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烽(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烽,1915年出生在河南省商城縣一戶貧農家庭。從小就開始給地主放羊,受盡刁難與欺凌。

1929年,紅軍來到了商城。小李烽從紅軍的一言一行中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他毅然將地主的羊群交給了紅軍,並參加了本村的兒童團,站崗、放哨、傳遞檔案。1931年冬,16歲的李烽參加了紅軍,成為四方面軍中的一名紅小鬼,任通信員、警衛員等,並於193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4年冬,李烽因表現突出被調至總部炮兵營任教導員,同年,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商城縣
  • 出生日期:1915年
  • 逝世日期:1947年
  • 職務:獨立師三團團長
  • 畢業院校:延安抗日軍政大學
李烽是個紅小鬼,在紅軍的大熔爐里,在黨的培養下,經過一次次浴血奮戰的洗禮,他很快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長征途經四川劍門關時,固守在這裡的敵人憑藉天險狂妄吹噓:“紅軍插翅也飛不過劍門關。”紅軍幾次強攻均未成功,損失很大。後面的百萬國民黨追兵即將與紅軍後衛部隊接火,形勢危急。關鍵時刻,李烽奉命率一支精幹的小分隊迂迴進攻。他們以頑強的毅力沿敵人守備薄弱的懸崖峭壁艱難地攀緣而上,出其不意攻入敵群。敵人驚慌失措,大部被殲。勇奪劍門關的勝利,為紅軍長征北上開闢了道路。為此,李烽榮獲“戰鬥英雄”稱號。
1937年4月,李烽調到西路軍政治部組織科工作,在西征途中受傷被俘,坐牢四個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後,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任學生隊隊長。畢業後,調晉東南八路軍炮兵營任營長。1941年抗大任軍事教員。1942年入軍事學院,後轉黨校學習。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烽隨軍挺進東北,歷任遼北軍區一四六團營長、副團長、團長,獨立師三團團長。
日本剛投降後的東北,一些偽軍、舊警察等與當地土匪勾結,嘯居山林,傷害百姓,危及革命政權。李烽根據上級指示,多次率團剿滅土匪,深得人心。1947年冬,在嫩江大榆樹剿匪時,經過充分調查研究,李烽果斷作出戰鬥部署,在某村設伏,結果將進攻該村的土匪一網打盡,當地百姓拍手稱快。在懷德剿匪時,他深入調查,周密計畫,果斷出擊,身先士卒,部隊屢戰屢勝,很快肅清了當地的土匪。官兵們稱讚他說:“團長用兵真如神,打到哪兒,哪兒開,”“跟著團長打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李烽是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錘鍊、延安抗大培養的優秀指揮員,文武全才。放羊娃出身的李烽在加入紅軍後,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進步很快。到延安抗大後,他更是百倍地珍惜這難得的機會,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系統地學習了馬列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思想、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東北後,為了不斷提高幹部戰士的政治、軍事素質,李烽經常利用戰鬥間隙舉辦幹部培訓班,教材由他親自撰寫,寫得簡潔流利、通俗易懂。講課時,他結合自己豐富的經歷講解軍事課、政治課,有理論有實踐,生動活潑,入情入理,深受官兵的歡迎,為黨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軍事、政治幹部。
李烽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從不居功自傲、擺老資格。對犯了錯誤的同志,不是歧視,而是苦口婆心地進行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以理服人。曾有兩個連長犯了錯誤,事後認錯態度又不好。李烽以兄長的口吻利用一個通宵的時間對他倆進行幫助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他倆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錯誤,後來,他倆都因在戰鬥和工作中表現突出升了職。
一次,戰士楊文生怕苦從前方開了小差,團里的幹部、戰士都嚴厲地指責他。李烽知道此事後,找小楊推心置腹地談了兩個小時,對他說:“咱們是窮人的隊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咱們只有克服暫時的艱難困苦才能消滅反動派,讓咱窮苦百姓過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怕苦、怕累可不是男子漢的行為。”一席話,令小楊羞愧難當。他立即返回前方,在戰鬥中英勇頑強,敢打敢拼,得到大家的稱讚,很快升任為連長。
李烽對自己親手培養起來的幹部戰士格外關心愛護,飽含著深厚的情誼。1947年夏季四平攻堅戰中,三團在突入道西、接應天橋時遇到敵人強大炮火的封鎖,部隊傷亡很大,李烽立即來到第一線,冒著呼嘯的子彈、隆隆的炮火、瀰漫的硝煙察看地形,了解敵人火力,然後親自指揮、調動炮火、打掉敵人的制高點,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幹部戰士們考慮到他的安全,勸他回指揮部去,他說:“有戰鬥就會有傷亡,保護戰士和武器最重要,戰士是勝利的根本,指揮不好會使他們受到重大傷亡,我個人生死算得了什麼?”一席話,使在場的幹部戰士深受感動。
對傷員,李烽更是格外關心。他經常到醫院看望、慰藉傷病員,給他們送去錢及營養品,鼓勵他們安心養傷,早日康復,重返前線,殺敵立功。他常說:“健康的人苦點沒什麼,不要苦了傷病員。”傷病員都說:“李團長一來,我們的傷好得更快了。”
1947年入冬,上級已下令調他到某師任師長,他對政委說:“共產黨不是為了當官,是為了革命。這個團的同志太好了,調我走有些捨不得。”他堅決要求與同志們一起打下彰武后再去到職。
重情義的李烽在個人利益與工作發生矛盾時,總是公而忘私,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一直戰鬥在最前線,創立軍隊、剿滅土匪,隨主力部隊南北轉戰,與愛人柏青聚少離多。犧牲前,在彰武前線,他給柏青寫了一封信;“前線緊張,不能回去看你。你要好好工作,做出成績來,要成為工作中的出色人物,把東北建設成為全國革命的總後方。我們努力作戰,解放全東北,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那時再回去接你……”這最後的信件,體現了李烽對愛妻的殷殷關切之情與先國後家,為人民解放事業的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境界。
1947年12月彰武戰鬥打響,國民黨七十九師憑藉堅固的碉堡、飛機、大炮和優良的美式裝備負隅頑抗。獨三團經過浴血衝殺,很快掃清了敵人的西南外圍的強大碉堡群。李烽讓部隊就地休息,等待攻城命令,他自己親臨距敵200米的前沿陣地觀察敵人陣形,研究進攻方法。他樂觀地說:“我以強大炮火壓制敵人,二營便可乘機攻入敵群。”就在他完成戰鬥部署退出前沿陣地時,一顆呼嘯而來的流彈擊中了他。李烽忍著巨痛對政委說:“我不行了,你按部署下命令吧!”然後,他囑託警衛員把他最心愛的一支小手槍轉交給他的愛人柏青……
全團幹部戰士得知團長犧牲的訊息後,痛哭失聲。他們紛紛寫請戰書、決心書,表示要擔任最艱巨的任務,全殲頑敵,為團長報仇。懷著這強烈的願望,三團的官兵們與兄弟部隊一起經過了12小時的激戰,將敵七十九師乾淨、徹底地消滅了,以此告慰他們尊敬、信賴的青年團長的英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