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珖(朝鮮義昌君)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珖(1589年—1645年),字藏仲,號杞泉,朝鮮王朝第14代君主宣祖李昖第八子,母為仁嬪金氏,封義昌君,諡號敬憲。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珖
  • :藏仲
  • :杞泉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出生日期:1589年
  • 逝世日期:1645年
  • 爵位:義昌君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李珖幼時遭遇壬辰倭亂,與宣祖失散,被乳母化妝成民間孩童,帶到山谷中避難,被一老人收養,後為宣祖所尋回。宣祖對他非常寵愛,讓他常在自己身邊,並親自教他《國小》《論語》。九歲那年,李珖受封義昌君。丁酉再亂時,王室家眷被轉移到平安道成川,李珖思念父親,早晚哭泣,以致“寢食俱忘”。宣祖聽說後,將他召還漢城。回到漢城,他又思念起母親和兄弟姐妹,在給姐夫海嵩尉尹新之的信中,有“庭前荊樹,嘆鴒原之分飛;嶺上白雲,悲萱草之獨在”“萊衣戲彩,幸冀天顏之或開;倚門望閭,恆念慈闈之起居”等佳句,受到時人傳誦。1603年,宣祖指定吏曹參判許筬之女為其夫人,並在四月十七日結婚,由於此時許筬之妻已病重,此舉被批評為“悖禮失儀”。一向以節儉著稱的宣祖還破例允許李珖營建豪宅,乃至下賜內帑。後來有嫉妒他的人說他的府邸風水好,符合國王所居,他聽說後馬上拆毀搬走。
因為李珖深受宣祖喜愛,所以當時有在永昌大君出生前宣祖欲易儲於李珖的傳聞。到了光海君時,這種傳聞給他招來不小的麻煩。1618年,李珖的丈人許筬的異母弟許筠謀反被捕,而其所推戴的對象據稱就是義昌君李珖,再加上李珖之前稱病不參加“廢母庭請”,故大北派欲趁機置其於死地。光海君曾下旨將他圍籬安置於京畿道某邑(賜死的前兆),群臣請求處死,故這道傳旨遲遲不下。李珖之妻奔走權門,捐獻家產,到處周旋,並將黃金三十兩和府邸獻給光海君的某寵姬。這位寵姬便在光海君面前為李珖求情,光海君也表示:“此先王愛子也,可憐哉!此人薄福而又無子,縱置之,無能為也,廷臣過慮矣。”於是李珖沒有步臨海君、永昌大君、晉陵君、綾昌君等人的後塵,逃過一劫,此後“廢置錮門”,苟全性命。
仁祖反正後,他作為仁祖親叔,得到優待,獲得許多賞賜。他為人低調,平時不與外臣結交,門可羅雀。仁祖多次逃難,他都扈從。丙子胡亂時,仁祖多日吃不下飯,群臣請他去勸,他“涕泣勸進”,仁祖方才用膳。他還兼帶宗簿寺司饔院都提調。1642年冬得了風寒,無法再上朝,仁祖派御醫給他看病。到1645年病重,十月十五日去世,時年五十七歲。仁祖輟朝三日,予以禮葬,賜謚“敬憲”(夙夜警戒曰敬,博聞多能曰憲)。仁祖曾將奉祀仁嬪之事交由他負責,但因他無子,便命令以麟坪大君李㴭次子福昌君李楨為其嗣。1680年,李楨捲入“三福之變”而被賜死,朝鮮肅宗改以崇善君李澂為其嗣。1701年,其奉祀後孫東平君李杭被賜死後,肅宗又以樂善君李潚(此時已故)為其嗣。

軼事典故

義昌君李珖熱衷於“學問文翰”,尤其精通楷體書法,被譽為“筆力雄渾,逾大而氣不餒”,時人以請他書寫匾額、墓誌、神道碑為榮。後來日本邀請仁祖為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山東照神宮題字,也是由他來捉刀代筆的。

人際關係

  • 父親:朝鮮宣祖李昖
  • 母親仁嬪金氏
  • 妻子:許禮業(1589年—1650年,許筬之女)
  • 後嗣:福昌君李楨(罷養)、崇善君李澂(罷養)、樂善君李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