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仁,男,漢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
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老中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濟仁養生茶
- 主任醫師: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
- 成分:黃芪10~15克
- 製作:悶5~10分鐘
- 功效:調理氣血、通經活絡
- 來源:《中華醫藥》
人物簡介,配方,用法,功效,原理,
人物簡介
李濟仁,男,漢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
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老中醫。
配方
黃芪10~15克,西洋參3~5克,枸杞子6~10克,黃精10克。
用法
把藥放到茶杯里,沖入開水,然後蓋上蓋子,悶5~10分鐘就可以了。一天一杯,水沒了就續一點,最後把杯底的藥材吃掉。
功效
李濟仁養生茶中這四味藥都是補藥,其中西洋參的功用與黨參、人參基本相似,但是西洋參的性偏涼,與偏溫的枸杞子相配,就是寒溫並用,共奏補氣、補血之效。另外,黃芪為“補藥之長”,可以補養五臟六腑之氣;黃精有“補諸虛,填精髓”的功效,主要用來補血。四藥相合,就能夠達到調理氣血、通經活絡的效果。
原理
《中華醫藥》採訪了一位8旬老人,老中醫李濟仁,李濟仁教授是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為國內風濕病學、新安醫學的學科帶頭人,國務院首批碩士生導師,首批全國500名老中醫,中國百年百名臨床專家,中國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五老”之一,現任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副理事。
作為《黃帝內經》研究專家,李老自己揣摩總結了一套運動養生保健的方法之一:氣血雙補茶湯《黃帝內經》中說:“氣血失和,百病乃變化而生”,中醫認為為人體健康有一個重要的標準,那就是氣血充盈而調和,這個“氣”就是使機體正常運轉的能量,好比戰鬥力,這個“血”就是包括血液在內的、產生戰鬥力的各種營養儲備。
血充足了,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才能夠得到濡養,氣充足了,這些濡養才能得以完成。氣血充足,並能夠良性互動,人就會健康,精力旺盛,氣色也好。當年李濟仁之所以會出現頭暈,現代醫學認為是高血壓導致的,而在中醫看來,那種情況屬於氣血虧虛。首先就是血虛導致了李濟仁出現疲乏和睏倦,當血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血產生的氣也會不足,這就又會出現氣虛,氣不能夠推動血來濡養頭腦,就會出現頭暈。
氣血被疾病所損耗,當然人的精力就大不如從前了,而我們再看現 在的李濟仁又儼然是一個氣血充盈的狀態,看來,的確是和他喝了30多年的那杯藥茶有一定的關係。李濟仁教授:西洋參的功用,同黨參、人參是基本相似的,但是西洋參的性偏涼一點,枸杞子偏溫一點,西洋參偏涼一點,就是寒溫並用啊,這兩味藥跟西洋參配起來呢,補氣,補血,黃芪為補藥之長,主要是補氣,中醫講氣與血有個辨證關係,氣為血之帥,血又是氣之母,黃芪配過之後,我就用黃精,黃精主要是既補氣,又補血,黃精要九蒸九曬啊,黃精在滋補方面,補肝腎的作用比較好。我這杯茶主要是氣血雙補,主要是調理氣血,調理經絡,通經活絡,中醫講氣血調和,就百病不生,人的生病主要是氣血不和,關鍵在個和,所以我這杯茶下去,不單是頭昏方面好了,身體方面,皮膚方面實際上都有一定的好處的。黃芪有“小人參”的美譽,被李時珍稱之為“補藥之長”,可以補養五臟六腑之氣。而另外一味藥就是黃精,這個黃精的作用就是補血。
《本草綱目》就認為黃精有“補諸虛,填精髓”的功效,這裡的精髓指的就是血。當年的無暇禪師,常年隱居深山,以黃精為食,活了126歲,從80多歲開始,用針刺破手指,耗時38年寫成了81本《大方廣佛華嚴經》,您想想,天天刺血寫經,如果要不是黃精補血作用強的話,可能早就堅持不下來了。黃芪補氣,黃精補血,兩味藥就起到了氣血雙補的作用。同時,因為黃芪比較熱,吃多了容易上火,而這個西洋參又比較涼,所以二者共同起作用起到了一個中和的作用。還有就是枸杞,枸杞是滋補肝腎的,肝藏血,腎納氣,人的氣血虧虛大多和這兩個臟器有關係,所以需要滋補。四味中藥,量少而專,兼顧氣血,可能是讓李濟仁頭暈緩解,氣色過人的原因所在吧。那么,這藥量要用多少呢?
李濟仁教授:每次我都是每次一般是黃芪,用十到十五克左右,黃芪。西洋參,三到五克,西洋參要少一點,三到五克,枸杞子,在六到十克左右,多一點少一點沒有問題的。黃精十克左右。藥搞下去以後,用開水,水要開,衝下去,衝下去以後,用蓋子把它蓋起來,把它悶一下,閉一下,閉五分鐘到十分鐘就可以喝了。我是一天喝到晚,水沒有了就加一點,基本上一天一杯,到最後我基本上就把黃精、枸杞子、西洋參,全部都把它吃下去。