠冢。傳說李白晚年常來江邊的磯頭上,飲酒賞月,對江吟詩。在一個皓月當空之夜,醉時跳江捉月,沉於江中。屍體漂於青山,葬於青山,其衣冠被江上漁夫撈起,葬於採石鎮內。1972年被遷葬於采石磯上。墓前碑刻“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幾個大字,既蒼勁有力,又隱飄逸脫俗之氣,為現代著名書法家林散之手書。山下有太白樓一座,初為唐代紀念李白常游采石磯而建。李白衣冠冢與太白樓,吸引了歷代遊人。許多詩人騷客游此,常將李白投江捉月的傳說故事加以發揮,仿佛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之死,只有按傳說故事的結局才符合李白的歸宿。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宋代詩人梅堯臣詩:“採石月下逢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飢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采石磯上的李白衣冠冢,太白樓和青山的李白墓、太白祠構成了一實一虛相互映襯的獨特的墓葬人文景觀,共屬李白墓所引發的墓葬文化組成部分,是無可非議的,也為歷代所認可的。
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為唐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園區古文
1、太白祠的前堂大門前
詩中無敵酒里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
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真欲占千秋
出自大書法家林散之先生之手,字型行雲流水,飄逸灑脫,與前堂恢弘的氣勢互相呼應,相映成趣!
2、太白像前面
既是詩仙又是酒仙淺酌低吟皓月應憐凌亂影
初為遊客終為逐客悽愴潦倒蛟龍好護漂流魂
揚波噴雲雷落筆搖玉嶺
舉杯邀明月垂輝映千春
這兩副對聯,連同前面的一副,綜合表現了李白才華橫溢、飄逸灑脫而又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的一生,讀來讓人感喟不已!
旅遊信息
交通情況
自駕游:205國道新橋入口:馬蕪高速李白墓園出口。
公車:當塗縣內中巴車:當塗—烏溪、當塗—黃池、當塗—大隴、當塗—興永
馬鞍山火車站旁邊的馬鞍山汽車站買到到太白鎮的汽車票(8.5元/人),讓司機在李白墓園門口停下即可。
免費政策
2022年7月至8月31日面向安徽省居民和南京市民免費開放,9月30日之前,面向全國大中小學生免費開放。
地圖信息
地址:太白路東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