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學術文化隨筆

李濟學術文化隨筆

《李濟學術文化隨筆》是2000年3月1日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李濟。

基本介紹

  • 書名:《李濟學術文化隨筆》
  • ISBN:9787500638209
  • 頁數:414頁
  • 定價:19.5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03-01
  • 叢書: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化隨筆大系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人類學篇、考古學篇、殷墟發掘篇、古史篇、文化篇、科學·治學方法篇、序跋篇、自敘篇、停雲篇九編。
《李濟學術隨筆》內容簡介:李濟這個名字對一般大眾來說是陌生的,但對於考古學、歷史學界,他卻是一個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美籍華裔考古學家、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張光直先生稱李濟為“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學術隨筆》是其學術隨筆集,內中具體收錄了:《敦煌學的今昔》、《古生物得到了中國法律的庇護》等文章。

圖書目錄

編者的話
懷念李濟(張光直)
第一編 初學雜憶
自撰簡歷
我的初學時代——留學前所受的教育
清華學校高等科一年級(1915-1916年)時的史學作業
我在美國的大學生活
仁友會史略
第二編 學術散論
僵化
中國的若干人類學問題
湖北人種測量之結果
中國考古學之過去與將來
民族學發展之前途與比較法套用之限制
中國古器物學的新基礎
安陽的發現對譜寫中國可考歷史新的首章的重要性
地下檔案庫(H127)
從人類學看文化
上了秦始皇的一個大當
關於在中國如何推進科學思想的幾個問題
遠東獨立發展的“三件東西”
關於歷史學的“四個境界”
文化沙漠
我與中國考古工作
“自由”的初意
第三編 考古瑣談
“古物保存法》頒布後所引起的第一個問題
敦煌學的今昔
古生物得到了中國法律的庇護
牙的故事二則:中西學術界治學態度的一幅對照
史前考古學所研究的“人”和“自然環境”
“滄海桑田”的考古學例證之一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表”之編制及其所引起的理論糾紛(一)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表”之編制及其所引起的理論糾紛(二)
第四編 學事拾零
赴日小記
值得青年們效法的傅孟真先生H
回憶中的蔣廷黻先生——由天津八里台到美京雙橡園
對於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學研究幾段回憶
關於王國維的兩點評論
大龜四版的故事
二十五年來之“中央研究院”
第五編 信札序跋
李濟等十人致英庚款會調查團的信
致丁文江的一封信
與傅斯年的一次信札往復
致張光直的信
《安陽發掘報告》發刊語
《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序
《殷虛文字甲編》跋彥堂自序
《侯家莊一○○一號大墓》序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發刊詞
《殷墟建築遺存》序
《故院長鬍適先生紀念論文集》序
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學術講演會主席報告和謝辭j
附錄
徐志摩致李濟的一封信
羅素與青年李濟(李光謨)
南開的“礦科教授”(李光謨)
致李光謨的一封信(戴家祥)
從梁任公的家書看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軔(李光謨)
半個繭殼(李光謨)
西陰村下尋師蹤——一個考古遺蹟的探訪(李亦園)
蔡元培為《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作的序
走向中國阿卡迪米(李光謨)
“入夥”史語所(李光謨)
一份“見面禮”(李光謨)
三十年代的榮譽之旅(一)——英倫講學(李光謨)
三十年代的榮譽之旅(二)——和王儲考古學家的交往(李光謨)
古·阿道爾夫親王致李濟的信
失悔不是軍人(《南京印象》節選)(郭沫若)
考古組“十兄弟”(李光謨)
談談丁文江、李四光和李濟(李光謨)
對聯文化(李光謨)
張光直課堂筆記所見李濟晚年在台大教書的片段(陳星燦)j
對於李濟先生的簡單敘述(勞)
《感舊錄》序(屈萬里)
大匠誨人有典型——記濟老二三事(李霖燦)
李濟跟費慰梅談生平(李光謨)
洋神父的“代言”(李光謨)
職業學人雖有“經世”抱負亦無特權(王道還)
鐘祥尋訪考古學家李濟

作者簡介

李濟(1896.6.2-1979.8.1)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字受之,後改濟之。湖北鐘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並於次年改讀人口學專業,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哈佛大學,讀人類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李濟哈佛大學畢業,返回祖國,受聘於南開大學,任人類學和社會學教授。1924年開始田野考古。1925年,29歲的李濟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人類學講師,與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同執教鞭。1926年,李濟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此為中國學者最早獨立進行的考古發掘。1929年初,應聘出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領導並參加了安陽殷墟、章丘城子崖等田野考古發掘,使得發掘工作走上科學軌道,造就出中國第一批水平較高的考古學者。1936年曾赴歐洲講學,1938年被推選為英國皇家人類學會名譽會員,1948年隨考古組去台灣,被推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至1950年兼任台灣大學教授,並主辦考古人類學系。1955~1972年,在台灣省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46年還參加中國政府駐日代表團工作,索回日本侵華期間掠去的中國文物。與吳金鼎一起調查過城子崖遺址(吳金鼎先期發現,已作多次調查)並做了第一次小面積的發掘。是山東地區考古工作的開拓者之一,《城子崖》一書的總編輯。他主要致力於殷墟陶器、青銅器的研究。著有《西陰村史前遺存》、《殷墟器物甲編·陶器》上輯、《李濟考古學論文集》等。又與他人合著有《古器物研究專刊》。
李濟的故宅所在地:湖北省鐘祥市郢中鎮碼頭街新堤村。如今這裡已是鐘祥城區的鬧市,李家舊宅了無痕跡,舊址上的建築為“郢中鎮新堤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