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牧居雁門
- 當事人:李牧
- 時代:戰國
- 國家:趙國
- 類型:文言文
原文,注釋,譯文,李牧的指揮技巧,
原文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①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②,破東胡③,降林胡④,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注釋
①彀者:善於射箭的人。
②襜襤:部族名,在代地北面。
③東胡:部族名,在匈奴之東,故稱“東胡”,是後世烏桓、鮮卑族的祖先。
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縣以北至內蒙古境內。
譯文
趙國大將李牧,常年居守在雁門(今山西右往南),防備匈 奴進犯.他設定官吏以方便為原則,將收來的租稅都送入幕府,作為官兵的費用。每天殺好幾頭牛慰勞士兵.練習騎馬射箭,各處多設烽火,多派間諜,厚待遇到的將士。 爾後又和將士約法說:"如果匈奴前來侵犯,要立即收兵回城防禦,誰膽敢 捕捉敵人,立即問斬。"匈奴每次來犯,他都立即收兵防守,不與敵交戰。像這樣幾年,沒有什麼遺漏和損失。然而匈奴卻以為李牧是膽怯,即使是趙國邊關的士兵也以為自己的將領是膽怯。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趙王很生氣,就將李牧召回,派人代李牧為將領.一年多時間裡,匈奴每次來犯時,(他)都出兵交戰,多數失利,傷亡很多,邊疆的百姓不能種田畜牧。於是 重新請李牧出任將領,李牧閉門不出,堅持稱自己有病在身。趙王便再一次強請李牧出來帶兵.李牧說:"如果任用我,必須允許我用以前那樣的辦法,我才敢奉命。"趙王答應了他。
李牧前往邊關.到了邊關後,仍然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匈奴進犯一無所得,到頭來還以為趙兵膽怯.邊關的士兵每天都得到賞賜,卻不願享用,都寧願出戰。於是廣就去選戰車,得到1300乘;挑選戰馬,得到1.3萬匹;挑選尖銳士兵5萬人,弓箭手10萬人;指揮他們練習進攻,又大肆放牧牲畜,老百姓滿山遍野.匈奴來時,假敗不勝,將幾千人讓他擄去. 匈奴單于聽說後,率大軍來犯,李牧廣設奇陣,用左右兩翼攻擊,終於大敗匈奴十萬騎兵。剿滅襜襤,擊破東胡,制服林胡,匈奴單于逃走了。以後10多年,匈奴再也不敢侵略趙國的邊境了。
李牧的指揮技巧
避其鋒芒,知己知彼,敵強我守,敵弱我進。以己長克敵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