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守邊

李牧守邊

李牧戰國趙國人,趙國名將

本文作者司馬遷西漢 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編撰的《史記》被後世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牧守邊
  • 國家趙國
  • 時代戰國
  • 地位:四大將之首
原文,譯文,注釋,

原文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xiǎng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zhé)③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歲余,匈奴每來,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一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譯文

李牧趙國鎮守北部邊境的優秀將領,常年駐紮在代地,雁門郡,防禦匈奴。他有權根據實際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稅收都送進將軍幕府中,作為士兵的費用。他下令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教士兵射箭、騎馬。謹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偵察人員,優待戰士。制訂規章說:“匈奴如果侵入邊境來搶掠,應立即進入營壘堅守,有膽敢擅自捕捉俘虜的處斬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嚴謹地舉烽火報警,戰士們隨即進入營壘防守,不敢應戰。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麼傷亡和損失。可是匈奴認為李牧是膽小怕事,即使是趙國的邊防兵也認為“我們的將軍膽小怕事”。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樣。趙王發怒,調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邊將的職務。 一年多,匈奴每次來侵犯,新將領都領兵出戰。每次出戰,多是失利,傷亡損失很多,邊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種、放牧。當時又請李牧出山,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有病。趙王就又強迫他出任邊將,派他去統率軍隊。李牧說:“大王如果要任用我,要讓我像以前那樣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趙王答應了他。 李牧到達邊境,按照原來的法規、號令辦事。匈奴好幾年一無所得,但是人們始終認為李牧膽怯。守邊的士兵常得到獎賞卻不被使用,都希望與匈奴一戰。這時李牧就準備了經過挑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精選出戰馬一萬三千匹。還有曾經獲得百金獎賞的勇士五萬人,能拉硬弓的優秀射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進行軍事演習。又大力組織放牧,讓人民布滿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眾假裝敗逃,丟下幾千人給匈奴。匈奴單于聽到這個訊息,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大量布下靈活奇特的戰陣,從左右兩邊包抄反擊匈奴,大敗匈奴,斬殺匈奴十幾萬人馬。接著消滅襜襤,打敗東胡,迫使林胡投降,單于逃跑。這次戰役以後的十幾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上城邑。

注釋

①代雁門: 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
②厚遇:優厚對待。
③饗:用酒食款待人。
收保:收攏人馬自我保護。
⑤以:認為。
⑥讓:責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